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送别

送别

送别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7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9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老年人、文史天地、文学教育等; 送别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鲍鹏山、席慕蓉、席慕容等。

送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9 占比:99.86%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4%

总计:720篇

送别—发文趋势图

送别

-研究学者

  • 鲍鹏山
  • 席慕蓉
  • 席慕容
  • 李叔同
  • 佚名
  • 叶当前
  • 柴芳
  • 王充闾
  • 田玉德
  • 顾素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干成; 周伟
    • 摘要: 歌曲《送别》是学堂乐歌早期代表性乐曲之一,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学堂乐歌《送别》在新式学堂中广为传唱,深受大众喜爱.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送别》作为学堂乐歌、影视配乐,改编为现代混声合唱作品,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功能,从这三个方面剖析歌曲《送别》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变化,有利于探讨经典学堂乐歌作品自诞生以来所体现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 李雨彤; 张亮博(指导)
    • 摘要: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这样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千古绝句,后经配曲吟唱,化为“阳关三叠”的送别名曲被广为流传,也让我对阳关浮想联翩,总想一睹风采。一直以来,阳关于我而言,都是一座屹立于古诗词中的边城——“千里戈壁、万里黄沙、孤城边军、浮云游子”,这是古诗词为我勾勒出的阳关的模糊影子。
    • 邓君
    • 摘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早晨,第一节课,上课铃刚响,教室里便齐整地传出李叔同的《送别》。我走进教室,看见班上孩子坐得端端正正,表情严肃认真,卖力地唱着这支数月前学会的骊歌。我心领神会,知道他们在向我表达离别的心情。我如往常一样对他们微笑,听他们引吭高歌。
    • 摘要: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而又音信难达,所以古人特别看重送别送别也成了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关于送别的古诗吧!
    • 戴莉娟
    • 摘要: 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关于“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当我们还沉浸在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立春”的惊艳时,闭幕式上一曲折柳送别,更是将“中国式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张艺谋导演在闭幕式后发表的长文中所言,“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送别》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成为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导演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动力和目标。在这群默默奉献的人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来自国内本土的创意人和广告导演们,他们参与其中,贡献出无与伦比的创意,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的创意力量。
    • 李满
    • 摘要: 【影响几代人的经典】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是李叔同写于1914年的一首歌曲,是他在杭州教学时写下的大量学堂乐歌中的一首。《送别》的曲调节奏柔缓,苍凉中略带慷慨,恰到好处地刻画了离别时刻的惆怅,其原始出处不在中国,它其实是一首地道的英文歌曲。作者是美国人约翰·庞德·奥德威,他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正式职业是一名外科医生。
    • 尹遥
    • 摘要: 李叔同的《送别》自1914年诞生至今已一百多年了,现在的中学生都会唱,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这首歌作为学堂乐歌有儿童版的,听起来是-语百悦,轻快甜蜜;有青春版的,听起来则淡淡忧伤,怅然若失。还有许多专业的歌手也很喜欢唱《送别》,李叔同那“悲欣交集”的特殊人生境遇在旋律的飘逸中最能漾起人们情感的涟漪。似乎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生死离别都包藏于《送别》的词曲之间。
    • 宋子涵; 许志华(指导)
    • 摘要: 有一块石头,住在草丛中,它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非常热爱春天。一只蟋蟀跳上这块石头,与树上的蝉先生演奏夏天的最后一首送别曲。一阵凉风吹过,石头觉得心里凉凉的,它想把秋天和冬天都赶走,不让它们来临。但季节的转换不是以石头的意志为转移的。
    • 顾潇博; 姚杰(指导)
    • 摘要: “咦,你倒是快写呀,怎么才写了三行?你也太懒了吧,坐讲桌前去写!”在“老班”严厉的批评声中,“东坡居士”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慢吞吞地写起了早该完成的作文。此人,乃我同窗好友,姓李,名明轩,因为胖,又喜食东坡肉,人送别号“东坡居士”。
    • 张明华
    • 摘要: 岑参有14首赋物送人诗传世。就创作性质而言,这些作品是分题或同题创作的产物。这些诗歌都可归为咏物诗,或者以山水关隘为题,或者以自然现象为题,或者以乐器为题,而咏物的方式主要是描写和叙述。在此基础上,岑参很好地处理了咏物与送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两方面的内在联系,大大提高了赋物送人诗的艺术水平。虽然赋物送人诗本身发展得并不充分,持续时间也不长,但岑参的诗歌足以代表其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高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