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准

配准

配准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557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2733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北京生物医学工程、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第15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地学与资源”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二届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等;配准的相关文献由11566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李成、杨健、马文萍等。

配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1 占比:1.0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733 占比:98.94%

总计:73513篇

配准—发文趋势图

配准

-研究学者

  • 焦李成
  • 杨健
  • 马文萍
  • 马晶晶
  • 王涌天
  • 王爽
  • 薛忠
  • 曹晓欢
  • 范敬凡
  • 不公告发明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敏; 白石柱; 张燕; 李艳; 于海; 洪涛; 张玉梅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无牙上颌数字模型配准方法,并对其初步应用结果进行评估。方法:纳入5例无牙颌患者,口内扫描仪获取无牙上颌数字模型,经复合配准方法实现模型重叠,Geomagic Wrap 2021软件进行偏差分析,色谱图观察拟合效果,定位球空间偏差值计算配准差异。结果:复合配准方法拟合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配准偏差显著低于其他配准方法(P<0.05)。结论:通过复合配准方法,可实现无牙上颌数字化模型的精确重叠,为后续软组织形态差异的三维对比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 于本成; 殷志昆; 朱作付
    • 摘要: 针对目前在车辆导航领域中多传感器配准算法未考虑传感器配准和融合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车辆协同驾驶技术。将这些传感器及其子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对多传感器及其子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决策、故障诊断,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综合性能。在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将车载多传感器的配准和融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基于最大期望算法提出一种联合估计配准参数与车辆位置速度等状态的信息融合算法。在未来工作中,将对搭建好的实验平台进行可行性和性能的测试。
    • 张韬; 肖俊; 王颖
    • 摘要: 岩体点云配准是岩体三维重建与分析的基础。经典的点云配准方法虽然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普通点云,但对于岩体点云并不能获得足够的精度。由于岩体点云表面结构复杂,且大部分区域为平面,基于岩体点云的这些特点,提出通过几何特征逐层过滤匹配点的岩体点云配准算法,引入匹配点对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以及曲率、主方向等几何特征逐层过滤匹配点对,精确地找到匹配点对。在不同岩体点云上的实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准确度上有明显优势。
    • 徐鹏; 徐方勇; 陈辉
    • 摘要: 针对室外场景范围广、分割难度大、识别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站点云配准的室外大场景分割方法。首先,根据室外场景视野大、点云数据量庞大特点,选取多个视角下重叠区域较多的建筑场景点集,结合SAC-IA和ICP方法进行点云自动配准,从而构建出点云密度相对均匀的室外大场景完整结构;然后,选用公共数据集Semantic3D训练基于PointNet++的室外点云分割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验证其算法效果;最终,调用该模型分割已构建的室外点云大场景。实验效果证明:多视角配准的点云场景能够解决点云场景的非均匀采样问题,从而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模型对其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 潘安宁; 刘煜朗; 赵登曲; 蔡鹏丽
    • 摘要: 文章根据不同时相的建筑物遥感图像之间存在着平移、地物、旋转角度等差异,多视角图像间存在非刚性畸变问题,从而提出了使用稳健的迭代配准,逐步消除图像间的差异(或非刚性畸变),利用混合特征提高多时相和多视角图像配准精度。提出一种适应性强且适用于多时相和多视角的建筑物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对该算法进行研究,拟在有效检测出建筑物遥感图像中的变化位置。
    • 夏伟; 蔡文婷; 刘阳; 李宏杰
    • 摘要: 由于传统方法没有对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的时间进行配准,导致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时误差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的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构建了数据纠偏机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采集的时间配准,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对时序数据填充,计算数据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相同数据融合到同一个类中,以此实现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数据融合方法不仅能够根据需求一直追踪需求的融合误差,还能够降低节点电压与功率估计的相对误差、提高配电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效率。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所研究融合方法的有效性,还证明了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数据融合中的适用性。
    • 刘清; 朱宁宁; 余万东; 潘婵玲; 代文霞; 唐涛
    • 摘要: 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依靠人工野外测量,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而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观测手段。地基激光雷达能获取森林样地的详细三维点云数据,但对树冠上层的采样能力不足;无人机的观测视角可获取完整的森林冠层信息,但对林下植被的描述能力有限;二者提供了互补的视角,因此通过对无人机和地基点云进行配准可获取完整的森林三维结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森林资源调查和生态研究。提出了一种林区无人机和地基点云的自动化配准方法,首先分别从无人机和地基点云中提取树的位置;然后以树的位置为配准基元,构建特征三角形,并根据相似性度量,寻找同名三角形对;最后利用同名的三角形对计算无人机和地基点云之间的配准转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林区机载与地面站点云之间的配准,实现了两种观测视角的数据互补,获取了完整的森林三维结构信息,为林业调查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 周煜博; 刘立群
    • 摘要: 针对果园环境下双目采集系统采集的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与可见光异源图像间匹配精度差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峰值的目标显著区域提取策略及最大期望算法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分割的ToF与可见光果园苹果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高斯差函数计算可见光图像中显著性区域,对可见光图像的红绿分量进行预处理;然后,以图像局部灰度值的二维正态分布作为目标分量,使用Otsu提取具有固定阈值的前景作为局部峰值提取策略,对ToF与可见光图像初步筛选特征区域,利用最大期望算法改进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动态阈值,使用局部图像梯度计算链接强度计算链接强度,利用图像区域方差改进终止条件,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期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PCNN)算法对预选区域进行精细化分割;接着计算连通区域不变矩,利用不变矩特征原理寻找目标中心同名点,进一步筛选特征区域;最后,同名点进行随机抽样一致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提纯,将提纯后的同名点坐标代入变换模型计算模型参数,完成配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方根误差达3.05~4.75,配准点达3~5。EM-PCNN算法对两组ToF置信图像分割的准确率分别为96.62%和73.84%。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双目采集系统采集的ToF与可见光异源果园苹果图像可实现较好配准效果,且对图像平移、旋转、缩放均具有可抗性。研究结果对ToF与可见光异源图像在果园环境下自动配准提供了技术参考。
    • 徐卫红; 彭家真; 高红旗
    • 摘要: 针对直接迭代最近点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难以满足无人机LiDAR点云与正射影像高精度高效配准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ICP的LiDAR点云与正射影像配准方法,为遥感地物目标解译提供丰富的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首先采用体素滤波算法消除原始点云数据冗余;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点云进行粗配准和计算刚体变换参数初始值,最后使用ICP算法实现LiDAR点云与正射影像精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ICP的配准方法能够实现复杂地物分布、地物遮挡等情况下点云与影像快速、高精度地配准和点云纹理精准着色,相比原始ICP算法精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约1.8倍和3倍。
    • 王海萍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旋转盘3D扫描系统的三维点云快速准确配准的算法问题,利用飞行时间技术提高原始三维点云数据采集精度,减少源头数据误差引入,通过辅助的参照物多图扫描获取旋转轴信息及其转换矩阵,为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粗配准提供较好的初始信息,继而实现高精度、快速的目标物体的点云精配准,为高精度的增材制造过程提供算法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