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律成
郑律成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党课、当代人、北方音乐等;
郑律成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兰英、王建柱、秦大平等。
郑律成
-研究学者
- 孟兰英
- 王建柱
- 秦大平
- 张德俊
- 王华琦
- 王和平
- 钱岩
- 马力
- 黄建聪
- 丁雪松(口述)
- 于书正
- 于林青
- 井人
- 任卫新
- 任耐安
- 余庆迁(图)
- 侯庆琦
- 冼妮娜
- 卜大炜
- 史竞男
- 吴霞
- 姚玉卿
- 姜浩峰
- 孙韵丰
- 孙鹭
- 孟昆
- 宗德全
- 宫玺
- 居其宏
- 崔玉花
- 巩成国
- 师柔剑1
- 廖明君
- 张宏强1
- 张弦
- 张文纲
- 张玉洁
- 张珂
- 戢祖义
- 敏红
- 施晓宇1
- 朴俊熙(编剧)1
- 李兴国(编剧)1
- 李冬雷
- 李峥嵘
- 李相
- 杨德华
- 杨德华(整理)
- 杨敏
- 杨晓光
-
-
王天行;
崔玉花
-
-
摘要:
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由延边大学出品,是以“信念深扎民族根,旋律融铸中国魂”为主线的艺术作品。歌舞剧在其对结构和人物的艺术塑造,以及歌舞剧所运用的艺术样式与叙事手法上颇具特色。本文以《郑律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歌舞剧中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剖析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的艺术价值。
-
-
侯庆琦
-
-
摘要:
郑律成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史上璀璨的瑰宝.他的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个性鲜明、意蕴深刻,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本文以郑律成一生特殊的经历及其多元的文化背景为视角,对他的音乐创作风格进行阐释,以期对郑律成其人及作品作更深入的探究.
-
-
郭玉琴
-
-
摘要:
生于四川巴县的姑娘丁雪松,眉眼秀气,1938年年初进入延安时,刚刚19岁。听着川江号子,送走苦涩的童年;逆水行舟,到重庆求学,18岁的丁雪松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女子大学,她是校友会俱乐部的主任,清晨出操,在延河边喊口哨;文娱活动,当然由她组织。这个腰扎皮带,短发拂耳的女子,自然引起了郑律成的注意。
-
-
金江莲
-
-
摘要: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广泛传唱于军队之中,深受广大官兵群众的喜爱。它的曲作者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军歌之父"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
-
-
-
白宗
-
-
摘要:
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那么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为《八路军进行曲》,由张松如(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组歌《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
-
-
-
-
马拉
-
-
摘要:
丁雪松(1918-2011),重庆木洞人,出身寒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延安,就读抗日军政大学。1941年和朝鲜人郑律成结为夫妻,1945年随夫赴朝工作,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1950年回国,1979年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
-
-
汤斯惟1
-
-
摘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战歌。抗战期间,诗人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一经问世,便像嘹亮的冲锋号一般,鼓舞着无数革命先驱奋勇杀敌。如今,人民军队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八路军进行曲》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但它所展现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将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