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透皮促进剂

透皮促进剂

透皮促进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384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成药、中医外治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中药杂志》第九届编委会暨中药新药研发理论与技术创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泉州市药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等;透皮促进剂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永琦、尚北城、李芸等。

透皮促进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3841 占比:99.98%

总计:643960篇

透皮促进剂—发文趋势图

透皮促进剂

-研究学者

  • 刘永琦
  • 尚北城
  • 李芸
  • 魏舒畅
  • C·D·埃伯特
  • N·A·德什潘戴
  • S·温卡特什瓦仁
  • 全丹毅
  • 王宗锐
  • 许贵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邮购信息·氮酮是近年来开发的高效透皮促进剂,具备最理想的透皮促进条件。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广告部代办氮酮邮购业务,有意购买者请与本刊广告部联系。可来函来电索取资料。联系电话:0356-2630030,邮政编码:048000,联系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南大街周元巷,《中医外治杂志》广告部。
    • 曾明辉; 彭颖; 邱建平; 黄娟; 李旭
    • 摘要: 目的:评价萘丁美酮凝胶剂中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对萘丁美酮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采用析因设计法,选用四种不同配方的透皮促进剂制备萘丁美酮凝胶剂样品;采用Franz皮肤渗透实验装置,以HPLC法测定凝胶剂中萘丁美酮在12 h内的累积渗透量,并计算其稳态流量和渗透系数。结果:5组样品中萘丁美酮在12 h内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91.64、587.33、564.66、709.51及503.94μg/cm^(2),其中透皮促进剂以2.0%氮酮+1.0%川芎挥发油比例配方时,萘丁美酮经皮累积渗透量最高(709.51μg/cm^(2)),稳态流量及渗透系数也均高于其它样品组,且萘丁美酮的渗透过程亦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时,氮酮与川芎挥发油联用对萘丁美酮透皮特性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者最佳配方浓度为2.0%氮酮+1.0%川芎挥发油。
    • 摘要: ·邮购信息·氮酮是近年来开发的高效透皮促进剂,具备最理想的透皮促进条件。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广告部代办氮酮邮购业务,有意购买者请与本刊广告部联系。可来函来电索取资料。
    • 林世源; 黄慧琳; 陈卉; 唐堂
    • 摘要: 目的 优选白花丹巴布剂的最佳基质处方,确定透皮促进剂.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初黏力、持黏力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白花丹巴布剂处方中各组分的用量进行优化;并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筛选透皮促进剂的种类及用量.结果 最佳基质处方为白花丹浸膏2.0 g,聚丙烯酸钠0.938 g,甘羟铝0.137 g,甘油8.6g,酒石酸0.04 g,蒸馏水6.0g,高岭土0.5 g;以5%薄荷油作为透皮促进剂时渗透效果较好.结论 以最优处方制得的白花丹巴布剂黏着力适中,膏体均匀、易涂布,皮肤追随性较好,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 王文豪; 董宏标; 孙彩云; 段亚飞; 李华; 刘青松; 张家松; 曾祥兵
    • 摘要: 文章研究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2种常见透皮促进剂(PE)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1%、4%、7%、10%和1%、3%、5%、10%)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药浴吸收MS-222和丁香酚的促透效果。结果显示:1) 2种PE可显著减少入麻和复苏时间,并降低丁香酚或MS-222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相似的麻醉效果;2) 2种PE的促透效果随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强后减弱;3)石菖蒲挥发油与水溶性氮酮对丁香酚或MS-222的最佳促透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3%。分析鳃组织抗氧化指标发现:1)丁香酚和MS-222浸泡对中国花鲈鳃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表现为鳃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显著(P<0.05)升高;2)协同使用PE,可减少麻醉剂用量,进而降低鳃组织氧化应激,表现为麻醉协同组鳃中SOD、CAT活性和MDA、GSH浓度显著(P<0.05)低于麻醉对照组。
    • 王文豪; 董宏标; 孙彩云; 段亚飞; 李华; 刘青松; 张家松; 曾祥兵
    • 摘要: 文章研究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2种常见透皮促进剂(PE)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1%、4%、7%、10%和1%、3%、5%、10%)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药浴吸收MS-222和丁香酚的促透效果.结果显示:1)2种PE可显著减少入麻和复苏时间,并降低丁香酚或MS-222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相似的麻醉效果;2)2种PE的促透效果随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强后减弱;3)石菖蒲挥发油与水溶性氮酮对丁香酚或MS-222的最佳促透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3%.分析鳃组织抗氧化指标发现:1)丁香酚和MS-222浸泡对中国花鲈鳃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表现为鳃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显著(P<0.05)升高;2)协同使用PE,可减少麻醉剂用量,进而降低鳃组织氧化应激,表现为麻醉协同组鳃中SOD、CAT活性和MDA、GSH浓度显著(P<0.05)低于麻醉对照组.
    • 吕智; 崔琳琳; 武宴屹; 颜慧; 石磊; 白明; 苗明三
    • 摘要: 目的:以橘皮精油作为参照对象,考察丹参精油、冬青精油、荆芥精油、肉桂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的促渗作用,为筛选天然精油促渗剂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鼠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5种精油对5 g·L^-1的丹参酮ⅡA溶液、10 g·L^-1的人参皂苷Rg1溶液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24 h时,冬青精油、荆芥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渗透效果。三者对5 g·L^-1的丹参酮ⅡA溶液的促渗作用分别约是对照组的1.94倍、2.24倍、1.21倍,对10 g·L^-1的人参皂苷Rg1溶液的促渗作用分别约是对照组的2.62、1.09、1.43;而丹参精油对丹参酮ⅡA溶液的促渗作用约为对照组的1.04倍,对人参皂苷Rg1溶液无明显促渗作用;肉桂精油对两者均无明显促渗作用。结论:冬青精油、荆芥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促渗作用较为显著。
    • 赵玉娜; 高婷; 陈晶
    •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分别制备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以0.9%氯化钠溶液为接收介质,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消炎润麻胶浆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主药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并计算12 h内的累积透过量(Q)和经皮渗透速率(J),同时与无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种类及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以Q值为指标,不同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都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促渗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4%氮酮[(222.75±3.4)μg•(cm2)-1]>2%氮酮[(207.42±5.1)μg•(cm2)-1]>3%薄荷脑[(183.38±4.9)μg•(cm2)-1]>5%薄荷脑[(160.82±5.4)μg•(cm2)-1]>2%氮酮+3%薄荷脑[(151.25±5.5)μg•(cm2)-1]>2%氮酮+5%肉豆蔻异丙酯[(127.26±7.1)μg•(cm2)-1]>2%油酸[(125.16±6.5)μg•(cm2)-1]>无促进剂胶浆[(109.82±8.2)μg•(cm2)-1]。其中,以4%氮酮促渗作用最优,Q值为[(222.75±3.4)μg•(cm2)-1],J为19.896μg•(cm2)-1•h-1,是无促进剂胶浆的2.08倍。结论4%的氮酮作为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效果良好,本实验可为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制剂处方的优化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enetration enhancers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Xiaoyan Runma mucilage in vitro, and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this mucilages through selection of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enhancers. Methods Xiaoyan Runma mucilage wa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enetration enhancers. An intelligent permeability instrument was used for i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test of rats , with isolated mice abdomen skin serving as in vitro transdermal barrier and saline isotonic solution as receptor fluid. Then the contents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 receptor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The accumulative transit dose (Q) and percutaneous permeability (J) within 12 h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ucilage without any enhancer. Results With Q value serving as an index, different enhancers had different promote permeation effects on Xiaoyan Runma mucilage, and the effects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as follows:4% azone [(222.75±3.4) μg•(cm2)-1]>2% azone[(207.42±5.1) μg•(cm2)-1]>3% menthol [(183.38±4.9) μg•(cm2)-1]>5%menthol [(160.82±5.4) μg•(cm2)-1]>2% azone+3% menthol [(151.25±5.5) μg•(cm2)-1]>2% azone+5% isopropyl myristate [(127.26±7.1) μg•(cm2)-1]>2% oleic acid [(125.16±6.5) μg•(cm2)-1]>no enhancer [(109.82±8.2)μg•(cm2)-1].4% azone was the best penetration enhancer for the mucilage delivery in vitro, with Q and J value as [(222.75± 3.4)μg•( cm2 )-1 ] and 19. 896 μg•( cm2 )-1•h-1 , respectively, which was 2. 08 times those of mucilages without any enhancer. Conclusion Being as a transdermal absorption enhancer of Xiaoyan Runma mucilage, 4% azone has the best effec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of Xiaoyan Runma mucilage.
    • 陈传秀; 金青; 谭然然
    • 摘要: 以水难溶性锌盐(共轭亚油酸锌)及水溶性锌盐(葡萄糖酸锌)为目标药物,考察氮酮、油酸、二甲亚砜、尿素、谷氨酸钠5种常用透皮促进剂对形成凝胶剂、油溶性膏剂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制备两种锌盐的凝胶剂和乳膏剂,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测定一定浓度透皮促进剂下,10 h锌盐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结果3%二甲亚砜对共轭亚油酸锌凝胶剂增渗比EF最大,为2.68;2%谷氨酸钠对葡萄糖酸锌凝胶剂EF最大,为2.19;而3%二甲亚砜对形成膏剂的两种锌盐促透效果最好,共轭亚油酸锌膏剂EF为2.65,葡萄糖酸锌膏剂EF为2.87.说明在水润湿的凝胶剂中,二甲亚砜为水难溶性锌盐的最佳促进剂,谷氨酸钠是水溶性锌盐的最佳促进剂;二甲亚砜为膏剂中锌盐经皮渗透性较佳的透皮促进剂.
    • 吴玉梅; 陈晓兰; 魏文珍; 罗新燕; 林亚平; 徐剑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雪上一枝蒿中有效成分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用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屏障,以稳态渗透速率(Jss)、渗透系数(Kp)及增渗倍数(ER)为考察指标,考察药物浓度对渗透的影响及不同促渗剂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累积渗透率呈升高趋势.薄荷脑、冰片、氮酮三种促渗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雪上一枝蒿甲素的透皮吸收,但薄荷脑的促渗效果最好,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不同促渗剂对雪上一枝蒿的渗透均具有一定的促渗效果,且促渗效果与促渗剂浓度有一定关系,此研究为雪上一枝蒿制剂的合理配伍及透皮制剂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