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运障碍

血运障碍

血运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280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临床护理、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全国糖尿病足综合治疗、北京手足修复与重建学术研讨会等;血运障碍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景敏、王标、范飞等。

血运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05 占比:99.76%

总计:52933篇

血运障碍—发文趋势图

血运障碍

-研究学者

  • 曹景敏
  • 王标
  • 范飞
  • 于建红
  • 何伟愚
  • 刘杰
  • 吴晓华
  • 吴玉家
  • 孙多成
  • 宋维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代红国; 于小强; 刘占达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老年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黄连解毒汤配合 VSD 负压吸引治疗,对其切口皮肤感染和血运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且进行了骨折手术的 80 例老年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是否抽中“是”“否”字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黄连解毒汤。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运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引流耗用时间对比无差异,实验组的引流量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白介素-6、白介素-2 和 C 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运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接受了骨折手术的老年跟骨骨折患者,实施黄连解毒汤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概率,改善患者的血运障碍症状,该联合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用。
    • 傅娆; 刘川琪; 方斌; 黄如林; 李青峰; 谢芸
    • 摘要: 患者,男性,10岁,面部烧伤后瘢痕畸形6年人院.为改善面部瘢痕,患者人院行双侧颈部扩张器置入术,后因注水期间扩张皮肤局部张力过高、皮肤变薄及血运障碍,现有方案治疗效果均不佳.再次人院局部麻醉下更换颈部特制扩张器,以改变薄弱点局部应力,完成进一步扩张.后扩张器注水容积达1 200 mL并顺利完成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效果良好.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对于扩张器置入术后局部压力增高引起的皮肤变薄血运障碍的处理方法可为其他术者提供借鉴.
    • 刘晶
    • 摘要: 当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开始被应用在外科皮肤及组织修复治疗中,这不但解决了患者的软组织受损问题,还解决了患者的美观问题。尽管当前的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相关技术已经发展较为完善,使得皮瓣移植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皮瓣移植效果,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在皮瓣移植术后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血运障碍,这表示皮瓣移植失败。
    • 林燕娴; 宋维铭
    • 摘要: 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移植皮瓣的血运循环障碍时有出现.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具有促进缺血性皮瓣血管生成、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皮瓣血运、提高皮瓣成活率等作用.现对应用ADSCs防治移植皮瓣血运障碍、促进皮瓣血液循环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旨为临床上防治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构建血管丰富、成活率高的大面积移植皮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曹海茹; 李子榕; 赵茹; 王晓军
    • 摘要: 目的 研究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血运障碍的临床表现、分级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43例患者81侧行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局部血运障碍症状、处理对策及转归资料,分析归纳出乳头血运障碍临床分级理论.结果 术后乳头血运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级,发生率为:Ⅰ级13.58% (11/81),Ⅱ级11.11% (9/81),Ⅲ级2.47%(2/81).血运障碍Ⅱ、Ⅲ级伤口,经换药7~34 d(平均15 d)后伤口全部愈合.结论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血运障碍分级理论对临床观察、处理及预后预测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Objective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nipple ischemia after the corrective surgery of congenitally inverted nipples using a tractor.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6,the symptoms,treatments and outcomes of postsurgical nipple ischemia (n =81) of 43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propose 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theory.Results This theory divided nipple ischemia into 3 categories of incidence:Grade Ⅰ at 13.58% (11/81),Grade Ⅱ at 11.11% (9/81),and Grade Ⅲ at 2.47% (2/81).After changing dressing for 7-34 days (the average of 15 days),all Grade Ⅱ and Ⅲ wounds healed eventually.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theory of nipple ischemia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s,treatments and prognosis.
    • 杨银玲; 吴淑卿; 代田
    • 摘要: 目的 探讨面部注射填充透明质酸后发生血运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因注射透明质酸发生不同程度面部血运障碍的5例患者,采用病情观察、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用药观察、健康指导等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本组5例患者中,3例皮肤溃烂、坏死者伤口愈合,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和色素沉着;1例左眼视物模糊伴左上肢肌力Ⅱ级者视物仍不清,左上肢肌力恢复至Ⅳ级;1例右眼失明者仍无光感.结论 采用病情观察、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用药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对面部填充透明质酸后发生血运障碍的治疗效果,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陈振雨; 胡春楠; 冷向峰; 刁婷婷; 任纪祯
    • 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an ideal solution for early blood supply disorder treatment after facial filling with hyaluronic acid.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20 patients with early vascular complilcation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Time of treatment all exceeded 4 hours after injection.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with 6 cases in the single treatment group (hyaluronidase) and 14 cas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hyaluronidase + vasoactive agent + hyperbaric oxygen).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scar incidence rate 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 The wound healing time in the single treatment group was (10.0 ± 2.2) days and (7.5 ± 1.8) days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scar incidence rate in the single treatment group was (27.0 ± 3.6)% and (16.0 ± 2.8)%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hyaluronidase,vasoactive and hyperbaric oxy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The effect was better than hyaluronidase treatment alone.%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面部注射填充术后血管并发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了20例透明质酸注射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就诊时间均在注射4h以上.早期由于经验不足,对6例患者采取单纯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溶解治疗(单一治疗组),后期对14例患者采取透明质酸酶溶解+血管活性药物+高压氧治疗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形成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一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0±2.2)d,综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7.5±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治疗组瘢痕形成率为(27.0±3.6)%,综合治疗组瘢痕形成率为(16.0±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质酸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对透明质酸面部注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张洪军
    • 摘要: 疝,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疝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疝病例,且近年来呈逐渐增多趋势。
    • 于海洲; 张咸中; 赵玉华; 吴震
    •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在上肢皮肤撕脱伤伴血供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36例上肢皮肤撕脱伤伴血运障碍患者,其中采用一期皮肤修薄成全厚皮片,原位缝合固定后打孔及VSD技术治疗18例为观察组,其余18例采用常规皮肤修薄打包回植传统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感染发生率、创面Ⅰ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指标来评价 VSD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VSD技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为66.7%,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技术对上肢皮肤撕脱伤伴血运障碍回植皮肤效果良好,能够预防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满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