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1363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海洋发展论坛、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2010年博鳌法学论坛暨第七届法官与学者对话民商法论坛等;海洋环境污染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易琪、韩琦、不公告发明人等。

海洋环境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636 占比:99.89%

总计:213871篇

海洋环境污染—发文趋势图

海洋环境污染

-研究学者

  • 易琪
  • 韩琦
  • 不公告发明人
  • 何扣宝
  • 刘洋
  • 吴明华
  • 徐子成
  • 朱守维
  • 杨坤
  • 梁维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洋; 赵龙; 姜义颖
    • 摘要: 为有效应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文章在明确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是突发环境事件的种类之一,成因可归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污染源复杂、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危害后果严重以及应急处置艰难等特征;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针对突发环境事件有相关规定,而专门规制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律规范多见于行政法规和规章;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完善风险信息收集途经、明确执法主体职能职责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建立企业信息通报问责制度以及完善后续调查评估制度和相关补偿制度。
    • 孙世民
    • 摘要: 海洋是一个统一的、流动的整体,海洋环境关涉到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通过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的方式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体系。但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表明,仅仅依靠这两种责任形式是不够的。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追究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更加全面地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为这种国际刑事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还规定了承担这种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
    • 李道季; 董旭日
    • 摘要: 近年来,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表面附着生物,既包括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有害的潜在致病菌,又存在能够减少其污染的塑料分解菌.微塑料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持久存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此外,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会被误食而影响到鱼类生长.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微塑料表面含有或附着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微塑料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及塑料分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的可能性.对微塑料分布和表面附着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在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及其附着物的生态效应,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王雪
    • 摘要: 健全的海洋环境刑事法律制度是推动海洋经济良好发展、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刑事立法还存在诸多问题,现有法律规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美日两国的海洋环境污染刑事法律制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对此,有必要通过比较法的视野总结美日两国先进经验,以实现从增设污染海洋环境罪、明确过失犯罪和具体危险犯刑事责任以及协调刑罚措施的衔接与配置等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刑事法律制度。
    • 顾忠旗; 黄继; 倪梦麟; 付英杰; 李亚军; 叶跃品
    • 摘要: 葛氏长臂虾俗称红狮头虾、桃红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长臂虾属,为广温广盐性种类。体形较短,步足修长,虾体呈淡黄色,具有棕红色斑纹,体长50~70毫米,个体重2.5~5克,属中型虾类。主要分布于东海北部海域的岩石海岸,繁殖季节4-8月。葛氏长臂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葛氏长臂虾资源量逐年衰退,市场价格节节攀升。
    • 闫志超
    • 摘要: 海洋污染物排放导致的侵权问题已成为司法热点,该类问题的审判核心在于对因果关系的认定。由于审判实践中尚未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逻辑形成统一共识,特别是理论适配不清和关联性内涵不明,导致审判实务中裁判标准模糊。以两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海洋环境侵权中因果关系的理论适配问题,论证因果关系认定审判中明确关联性的必要性和基于案件类型化区分关联性证明梯度的可行性。建议以多元推定方式的整合和审判共助体系的构建,克服审判实务中因类型化案件界限模糊导致的审判失真和失衡困境。最后,主张在现行司法解释关于无因果关系举证的规定中增加“次生污染物”的内容。
    • 孙吉亭; 周乐萍
    • 摘要: 随着全球化深入,全球海洋环境问题频发,海洋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入,我国海洋环境治理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依然存在新的难题.新常态下,面对新型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存在结构性缺陷、海洋环境治理技术储备不足等难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为我国融入全球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要求.结合美国、日本等海洋大国的海洋环境治理经验,对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立法体系、海洋环境治理的管理体系、海洋环境治理的协作机制,以及海洋环境治理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国海洋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提供思路与参考.
    • 顾湘; 李志强
    • 摘要: 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是基于流域海域环境污染的流动性与外部性作出的制度安排,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则成为实现跨域海洋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任务.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的利益协调具有主体结构多元属性、跨域性公共事务管理活动行为属性、利益协调途径多样性等特征.目前主要存在主体模式"单中心"、协调权限"碎片化"及协调行为"机会主义"等利益协调困境.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及职能调整为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的综合治理强调构建流域海域区域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协调模式、完善跨域治理的机构功能设置与组织效能提升的利益协调体系、健全跨域生态补偿等相关利益协调机制、创新跨域治理强制执行中的利益协调约束制度等,可成为破解海洋环境污染跨域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
    • 郭冉
    • 摘要: 日本政府福岛核废水排海决策及未来排海行为涉嫌违反国际法.国际法却无力阻止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体现国际法实施面临现实障碍:一方面,国际法并未得到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国际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国际法的强制实施都非易事.然而,国际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际核安全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国际核安全法的约束力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应推动国际社会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国际核安全法律体系,加强多元主体的监督作用,促使日本遵守国际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