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延河

延河

延河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人文杂志、延河、中华魂等; 延河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山雨、张艳茜、穆兴民等。

延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100.00%

总计:324篇

延河—发文趋势图

延河

-研究学者

  • 钟山雨
  • 张艳茜
  • 穆兴民
  • 贺抒玉
  • 李怀恩
  • 李锐
  • 祁念曾
  • 赵广举
  • 高鹏
  • 何利涛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际焱; 邵瑞华
    • 摘要: 延河水质评价及个别水质指标预测分析对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延河流域近3年水质的月监测数据,选取单因子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水质进行评价,对比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延河水质评价结果的异同。并通过建立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首次对延河水质指标溶解氧(DO)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年来突出污染因子为总氮(TN)和总磷(TP),但总体水质有好转趋势,BP人工神经网络对延河流域DO的预测变化趋势与实际变化趋势相符,预测误差率在可接受范围内,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 王鹤; 朱龙; 轩晓博; 薛雪; 张国; 王在照
    • 摘要: 为了解延河流域生境现状,为黄河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延河水域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和鱼类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水质整体符合Ⅲ-Ⅳ类水质标准,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流域内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1种,其中硅藻门21种占比最高,占流域内浮游植物总数的34.43%;浮游动物4门,41种,其中轮虫动物门22种占比最高;流域内共采集到鱼类209尾,隶属于1目2科6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鳅科种类最多,共5种,占延河流域鱼类种数的62.50%。鲤科鱼类3种,占鱼类种数的37.5%,流域内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对重要度指数划分结果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为延河流域优势种鱼类,东方高原鳅、棒花和棒花鮈为常见种。延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匮乏,各采样点丰富度指数较低。经本次调查,延河流域水质存在一定污染,渔业资源,鱼类种类较少。
    • 房平; 马云; 申杰; 张泽
    • 摘要: 延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典型支流、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但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十分严重。为了给延河及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以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结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和延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对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延河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流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水环境质量堪忧,流域水污染防控压力大,水环境监管不足,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提出了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对策:总体规划、协同共治、精准施策,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动流域协同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修复流域生物生境、恢复延河河流健康,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促进流域绿色发展。
    • 冯积岐
    • 摘要: 大约是在1989年暮春,有一天,快吃中午饭的时候,路遥来到了我住的“半间屋”。“半间屋”在省作家协会的后院里,是延河杂志社编辑王观胜的办公室。1988年,我被调到了省作家协会——因为是临时工,没有地方住,王观胜就把他的办公室让给了我。路遥、观胜、姚逸仙以及《延河》副主编董得理老师,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来“半间屋”聊天,不到凌晨两三点,决不散伙。“半间屋”是陈忠实老师在一篇散文中对我居住的那个房子的命名。
    • 侯立新
    • 摘要: 邓小平与卓琳都属龙。他们和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亲切、自然、包容、深沉,和水一样,有利万物而不争的品德。在人生的长河里,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高浪急,他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爱的小船从延河出发,走向大海,成为不朽的诗篇。他们是同甘共苦的同志,是并肩战斗的战友,是白头偕老的夫妻,更是永远的灵魂伴侣。
    • 郭玉琴
    • 摘要: 生于四川巴县的姑娘丁雪松,眉眼秀气,1938年年初进入延安时,刚刚19岁。听着川江号子,送走苦涩的童年;逆水行舟,到重庆求学,18岁的丁雪松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女子大学,她是校友会俱乐部的主任,清晨出操,在延河边喊口哨;文娱活动,当然由她组织。这个腰扎皮带,短发拂耳的女子,自然引起了郑律成的注意。
    • 张艳茜
    • 摘要: 1956—1966年间,作为"地方性刊物"的《延河》,与"十七年"的文学制度和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其创生、流播及发展,也与当代文学进程互动共生,影响着当代文学生态,尤其是陕西文学生态。同时,《延河》的历史超越性也不可否认,"十七年"所刊发的作品及创作倡导,对陕西中青年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奠定了当代陕西文学的发展基础。
    • 张艳茜
    • 摘要: 1956-1966年间,作为“地方性刊物”的《延河》,与“十七年”的文学制度和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其创生、流播及发展,也与当代文学进程互动共生,影响着当代文学生态,尤其是陕西文学生态.同时,《延河》的历史超越性也不可否认,“十七年”所刊发的作品及创作倡导,对陕西中青年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奠定了当代陕西文学的发展基础.
    • 周梦真
    • 摘要: 作家的"前史"是把握其"全人"的必要条件。作为从地方走向全国的作家,陕西地方文学杂志尤其《延河》可谓是陈忠实早期的重要"根据地",在其文学生涯中具有深远意义。《延河》不仅滋养、培育了陈忠实的文学生命,也通过奠基其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导引、形塑了其前期作品的基本面相,使其早期小说创作与同时期的写作主流拉开了一定距离。
    • 呼媛; 鲁克新; 李鹏; 李占斌; 杨媛媛; 马勇勇
    • 摘要: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计算模型,计算了延河流域骨干坝逐年拦沙量与减沙贡献率,预测了骨干坝未来可拦沙年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延河流域骨干坝年均拦沙量持续增加,2000—2011年多年平均拦沙量为401万t/a,达到最大值;人类活动是延河流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1997—2005年和2006—2011年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减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和84.98%;骨干坝拦沙量在人类活动减沙量中的占比呈减小趋势,1997—2005年占比24.67%,2006—2011年占比7.46%;截止2019年,延河流域62%的骨干坝未来拦沙年限为30年以内,并且北部骨干坝未来可拦沙能力大于南部骨干坝。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与布局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