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控制

认知控制

认知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28391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全国“普通与实验心理学”2007年学术年会、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认知控制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安涛、刘勋、张豹等。

认知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28391 占比:99.99%

总计:1428537篇

认知控制—发文趋势图

认知控制

-研究学者

  • 陈安涛
  • 刘勋
  • 张豹
  • 李琦
  • 白学军
  • 黄赛
  • G.法芬格
  • P.茹科夫斯基
  • 于泽
  • 冯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云霄
    •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刺激有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负性情绪刺激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是否会受到早年创伤经历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Flanker范式探究了早年经历与负性情绪对认知控制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情绪主效应显著,正性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比中性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短,负性图片条件下的反应时大于个体在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早年创伤经历主效应显著,高早年创伤经历个体反应时大于低早年创伤经历个体。
    • 潘玥安; 姜云鹏; 郭茂杰; 吴瑕
    • 摘要: 环境中的运动刺激往往多变,更好的方向感知需要同时依赖当前信息和先验信息。然而,当前刺激的不确定性与先验线索的预期有效性在运动方向感知决策中如何整合尚不清楚。研究采用随机点运动范式,要求被试判断散点群的整体运动方向,方向一致的散点为相干点,其比例越低,不确定性越高。实验1比较了不同相干点比例下的感知准确度。根据实验1的结果,选出20%和60%的相干点比例分别对应实验2中散点群的高、低不确定性水平。实验2比较了高、低不确定性和高、低预期有效性(线索正确预测目标的概率)下的感知准确度。结果发现,随着不确定性的降低和预期有效性的增加,感知准确度显著提高;预期效应(高、低有效性下感知准确度的差异)随不确定性的提高而增加。结果表明,先验信息与感觉信息能在运动方向感知决策中整合。研究为双重控制机制(DMC)理论下主动性与反应性控制协同工作的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交通事故的解释与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建花; 解佳佳; 庄锦英
    • 摘要: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任务(实验1),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实验2),探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完成情景记忆任务的成绩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实验1招募生理周期稳定的33名女性为被试,在卵泡后期和黄体中期各参加一次实验,随机顺序依次完成O任务(仅记忆物品,object)、P任务(仅记忆物品位置,position)、OO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顺序,object+order)、OP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位置,object+position)以及PO任务(记忆物品呈现位置及顺序,position+order)。结果发现,在完成PO任务时,黄体中期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卵泡后期。实验2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究生理周期影响情景记忆PO任务的原因,结果发现,黄体中期额叶脑区的P300以及LPC波的振幅显著大于卵泡后期,且完成PO任务时的感受性与右侧额叶P300振幅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ERP的结果,可以认为,黄体中期在PO任务上的好成绩可能得益于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这一解释符合前人研究结论。总之,本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中客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整合的记忆产生显著影响,黄体中期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卵泡后期,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本研究有望为理解影响情景记忆的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 李婷
    • 摘要: 创造性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对人们的生活发展及科技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双语作为一种认知储备机制对人类的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关于二语习得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逐渐被关注,但由于语言和创造性本身的复杂性,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还不甚清晰。因此,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角度不同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评述。主要包括:1) 从行为方面的研究来看,二语水平、习得年龄、二语接触量对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影响;2) 从认知研究来看,高水平的双语者有更灵活的联想能力和认知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创造性表现;3) 从神经科学研究来看,与创造性相关的脑区包括了背侧和腹侧通路,以及基于与执行控制过程相关的双侧分布皮质–皮层下网络的有效双语控制模型。未来研究可在网络科学的视角下,系统地揭示二语习得不同方面影响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认知机制,通过纵向追踪,探究二语习得对创造性思维发展轨迹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 杨倩
    • 摘要: 负性情绪如何影响冲突适应一直以来受到领域内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根据负性情绪产生的源头(冲突外部操纵vs.冲突内部固有),对于该问题的论述可以分别从认知与情绪的分离与整合视角展开。分离视角下,操纵于冲突之外的负性情绪(外部负性情绪)独立于冲突加工过程,通过情绪加工系统或个体自身的动机/唤醒水平影响冲突适应。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冲突加工自动产生负性情绪(固有负性情绪),寓示着认知冲突与负性情绪间的内在关联,固有负性情绪因此可被视作诱发冲突适应的另一个有效来源。整合视角下,操纵于冲突内部的(固有)负性情绪高度整合于冲突加工过程,其功能与冲突信息类似,通过内在地促进目标导向行为直接诱发冲突适应。对这一主题的论述加深了我们对负性情绪如何作用于冲突适应过程的理解,也为探索认知与情绪系统的整合过程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提出一些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 吴建校; 曹碧华; 陈云; 李子夏; 李富洪
    • 摘要: 认知控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是任务切换。以往研究发现切换代价受到认知控制层级性的调节,但鲜有研究探索这一调节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嵌套的线索-任务切换范式考察不同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高低两种层级任务,低层级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数字大小(或奇偶);高层级任务则须先加工数字的某一语义特征(如当前数字是否是偶数),然后进行大小判断。行为结果表明,高层级任务切换代价显著大于低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线索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层级效应最早出现于P2成分,切换效应(切换与重复之差)在CNV成分上受到任务层级的调控,反映了在任务目标重构阶段给予高层级任务更多的选择性注意以及更高的主动性控制。目标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在N2及慢波(SP)成分上,高层级任务切换与重复的波幅差异相比低层级任务显著更大,反映了在抑制旧任务集与重构新反应集的过程中增强的反应性控制。这些结果为任务设置重构论和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孙伟博; 张斌
    • 摘要: 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系统是将机器视为认知对象的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系统.电脑软件、硬件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类和机器之间的认知对话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不准确的信息互动,并符合人类互动的自然习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将人与机器之间的认知对话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管理层和应用层.相关技术包括通道技术、认知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在其中,认知技术是一种新的交互式中间软件技术,是由于移动实时交互的新需求而产生的.它的目标是提供人类认知交互的特征,这些认知互动可以与另一方进行深刻的理解、学习、诱导和适应,其中大部分包括信息不准确的理解技术、基于不确定性的推理技术、适应和进化技术,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人类机器对话系统中认知技术的定置和具体概念,总结了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并考虑了未来的关键研究方向.
    • 李钰珂
    • 摘要: 认知控制是指个体根据目标和计划对任务无关信息及相应加工活动加以抑制的能力,这种过程能够保证符合目的或计划的任务相关信息得到顺利的加工,有效抑制无关信息。走神又称为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简称WM),是指一种注意意识的流失(或叫做注意的解耦合)。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认知控制任务(Simon任务、Flanker任务),在眼动范式下,分析插入探针前1个试次的行为指标和眼动指标,探究两种类型认知控制任务中走神的特点及分析其过程。结果发现,Flanker任务所用的反应时显著高于Simon任务,且Flanker任务无意图走神频率也显著高于Simon任务;Simon任务内,探针报告为无走神和有意图走神在总注视时间上差异显著,而Flanker任务内差异不显著。最后,实验可得以下2个结论:1) 本研究条件下,Simon任务中,个体在有意图走神时,会比未走神时的总注视时间更长;2)箭头Flanker任务难度高于汉字Simon任务,故较为困难的Flanker任务中个体不论报告为无走神、还是无意图走神,其任务过程中不同注视点的注视时间分布,较Simon任务更为离散。由此说明,任务难度会对眼动指标造成影响。本研究第一次将眼动与源于认知控制的走神相结合,为走神和认知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眼动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 吴传东; 张婧
    • 摘要: 目的 探讨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方法 采用诱发积极情绪的音乐为材料,比较积极情绪组和无情绪诱发组在AX型持续操作任务(AX-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AX-CPT)任务和AX-CPT修改任务中行为表现,采用SPSS 18.0对任务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在AX-CPT任务中,对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F(1.58)=98.68,P<0.001,η2=0.63],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的反应时长于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的反应时;组间主效应边缘显著[F(1,58)=3.79,P=0.05,η2=0.06],积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无情绪诱发组;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F(1.58)=9.69,P<0.01,η2=0.01].进一步多重方差分析,在BX试次上,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F(1,58)=12.11,P<0.01,η2=0.17],在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积极情绪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情绪诱发组[F(1,58)=5.09,P<0.05];在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诱发积极情绪组与无情绪诱发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F(1,58)=0.01,P=0.97].在AX-CPT修改任务中AY试次上积极情绪组反应时小于无情绪诱发组[F(1,53)=4.12,P<0.05].结论 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减少了线索刺激的干扰,削弱了主动性控制;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主动性控制的影响是易变的,受到任务引发的心理疲劳程度、任务经验等因素影响.
    • 隋雪; 高璇
    • 摘要: 采用第一方分配任务和第三方分配任务对儿童公平性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较小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劣势不公平厌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地表现出优势不公平厌恶.在与己利益无关的分配环境中,儿童能够更加灵活性地运用公平性原则.脑成像研究发现,与儿童公平性发展比较密切的脑区有负责认知控制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加工的前扣带皮层和前脑岛.同时,儿童公平性的发展还存在着早期和晚期神经反应的差异.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问题有:检验认知控制在儿童公平分配行为中的作用;探讨各因素对儿童分配公平性影响的神经机制;关注儿童程序公平的发展趋势及机制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