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孩

二孩

二孩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专利文献420495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智、南方人口等; 二孩的相关文献由404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云霞、顾燕娜、丁文凯等。

二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0495 占比:99.95%

总计:420693篇

二孩—发文趋势图

二孩

-研究学者

  • 田云霞
  • 顾燕娜
  • 丁文凯
  • 丛硕
  • 卢姝璟
  • 吕兄兄
  • 岳玉阁
  • 康瑞环
  • 张俊梅
  • 张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苹; 王瑾; 陈蓉; 李悦铭
    • 摘要: [目的]了解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并对生育不同子女数量的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的机会公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已有一孩并对二孩生育决策比较明确的育龄女性为调查对象。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女数量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的作用。[结果]在过去3年内,已育一孩女性获得职业晋升的比例(40.79%)高于已育二孩女性(29.02%);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女性,已育一孩女性晋升比重(64.71%)高于已育二孩女性(41.03%);不同岗位级别的2组女性,职业晋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层管理人员的差异最大;在外资/合资企业中,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晋升比例差距最大(26.47%)。在控制人力资本和结构因素后,已育二孩女性职业发展机会显著少于已育一孩女性,前者晋升的可能性比后者少45.1%。[结论]不同分类下,两组女性的职业发展情况有明显差异。生育不同子女数量,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措施帮助职业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
    • 苏嫡; 彭博; 徐露; 田彭彭
    • 摘要: 本文通过对649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二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以民主型为主,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同胞关系,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在父毋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建议伴随二孩政策推进,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父母应坚持民主教养,为幼儿树立榜样,及时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树立正确处理同胞冲突的观念,采取以幼儿为中心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同胞冲突。
    • 李惠溪; 陈薪; 罗琛; 吴嘉敏; 褚庆军; 李雪兰; 林敏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生育二孩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通过胚胎移植妊娠分娩1个健康孩子后再次行FET的不孕症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在同一取卵周期中,且在本次FET周期中均移植2枚优质卵裂期胚胎),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ET临床结局(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患者的种植率及活产率显著高于内膜厚度1,P0.05)。结论:前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及当本次移植日内膜厚度不足8 mm时其临床结局不佳。移植胚胎中八细胞胚胎个数和分娩方式是不孕症患者生育二孩FET临床妊娠结局的显著影响因素。
    • 王振杰; 郑翩翩; 孙陈希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自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影响因素。结果:将随机森林模型随机种子数设为222,结果得出变量重要性排名前10位依次为第一个孩子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年龄、家庭总收入、住房面积、初婚年龄、就业状况、兄弟姐妹数、民族、健康状况。逐步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当变量数为10-11时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婚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初婚年龄越晚生育二孩概率越低(P_(趋势)<0.001),住房面积越大、兄弟姐妹数越多越可能生育二孩(P_(趋势)<0.001)。结论:经济环境、家庭规模、婚姻特征是我国在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落实生育政策,发挥政策效果,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龙德华; 王建平
    • 摘要: 新时期二孩政策背景下,部分家庭有过度宠溺二孩、冷落大孩的现象,或是养而不教的状况,这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新时期二孩家庭教育的策略:家长提前预判二孩来临的问题,家长要注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家长需对两个孩子进行均衡的陪伴,构建融洽的家庭环境.
    • 陈晨; 张俊梅
    • 摘要: 目的了解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及其相关性,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郑州市4所三甲医院172名已育二孩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72名二孩护士的家庭功能总得分为(130.26±21.14)分,工作压力总得分为(82.19±10.47)分;其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P<0.05)。结论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改善其家庭功能,减轻工作压力。
    • 张浩; 侯丽艳; 马萍; 邱红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80后"职业人群二孩生育行为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二孩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利用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对银川市、大连市和北京市10家企事业单位所有已婚育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纳入185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3: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二孩生育行为预测模型,用测试集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混淆矩阵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次研究的1857例受试者中,已生育二孩者250例(13.5%).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在训练集建立二孩生育行为预测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变量重要性排序及十折交叉验证结果 确定6个最佳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越大,OR值为1.03(95%CI=1.01~1.05),大专学历者、本科学历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分别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的0.56倍(95%CI=0.37~0.85)、0.45倍(95%CI=0.33~0.62)、0.25倍(95%CI=0.12~0.52),意愿子女数为两个以上者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是不要孩子的7.89倍(95%CI=2.29~27.15).结论 随机森林算法对"80后"职业人群二孩生育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能直观解释二孩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文化程度和意愿子女数是二孩生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 徐梦秋; 丁丽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二孩产妇的分娩情况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住院病案首页中筛选2006年2月至2020年8月,2次均在某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74名,形成研究样本4948份.描述产妇的基本情况,主要诊断的构成比及顺位.运用2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分娩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二产产妇人数2014年同比增长123.53%,2016年同比增长109.36%,2016年以后趋于稳定.阴道分娩总人次(n1=2780)多于剖宫产分娩总人次(n2=2168),阴道分娩产妇的平均分娩年龄、平均住院日、住院次均费用均小于剖宫产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自变量分娩年龄、分娩方式、"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住院天数、合并症并发症,进入回归方程(F=2926.669,P<0.001,R2=0.784).结论 二孩政策推动了二孩生育的高峰期,2016年之后进入平稳期.分娩年龄、住院费用逐渐增加,分娩年龄差增大,住院天数逐渐减少.阴道分娩的二产产妇比一产产妇头位顺产比例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比例增加.剖宫产分娩的一产产妇主要诊断最多的是选择性剖宫分娩,二产产妇主要诊断最多的是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分娩年龄,分娩方式,生育政策环境,住院天数,合并症并发症是产妇住院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
    • 苏自己
    • 摘要: 近些年,高龄备孕的人群逐年增多,备孕家庭难免担心:我都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了,好要孩子吗?其实,只要做到正确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合理控制体重,避开“恶劣环境”,积极调整心态,好孕自然会来。当然,如果遇上不孕不育症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陈晨; 张俊梅
    • 摘要: 目的 了解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及其相关性,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量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郑州市4所三甲医院172名已育二孩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72名二孩护士的家庭功能总得分为(130.26±21.14)分,工作压力总得分为(82.19±10.47)分;其家庭功能与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P<0.05).结论 已育二孩护士家庭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改善其家庭功能,减轻工作压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