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切除术

乳腺切除术

乳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0147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医疗装备、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第三届全国乳腺微创手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暨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烧创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等;乳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卓睿、丘平、伍宏章等。

乳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1471 占比:99.99%

总计:701565篇

乳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乳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卓睿
  • 丘平
  • 伍宏章
  • 何仕青
  • 冯得财
  • 凌文津
  • 卢晓渟
  • 吴楚成
  • 姜军
  • 张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军; 田晓庆; 何华楠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淋巴造影精确检测前哨淋巴结(SLN)的有效性及在腔镜辅助乳腺手术(VAB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诊治的130例乳腺疾病患者。于腋窝或乳晕周围切开2.5 cm(SLN活检术于腋窝1 cm处),采用环状乳房缩减术进行乳腺切除、SLN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视频辅助下进行乳房重建。术前1 d,患者行3D-CT淋巴造影,将SLN位置标记于皮肤上。在肿瘤上方、乳晕附近皮下注射磷胺铁2 mL,3 min后行CT,并重建生成三维图像,最后采用VABS进行SLN活检。13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VABS,并进行SLN活检(123例3D-CT)。结果:SLN通过3D-CT淋巴造影精确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淋巴管与SLN的位置关系,共四种模式:单个导管到单个淋巴结(n=61),多个导管到一个切换淋巴结(n=32),单个管道到多个淋巴结(n=6),多个管道到多个淋巴结(n=24)。结论:SLN活检可通过3D-CT淋巴造影安全地进行,并减轻手术创伤。3D-CT淋巴造影辅助利用VABS进行精准SLN活检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海玲; 刘海珺; 黄惠红; 黄云敏; 黄予欣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医院行乳腺切除术治疗的72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评估病人心理韧性情况,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记录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的乳腺癌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分析可能影响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乳腺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51~85(72.35±6.85)分;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度的乳腺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轻、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度低是影响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一般,可能受到年龄、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度低等危险因素影响。
    • 邓哲; 伍丽君; 唐红梅; 陈琦; 于文渊; 赵天兰
    • 摘要: 目的 筛选基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严重并发症的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行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再造患者资料227例.纳入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临床变量.结果 出现重大并发症评分(CCI≥26.2)62例(27.3%),轻微并发症评分(CCI<26.2)165例.自体瓣膜重建(OR=4.69,P<0.001)、BMI≥30 kg/m2(OR=7.87,P<0.001)、延迟重建(OR=9.13,P<0.001)、术前放疗(OR=22.70,P=0.006)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住院时间方面CCI≥26.2组显著长于CCI<26.2组(13.5 vs.8,P<0.001).结论 自体瓣膜重建、BMI≥30 kg/m2、延迟重建、术前放疗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对患者和外科医生做出乳房重建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 汪磊; 季晓春; 彭莹莹; 周少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腋窝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18例,均采用经腋窝腔镜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出现1例皮下积液,穿刺抽液后治愈.2例出现皮下青紫瘀斑,后期随访均在3周内消退;18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乳头坏死,2例出现术后长期乳头感觉减退.结论 采用经腋窝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术后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付凯; 胡千华; 周芬芬; 戴志光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3组均行乳腺切除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0.25%、0.37%、0.50%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进行SAPB麻醉,比较3组术后2(T1)、4(T2)、8(T3)、12(T4)及24 h(T5)的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同时比较3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T2、T3、T4、T5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T1,且B、C组T2、T3、T4、T5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0.50%浓度盐酸罗哌卡因SAPB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0.25%与0.37%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引发不良事件的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
    • 刘波(点评)
    • 摘要: 主诉:女,46岁,月经异常10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0 d。病史:患者10年前因乳腺癌行右侧乳腺切除术。术后不规则口服他莫昔芬,服用中药(具体不详)。用药期间出现月经异常改变,周期由既往30 d,延长至1~2个月,周期不定,经量正常,3 d干净。患者未予重视,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无月经来潮。随后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淋漓不净至2 d前,色暗红,无伴腹痛,未见组织物排出。既往有剖宫产史,育有1子,配偶体健。
    • 刘宝胤
    • 摘要: 腔镜手术治疗Simon分级>Ⅱb级的男性乳腺发育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已发布的指南中对于腔镜手术的解剖层次及操作细节的描述仍不完善.乳腺外科医师不仅应利用腔镜的优势来切除皮下的腺体,也须注意解剖层次以尽量保留功能,在注重手术技巧的同时兼顾术后美容效果,优化手术步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体现腔镜技术在男性乳腺发育手术中的优势.
    • 赵成鹏
    • 摘要: 目的: 保留乳头乳晕感觉的乳腺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04月—2019年12月参与切除乳腺保留乳头乳晕感觉男性患者65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32 例,对照组患者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干预效果、患者乳头乳晕感觉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示,一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0例(0.00%),综合有效32例(100.00%);对照组治疗无效;2例(6.06%),综合有效31例(93.94%),(p<0.05);且手术24小时、6月调查患者乳头感知、乳晕血运结果存在差异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切除乳头乳晕外侧薄层腺体瓣保留患者的皮下薄层脂肪抽脂干预方式,可提升保留乳头乳晕感觉的乳腺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疗效,建议研究推广.
    • 张涛; 平炎琴; 章健; 陈柏庆; 阮刚强
    • 摘要: 目的 观察保留乳房外侧薄层腺体瓣的乳腺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发育患者46例,其中23例采取保留乳房外侧薄层腺体瓣的乳腺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另23例采取不保留乳房外侧薄层腺体瓣的乳腺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宽度、乳房外观恢复情况及术后乳头、乳晕感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瘢痕宽度小于对照组,术后乳房外观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100.00%比73.91%),术后乳头、乳晕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乳房发育的男性患者采取保留乳房外侧薄层腺体瓣的乳腺切除术治疗,可以保护乳头、乳晕感觉和乳房外观,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 姜军; 范林军
    • 摘要: 【内容简介】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期讲座中,姜军教授概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技术优势,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在乳腺切除术、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部分切除+大网膜移植乳房重建术、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和背阔肌瓣转移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并分享了典型病例的资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