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人口
迁移人口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04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学术界、南方人口、人口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青岛市第七届学术年会、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等;迁移人口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祖根、逄锦波、马建等。
迁移人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45篇
占比:99.21%
总计:17180篇
迁移人口
-研究学者
- 周祖根
- 逄锦波
- 马建
- 于潇
- 刘国军
- 史毅
- 吴开
- 吴汉良
- 徐建培
- 李树茁
- 杨云彦
- 王让
- 程馨
- 万川
- 于静
- 仁言
- 任远
- 伍理
- 侯亚非
- 倪超军
- 冯健
- 冯志异
- 凌亢
- 刘传江
- 刘少为
- 刘敏
- 刘红亮
- 单德朋
- 吕冠菊
- 吕昭河
- 吕雪莉
- 吴瑞君
- 商曰丽
- 寿蓓蓓
- 岳青
- 巴曙松
- 常京凤
- 庄立
- 张再生
- 张开敏
- 张彪
- 张永兵
- 张永奇
- 张秀兰
- 张蕾
- 张霁阳
- 张鹤年
- 徐桂春
- 徐琪
- 朱农
-
-
谢玲敏;
谢智敏;
陈翀
-
-
摘要:
基于跨文化认知模型,提出了理解迁移人口做出创业决策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挖掘多重因素驱动迁移人口选择创业的组态效应.研究表明:社会情境、文化多样性和个体特征三方面的多个因素,均无法单独构成迁移人口创业决策的必要条件,但优化制度环境因素对迁移人口选择创业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驱动迁移人口创业决策的路径有两条,包括以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构成的市场-制度驱动型,以及以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构成的教育-制度驱动型,反映了在跨层次的多重因素并存的情况下,迁移人口的创业决策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
-
-
张永奇;
单德朋
-
-
摘要: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信任对迁移人口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并使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有利于提升迁移人口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未来信心及个体信念能够充当社会信任影响迁移人口幸福感的传导机制.异质性研究显示,对就住房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持有悲观态度的迁移人口而言,社会信任对其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培育及增进该部分群体的未来信心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信任对幸福感的正向效应.本文拓展了幸福感理论研究范畴,为促进迁移人口幸福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
-
王甫勤
-
-
摘要:
在经典地位获得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户口和迁移时间变量,可以增强地位获得模型对于中国迁移人口地位获得的解释力.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和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两次重复截面调查的汇总数据,研究上海城市迁移人口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获得上海户口的迁移人口的职业阶层地位显著高于上海本地人口,以及其他未获得上海户口的迁移人口.另外,改革初期迁移比改革后期迁移到上海的人口职业阶层地位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获得上海户口同迁移时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对于改革初期迁沪人员而言,是否获得上海户口对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较近时间的迁沪人员来说,获得上海户口对提升阶层地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
-
-
郭志仪;
刘红亮
-
-
摘要:
人口迁移流动是人口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利用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中死亡率相对稳定的特点和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对历史时期内特定区域中人口的迁移流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计,使用甘肃省1990年以来普查数据和历年统计公报人口数据,在建立多维自适应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甘肃省1978年以来总人口中跨省迁移人口的规模做了尝试性分析,指出如果使用普查年数据对跨省迁移人口的规模做简单线性回归,可能会带来较大误差.
-
-
高小惠;
倪超军
-
-
摘要:
文章基于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选取区位熵刻画居住空间分异格局,运用空间隔离指数测度迁移人口分异程度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迁移人口聚居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南京市迁移人口的集聚空间大体呈现出中心低、外围高、西北低、东南高的"扇形+散点"的分布特征.制度因素对于人口迁移聚居区形成的影响趋于减弱,而市场因素、住房因素的影响正在持续加强,人口因素是影响迁移人口聚居的基本因素,其中年龄结构分布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
-
商曰丽;
张彪
-
-
摘要: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山东应以树立先进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加大体制改革为重要动力和第一要务,以铁路现代化、保障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为重要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和海洋科教研究为智库支撑,以人才强省为重要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城乡统筹、海陆互动的山东特色城镇化,持续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小康强省.符合山东实际的特色城镇化,也即山东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载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山东要走出一条富有本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强省,亟需从如下几方面着重加以把握.
-
-
王栋明1;
皇利华1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国内流动人口不断扩大,一些国外友人看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个人和家庭发展的好国家。于是,纷纷来到我国定居安家投资建企业。在加上国内大量流动人口的涌现,他们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同时,也给城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处于人口发展深度转型期,也将继续为推进世界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公共医疗服务改革实践做贡献。把国外流入人口纳入国人流动人口一起考量,正确研究判断流动人口大趋势,谋划人口发展战略,对迁移人口做出深入的分析,对人口政策作出科学的评估和跨学科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构建迁移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新机制。
-
-
王彬燕;
程利莎;
王士君
-
-
摘要:
人口结构与迁移是当前东北地区面临的热点问题.为将来东北地区有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并引导大众科学认知东北地区人口问题,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及流动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总量下降,城镇化速度减缓,并有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且少子化、老龄化现象突出;(2)迁移人口规模扩大,东北地区人口呈流失状态,区域内省际迁移比重较大,但有下降趋势,年均外迁人口20余万,并呈现出从邻近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3)外迁人口以城镇人口、劳动力年龄阶段人口和初、高中文化水平人口为主,对迁出地造成一定的负向影响.
-
-
逄锦波;
武博
- 《青岛市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对青岛市迁移人口规模进行预测,与青岛市常住人口发展趋势预测进行对比,分析青岛市迁移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关系,找出青岛市总人口发展的规律,为青岛市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作者运用Logistic模型对青岛市迁移人口进行预测发现,到2020年青岛市迁移人口呈快速上升增长趋势,总人口增长主要表现为迁移人口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