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詈语

詈语

詈语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HNC与语言学研讨会等;詈语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倩、石铃凤1、于涛等。

詈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99.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85%

总计:117篇

詈语—发文趋势图

詈语

-研究学者

  • 杨倩
  • 石铃凤1
  • 于涛
  • 张宜民
  • 李乔
  • 段佳音
  • 沈阳
  • 王文静
  • 罗耀华
  • 罗艳娟

詈语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孙雨馨
    • 摘要: 詈语是汉语语言中的一部分。从古至今,贫穷、愚昧、落后一直伴随着人们,并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层民众接受教育较少,对于语言的学习程度较低,所以说话并不像文人那样考究。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了詈语产生。骂詈是一种不文明的语言现象,本应弃之不用,但嬉笑怒骂乃人之常情,是人们强烈情感的真实流露,所以研究詈语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詈语并不是教大家骂人,而是对詈语进行规范,教导人们使用纯洁化的詈语,而不是粗口、脏口。詈语的种类较多,例如诅咒类詈语、贬损类詈语、歧视类詈语和动物词语詈语等,不同詈语背后所反映的文化也有所不同。语言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我国有许多方言区,所以不同的方言区也有着不同的方言詈语詈语可以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的价值观念、语言习惯及文化传统,是窥探某个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詈语的分类,研究汉语詈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詈语在各地方言中的表现,对观点加以证明。
    • 彭嬿; 胡小艨
    • 摘要: 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日益便捷,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虚拟空间语言生活。网络是新词语产生的主阵地,充分体现着青年一代网民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创造力,表达着生活的喜怒哀乐与独特的情感和态度。其独树一帜的创新型表达方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一些带有嘲讽、调侃及詈骂色彩的语言也经过词义的陌生化包装成为虚拟空间语言生活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景观。文章将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浅谈虚拟空间语言生活詈语的词义陌生化现象及情感表现,并主张对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加以正确的引导。
    • 汪东锋; 刘雨涵
    • 摘要: 詈语是社会方言的组成部分。詈语在文学作品出现的频率很高。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詈语,无论是对于作品人物形象的解读,还是对作品蕴涵的地域文化的品味,都有积极的意义。研究《主角》中的詈语,探究其所蕴含的陕西文化,阐述其所发挥的交际作用和塑造人物的功能,指出其使用的负面影响,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邱玉华; 胡菊
    • 摘要: 人类语言中客观存在着骂詈词语,文学作品中不乏其影。中国儿童经典阅读书目《西游记》亦不例外,书中对诸多"非人"角色使用了大量的詈语。该文以詹纳尔和余国藩两个《西游记》全译本为例,对其中"非人"角色的詈语进行比较研究,从其译文在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的实现,分析哪个译文中詈语不仅传达复杂多样的动机和情绪,还能实现其非常规的称谓和指称功能,能更好地实现文学作品对儿童读者的功能和价值。
    • 邱玉华; 胡菊
    • 摘要: 人类语言中客观存在着骂詈词语,文学作品中不乏其影.中国儿童经典阅读书目《西游记》亦不例外,书中对诸多"非人"角色使用了大量的詈语.该文以詹纳尔和余国藩两个《西游记》全译本为例,对其中"非人"角色的詈语进行比较研究,从其译文在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的实现,分析哪个译文中詈语不仅传达复杂多样的动机和情绪,还能实现其非常规的称谓和指称功能,能更好地实现文学作品对儿童读者的功能和价值.
    • 雷旭虹
    • 摘要: 灰色詈语作为詈语的一种,有着自身的内在层次。文章调查了平遥詈语72例,其中灰色詈语39例(包含同一词衍生出来的同义不同词形的词)。考释了三则平遥灰色詈语中看似有音无字的本字。
    • 杨绪明; 温梦嫦; 龙巧宇
    • 摘要: "痴"和"瓜"在粤方言和川渝方言中本都是詈骂语,但因其语义丰富、用法灵活、方言基础强大,在网络媒体和人们从众、求新、趋雅等社会文化心理的共同推动下,巧妙利用同音关系实现了语义去"詈"."痴瓜"到"吃瓜"的替换,既助推"吃瓜群众"成功入选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也彰显了部分詈语由贬趋褒的洗白路径与独特文化心理.
    • 陈盈帆
    • 摘要: "蹄子"常见于明清小说,主要用于谩骂,打趣或是一般称呼.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蹄子"的含义进行解释,主要有"蹄子"为"弟子"说,"蹄子"为性詈语说以及"蹄子"指缠足说等.考虑到"蹄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以及使用者身份的多样性,"蹄子"为"弟子"或性詈语的可能性不大.从时间上看,"蹄子"的使用与缠足风俗的流行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从对象上看,"蹄子"所指涉的对象与被缠足的女子高度重合,故将"蹄子"解释为小脚较为合理.
    • 唐丽雯
    • 摘要: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中代表之作,在文学性方面具有极高的探究价值。但观察当前专家和教授的研究现状,多从 《红楼梦》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鲜少探究这本名著中的语言特色。对此,本文选择《红楼梦》的詈语语言作为研究的入手方向, 通过细致的分类,完成针对性地梳理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