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DNA合成

DNA合成

DNA合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54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8587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会议、第七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等;DNA合成的相关文献由1139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石金、朱强、朱中亚等。

DNA合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8587 占比:99.80%

总计:188956篇

DNA合成—发文趋势图

DNA合成

-研究学者

  • 马石金
  • 朱强
  • 朱中亚
  • 王迎枫
  • 周颖
  • 孙天虎
  • 杜军
  • 车雷
  • 希夫·库马尔
  • 李晓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明哲; 陈为刚; 宋理富; 李炳志; 元英进
    • 摘要: DNA信息存储通过编解码、合成、编辑和测序等过程,实现数字信息写入、存储与读出.其在密度、寿命、能耗和抗电磁干扰等方面较磁、光、电等常规的信息存储介质有较大优势.随着全球数据总量的快速增长, DNA信息存储的优势特性和发展潜力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DNA信息存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分析了DNA信息存储与生命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关联,并依据读写技术特点归纳近年来涌现的"DNA硬盘""DNA光盘""DNA磁带"等几种主要模式、发展现状及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探讨DNA信息存储商业化、大规模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更低成本的数据写入和更快速的数据读出,并指出可行的发展路线.最后,展望了DNA作为新型存储介质在现代存储系统中的发展演化趋势.
    • 陈大明; 张学博; 刘晓; 马悦; 熊燕
    •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的快速增长,DNA作为信息存储的介质,受到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重视.DNA存储技术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有预测认为,到2024年将有约30%的数字业务开始尝试用DNA存储信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与之相匹配的专利布局成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专利的角度,梳理分析了DNA合成与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要实现DNA的合成及存储,寡核苷酸或多核苷酸的合成是"写"的根本,目前,全球寡核苷酸或多核苷酸合成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历程,第一代和第二代均采用亚磷酰胺化学合成法,第三代合成以酶促合成为原理.根据全球专利分析显示,每年所公开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一批新创立企业加入到第二代合成技术的开发中.随着利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等聚合酶的酶促合成技术的开发,一批新专利权人着手布局第三代技术的专利.同时,DNA存储所需的核酸组装、序列设计、信息存储等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这些技术相对应的专利权人呈现出明显的跨界融合特征,微软、英特尔、华为等信息技术企业纷纷加入到DNA信息存储技术专利的竞争与合作之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DNA存储技术必然涉及化学、材料、生物、信息、机械、电子等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而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或将推动DNA存储领域呈现出类似"摩尔定律"技术定期升级的发展路径.
    • 董一名; 孙法家; 武瑞君; 钱珑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存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着,但与此伴生的,是如何有效存储数据的问题.诸如磁盘、硬盘、闪存等磁学或光学等传统存储介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存储的需要.DNA分子凭借其稳定性、高存储密度和低维护成本,有望成为实用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DNA分子进行数据存储的工作流程,继而介绍了DNA数据存储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存储方式、读取方式、编码方式等.为实现DNA信息存储,通过信息编码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DNA序列信息;DNA合成实现信息写入;最后通过基因测序获取序列信息,进而进行信息解码得到原始信息.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飞跃,使DNA分子大规模存储人工数据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对比了DNA分子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介质的优劣,介绍了基于DNA分子的数据存储的风险与挑战,如数据安全性、信息读写的速度和成本等.最后,对DNA数据存储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一些与该领域具备交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如"DNA条形码""DNA折纸".
    • 闫汉; 肖鹏峰; 刘全俊; 陆祖宏
    • 摘要: 高通量、快速、低成本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DNA信息存储以及DNA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要核心技术.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是在亚磷酸酰胺固相化学合成原理的基础上,整合了微电子学、计算科学、分子生物学、光电化学和微纳加工等学科的相关技术,近3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根据不同的碱基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原位光刻法、光敏抗蚀层合成法、光致酸法、喷印合成法、软光刻合成法、电致酸法和压印法以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衍生的各种合成方法等.本文对上述不同的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技术特点进行阐述,并对未来DNA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合成通量和效率方面基于CMOS芯片的电致酸DNA原位化学合成技术在未来10年内将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解决芯片上微电极间氢离子串扰问题,有望实现单片TB级的DNA快速低成本合成.
    • 闫汉; 肖鹏峰; 刘全俊; 陆祖宏
    • 摘要: 高通量、快速、低成本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DNA信息存储以及DNA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要核心技术。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是在亚磷酸酰胺固相化学合成原理的基础上,整合了微电子学、计算科学、分子生物学、光电化学和微纳加工等学科的相关技术,近3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根据不同的碱基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原位光刻法、光敏抗蚀层合成法、光致酸法、喷印合成法、软光刻合成法、电致酸法和压印法以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衍生的各种合成方法等。本文对上述不同的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技术特点进行阐述,并对未来DNA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合成通量和效率方面基于CMOS芯片的电致酸DNA原位化学合成技术在未来10年内将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解决芯片上微电极间氢离子串扰问题,有望实现单片TB级的DNA快速低成本合成。
    • 韩明哲; 陈为刚; 宋理富; 李炳志; 元英进
    • 摘要: DNA信息存储通过编解码、合成、编辑和测序等过程,实现数字信息写入、存储与读出。其在密度、寿命、能耗和抗电磁干扰等方面较磁、光、电等常规的信息存储介质有较大优势。随着全球数据总量的快速增长,DNA信息存储的优势特性和发展潜力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DNA信息存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分析了DNA信息存储与生命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关联,并依据读写技术特点归纳近年来涌现的“DNA硬盘”“DNA光盘”“DNA磁带”等几种主要模式、发展现状及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探讨DNA信息存储商业化、大规模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更低成本的数据写入和更快速的数据读出,并指出可行的发展路线。最后,展望了DNA作为新型存储介质在现代存储系统中的发展演化趋势。
    • 董一名; 孙法家; 武瑞君; 钱珑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存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着,但与此伴生的,是如何有效存储数据的问题。诸如磁盘、硬盘、闪存等磁学或光学等传统存储介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存储的需要。DNA分子凭借其稳定性、高存储密度和低维护成本,有望成为实用的新型信息存储介质。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DNA分子进行数据存储的工作流程,继而介绍了DNA数据存储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存储方式、读取方式、编码方式等。为实现DNA信息存储,通过信息编码将二进制信息转换成DNA序列信息;DNA合成实现信息写入;最后通过基因测序获取序列信息,进而进行信息解码得到原始信息。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飞跃,使DNA分子大规模存储人工数据逐渐成为现实。之后,对比了DNA分子相对于传统数据存储介质的优劣,介绍了基于DNA分子的数据存储的风险与挑战,如数据安全性、信息读写的速度和成本等。最后,对DNA数据存储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一些与该领域具备交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领域,如“DNA条形码”“DNA折纸”。
    • 陈大明; 张学博; 刘晓; 马悦; 熊燕
    •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的快速增长,DNA作为信息存储的介质,受到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重视。DNA存储技术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有预测认为,到2024年将有约30%的数字业务开始尝试用DNA存储信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与之相匹配的专利布局成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专利的角度,梳理分析了DNA合成与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要实现DNA的合成及存储,寡核苷酸或多核苷酸的合成是“写”的根本,目前,全球寡核苷酸或多核苷酸合成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历程,第一代和第二代均采用亚磷酰胺化学合成法,第三代合成以酶促合成为原理。根据全球专利分析显示,每年所公开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一批新创立企业加入到第二代合成技术的开发中。随着利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等聚合酶的酶促合成技术的开发,一批新专利权人着手布局第三代技术的专利。同时,DNA存储所需的核酸组装、序列设计、信息存储等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这些技术相对应的专利权人呈现出明显的跨界融合特征,微软、英特尔、华为等信息技术企业纷纷加入到DNA信息存储技术专利的竞争与合作之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DNA存储技术必然涉及化学、材料、生物、信息、机械、电子等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而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或将推动DNA存储领域呈现出类似“摩尔定律”技术定期升级的发展路径。
    • 王冬梅; 洪泂
    •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合成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进展课程涉及大量新的技术方法的应用,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为此针对这些知识点制作了相应的微课视频,以"从碱基到人造生命——大规模DNA的从头合成"微课为例,介绍了微课的选题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微课的教学特色以及教学实践效果和教学评价,最后介绍了一些微课制作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微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能为提高生命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