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域治理

跨域治理

跨域治理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780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公共行政评论、行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MPA专业学位设置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七届全国MPA论坛、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2006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等;跨域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蒋辉、丁煌、伍娟等。

跨域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780 占比:99.57%

总计:28904篇

跨域治理—发文趋势图

跨域治理

-研究学者

  • 蒋辉
  • 丁煌
  • 伍娟
  • 叶林
  • 叶汉雄
  • 周望
  • 孔令瑶
  • 张嘉池
  • 张琳
  • 张简维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琴
    • 摘要: 东西部协作如何助推共同富裕从愿景到现实的跨越?研究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区域均衡发展,这离不开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结对帮扶。研究从跨域治理和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以东西部协作中的“结对子”现象为切口,呈现东西部结对关系网络化发展的基本历程、总体特性与内在逻辑。东西部结对关系的初始状态是非均衡的跨域主体结构关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由“点轴式”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断重塑区域间资源交换的时空结构并强化经济社会交互性,最终使结构形态和财富分布趋向均衡。在本质上,东西部网络化结对关系由中央权威建构而成,反映国家治权结构的延伸,有利于将政治动员转化为社会动员,将资源匹配转化为资源创造。其中,治理效率与治理公平的演进、运动式治理与常规化治理的转化以及绩效激励与绩效约束的驱动共同作用于东西部协作的结对关系变迁。
    • 吴险峰; 李翊
    • 摘要: 川渝两省市在水安全保障方面肩负的重要使命,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为抓手,以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多元共治、跨域协同理念为指导开展水安全保障工作;以水安全为重要的系统约束条件制定相关法规、规划,通过建立系统的平衡机制,包括权力与责任平衡、经济利益平衡,激活双方的协同动力,并提高应对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水安全局部失衡,使川渝地区水安全协同保障工作得以系统推进。
    • 李俊杰; 王平
    • 摘要: 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是昔日脱贫攻坚的“短板”,是今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弱项”,也是明日共同富裕的“难点”。当前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六盘山片区乡村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脱贫农民就业不稳,生态移民生计脆弱,跨域治理合力不够,区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可及性不均衡。六盘山片区陕甘青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的着力点是:练好内功,拓展产业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空间;增进合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携手共进,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交流合作,促进片区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高奎亭; 陈家起; 李乐虎
    • 摘要: 采用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审视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式、特征及动因,据此以京津冀区域实践为例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总体处于“分散治理、局部协同”状态,突出表现为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过程联动不足、治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存在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实践偏差。属地治理根深蒂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跨域协商渠道缺失、主体间信任危机等,是造成任务驱动式协同治理常态的主要原因。引领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由政府任务驱动转向多元主体需求驱动亟需完善。作为集体行动的多元主体需求驱动式跨域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应着重构建跨域治理组织协调机制、协商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
    • 敬雅斌
    • 摘要: 健全跨域信用体系是建设区域大市场的客观需要。发挥信用体系的预期引导、行为规制、价值调节等功能,可对市场预期、市场运行环境和价值调节表现等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市场运行和要素流动的规则与机制,促进充分竞争与分工优化。立足实践经验和典型需求,构建深层次跨域信用合作和法治协作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创建,做实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一体化载体网络,创新“一体联动”信用应用和市场共建服务体系,将从“保障—促进—支撑—突破”多方位促进跨域信用共建,赋能区域大市场发展。
    • 向丽
    • 摘要: 水治理作为一项强系统性、高复杂性的工程,通常涉及多省份、大部分治理主体。因此,传统的河长制在协同治理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联合河长制模式的出现为协同跨域治理提供了可能。为此,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分析该地区“联合河长制”创新开展协同治水的情况,探究联合河长制内在运作模式,归纳其治理效益,对推动我国跨域水治理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
    • 盛力
    • 摘要: 粵澳合作开发横琴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主权国家内部不同独立关税区的合作,属于跨域治理的范畴。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政策优势,近年来跨域协同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制度性差异、初始资源差距以及社会认同相异等因素造成的障碍。未来可通过加强粤澳双方沟通协调、树立并推动共同发展目标、推进优势产业协作发展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等途径,推动双方优势互补,提升跨域协同治理能力。
    • 顾湘; 李志强
    • 摘要: 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是基于流域海域环境污染的流动性与外部性作出的制度安排,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则成为实现跨域海洋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任务.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具有主体结构多元属性、跨域性公共事务管理活动行为属性、利益协调途径多样性等特征.目前主要存在主体模式"单中心"、协调权限"碎片化"及协调行为"机会主义"等利益协调困境.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及职能调整为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的综合治理强调构建流域海域区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协调模式、完善跨域治理的机构功能设置与组织效能提升的利益协调体系、健全跨域生态补偿等相关利益协调机制、创新跨域治理强制执行中的利益协调约束制度等,可成为破解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
    • 锁利铭; 刘龙
    • 摘要: 协同治理是处理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常用的机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建立协同治理的组织来提升治理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纳,并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中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组织内部呈现出纵向嵌入的层级结构和横向交叉的职能嵌套相结合的特点;在与外部组织的互动关系中,体现出生态环保组织的"枢纽"功能、非政府组织的"驱动"功能和其他协同组织的"桥接"功能.由此,未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协同组织可以通过结构优化、功能耦合以及系统提升等路径,促进实现组织的向内收缩、向外整合以及自我优化.
    • 锁利铭
    • 摘要: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力的区域,当前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迅速,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形态.城市群由于涉及众多行政主体,面临诸多跨域治理困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城市群跨域治理中逐渐形成了"坚持中央统筹、鼓励地方联动、重点带动突破、注重内生嵌入"等重要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场景、创新、数据和平台等将为跨域治理提供新的内生动力.为适应新要求和新动力,城市群跨域治理要形成更加高效有序的治理体系、网络形态的治理结构和动态灵活的治理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