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技术
血管造影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291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大众健康、现代医用影像学、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第12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等;血管造影技术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坤、吴卿杰、张昊兆等。
血管造影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2919篇
占比:99.96%
总计:192993篇
血管造影技术
-研究学者
- 侯坤
- 吴卿杰
- 张昊兆
- 张琛
- 张福全
- 李梦琪
- 梁康福
- 漆瑞
- 王俊峰
- 赵智强
- 邱建峰
- 郝璐
- 钱晶晶
- 万荣超
- 丰川
- 于大志
- 伍建军
- 冯云路
- 冯云路(编译)
- 冯敢生
- 刘仁坚
- 刘剑
- 刘华
- 刘和
- 刘海霞
- 刘琼
- 刘霞
- 卢庆林
- 史晓唏
- 吕帆
- 吕维富
- 吴美善
- 周启声
- 姚宜斌
- 孙伟
- 孙华富
- 孙宏霞
- 孙海峰
- 孙玉霞
- 孟悛非
- 宋业光
- 宋兵兵
- 宋兵兵1
- 宫兴扣
- 尹晓梅
- 岳纪良
- 崔尊社
- 常之艳
- 常耀文
- 康雪艳
-
-
邓静;
徐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疑似肝总动脉变异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脏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将诊断获得的数据、影像资料传输到后处理软件中,完成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等,观察肝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情况,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金标准)进行比较,并完成图像质量分析。结果:300例患者DSA检查确诊47例,检出率为15.67%;肝脏256层螺旋CTA检出患者肝总动脉变异45例,检查准确率为98.00%,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99.21%;阳性预测值为95.56%,阴性预测值为98.43%。两种检查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胃左动脉及其他内脏动脉分支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A确诊的45例肝总动脉变异患者中变异类型前三位分别为Ⅰ、Ⅱ及Ⅲ型,分别占71.11%、6.67%和6.67%;256层螺旋CTA在肝总动脉变异中图像优良率高于DSA检查(P<0.05)。结论:256层螺旋CTA检查用于肝总动脉变异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准确地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情况,图像质量相对清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
杨潇
-
-
摘要:
目的探究减影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9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进行减影3D-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等级。结果减影3D-CTA在以3D-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时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6.72%、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6.12%;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减影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375>0.05);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86,提示一致性良好;减影3D-CTA与3D-DSA图像质量等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57>0.05)。结论减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初次检查方法,必要时再进行3D-DSA确诊。
-
-
常之艳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期间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计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和DSA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颅内动脉瘤瘤颈宽度,并将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检查后,有80例患者检出动脉瘤,其中包括动脉瘤83个,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5.71%)、(96.39%)、(93.42%);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1%)、(54.54%).结论: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特异性较高,同时临床诊断率较高.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
曾华勇
-
-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
-
宋兵兵;
陈晓
-
-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在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的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11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与血管造影(D S A)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中颅内血管病变23例,冠脉病变30例,颈椎动脉病变17例,软组织肿瘤12例,下肢血管病变30例.结论: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造影剂使用剂量少,对各类血管疾病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谢宏涛;
李星毅;
胡龙非
-
-
摘要:
目的:小儿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积极作用分析.方法:选择16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对照彩色多普勒肾血流检测技,探讨两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明显的无创伤性、准确性高等特征,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肾血流检测技术.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的准确显示,并且还可以实现肾动脉壁及腔内实际情况的清晰显示,并且还具备明显的无创性、简便性、安全性、价廉性,是现阶段非常有效的一个检查方法.
-
-
张进
-
-
摘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资料.结果:72例患者中,70例患者CT图像清晰,其中Ⅰ级动脉狭窄31例(43.06%);Ⅱ级动脉狭窄15例(20.83%);Ⅲ级动脉狭窄15例(20.83%);Ⅳ级动脉完全闭塞9例(12.50%).另外2例患者CT成像模糊,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实现大范围扫描,多方位观察,高清晰显示,是一种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
邵斌
-
-
摘要: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成像与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采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脑动脉类疾病进行诊断,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评价64排螺旋CT对于脑动脉血管类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患者经64螺旋CT扫描后得到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在80例患者中显影成功并且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相一致的患者共有76例,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共33例,患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共27例,并发脑梗死患者9例,患有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共11例;诊断结果不一致的病例数为3例,显像失败患者1例,采用两种诊断方式结果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螺旋CT扫描方法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以作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
缪玉兵
-
-
摘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this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11 and December 2014 were included. They underwent diagnostic inspection using 64-slice spiral CT, and the outcome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with that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Results Diagnosis results by 64-slice spiral CT and by DSA showed that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was 95.71%,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Conclusion 64-slice spiral C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because of its high coincidence rate.
-
-
-
李斌;
晁明;
张广强;
伍建军
- 《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鼻出血是急诊科或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急诊疾患,部分患者具有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及预后差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填塞和烧灼疗法止血效果有限,外科手术结扎颈外动脉或上颌动脉创伤大,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9名急诊鼻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技术可见在短时间内判断出血的原因、部位,并能进行有效的栓塞止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
-
-
-
段旭华;
冯敢生;
郑传胜;
熊斌;
韩萍
-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策略与方法.方法: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前2例有感染征象,2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结果:11例栓塞后迅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栓塞胆囊动脉6小时后再出血,再次造影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后止血.栓塞后复查造影示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完全闭塞,假性动脉瘤未见显影.栓塞术后3例有一过性上腹部疼痛.术后随访3~4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是诊断及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迅速、安全、有效方法.
-
-
段旭华;
冯敢生;
郑传胜;
熊斌;
韩萍
-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策略与方法.方法: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前2例有感染征象,2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结果:11例栓塞后迅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栓塞胆囊动脉6小时后再出血,再次造影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后止血.栓塞后复查造影示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完全闭塞,假性动脉瘤未见显影.栓塞术后3例有一过性上腹部疼痛.术后随访3~4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是诊断及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迅速、安全、有效方法.
-
-
段旭华;
冯敢生;
郑传胜;
熊斌;
韩萍
-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策略与方法.方法: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前2例有感染征象,2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结果:11例栓塞后迅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栓塞胆囊动脉6小时后再出血,再次造影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后止血.栓塞后复查造影示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完全闭塞,假性动脉瘤未见显影.栓塞术后3例有一过性上腹部疼痛.术后随访3~4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是诊断及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迅速、安全、有效方法.
-
-
段旭华;
冯敢生;
郑传胜;
熊斌;
韩萍
- 《第六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策略与方法.方法:1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均表现为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消化道出血前2例有感染征象,2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结果:11例栓塞后迅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栓塞胆囊动脉6小时后再出血,再次造影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后止血.栓塞后复查造影示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完全闭塞,假性动脉瘤未见显影.栓塞术后3例有一过性上腹部疼痛.术后随访3~4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是诊断及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迅速、安全、有效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