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蓄热器
蒸汽蓄热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94196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工厂动力、节能、节能技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热工设计专业委员会、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2013年年会、北京金属学会第七届北京冶金年会等;蒸汽蓄热器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志鹏、张洪星、曲永生等。
蒸汽蓄热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41969篇
占比:100.00%
总计:2942091篇
蒸汽蓄热器
-研究学者
- 李志鹏
- 张洪星
- 曲永生
- 李集强
- 杨龙滨
- 王小华
- 王瑞勇
- 班猛飞
- 秦刚
- 许龙只
- 郝维钦
- 陈文兵
- 周平
- 周春丽
- 曾宪鹏
- 李睿
- 段炼
- 田晓杰
- 陈世意
- 代黎
- 彭岚
- 李彦军
- 李彩云
- 李晓明
- 潘海浪
- 蔡全福
- 高维
- 高霞
- 刘尚华
- 刘艳会
- 史建新
- 吴金星
- 商成祥
- 孙宝芝
- 宋福元
- 尚晨阳
- 张国磊
- 张德时
- 张清波
- 张渝
- 张鹏
- 彭旭
- 杨源满
- 栗俊芬
- 段琼
- 王明强
- 王超
- 章登光
- 袁俊球
- 郭家敏
-
-
郝日鹏;
周勇;
程宁
-
-
摘要:
针对集中供汽末端两班制间歇生产工业热用户倒班期间暂停用汽的特点,就传统供汽间歇运行和小流量热备用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热损失分析,对某热力公司新增末端酿造热用户供汽接驳方案进行了优化,采用蒸汽蓄热器将热备用时的小流量蒸汽储存起来,在正常班次时释放。经对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蒸汽蓄热器方案年减少经济损失43.20万元,增量投资回收期4.2年。结论表明对供汽末端两班制间歇生产工业热用户采用蒸汽蓄热器方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单文亮;
徐宪东;
孙文强;
穆云飞;
吴建中;
贾宏杰
-
-
摘要:
工业蒸汽系统常配有透平发电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让工业用户能够灵活选择本地发电或外部电网供电。因响应电网需求而带来的发电调整可能会导致系统蒸汽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造成蒸汽系统运行的大范围波动,进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蒸汽系统运行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讨论了含有蒸汽蓄热器的工业蒸汽系统结构,给出了相应的模型。进一步,提出了该系统发电灵活性的定义、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基于最优运行模型的量化方法。通过位于欧洲的某造纸企业的实际工业蒸汽系统应用,评估了蒸汽蓄热器对于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关键性能指标的作用。
-
-
单文亮;
徐宪东;
孙文强;
穆云飞;
吴建中;
贾宏杰
-
-
摘要:
工业蒸汽系统常配有透平发电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让工业用户能够灵活选择本地发电或外部电网供电.因响应电网需求而带来的发电调整可能会导致系统蒸汽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造成蒸汽系统运行的大范围波动,进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蒸汽系统运行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讨论了含有蒸汽蓄热器的工业蒸汽系统结构,给出了相应的模型.进一步,提出了该系统发电灵活性的定义、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基于最优运行模型的量化方法.通过位于欧洲的某造纸企业的实际工业蒸汽系统应用,评估了蒸汽蓄热器对于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关键性能指标的作用.
-
-
孙小明;
杨跃武
-
-
摘要:
在当前能源紧张时期,蒸汽蓄热器技术已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其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推广应用的前途.文中介绍了蒸汽蓄热器的发展历史、概念及工作原理、在供热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及适用范围、蓄热器系统的构成.并通过蒸汽蓄热器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工程应用案例,介绍了蓄热器的工程设计及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
-
王建军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更加庞大,因此需要多元化供电途径来提供电.而在传统供电方式对环境有破坏,同时也不经济,因此转炉余热发电工程就是一种新方法,在这个系统中蒸汽蓄热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蒸汽蓄热器的原理进行系统性介绍,对于其在炼钢厂进行余热发电中的工作流程,技术重点和自动调节系统进行调节,介绍了其在转炉余热发电工程中的应用.
-
-
刘瑞
-
-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蒸汽蓄热器蓄能、释能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蒸汽蓄热器蓄能和释能的热力过程,建立蒸汽蓄热器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求解,得到了蓄能、释能过程动态特性曲线,明确了蒸汽蓄热器的蓄能和释能工况.本研究对蒸汽蓄热器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of steam accumulator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team accumul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ss an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s for each phase.By using MALTAB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eam accumulat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were obtained.This researc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eam accumulator.
-
-
杨光照;
聂庆孟
-
-
摘要:
针对轮胎厂受蒸汽使用不均衡影响,锅炉产汽负荷波动造成锅炉热效率下降的问题,设计装用蒸汽蓄热器.通过蒸汽蓄热器对热能的吞吐作用,使供、用热系统平稳运行,至少提高锅炉热效率3%,每年可节约费用约134万元,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
-
-
胡佰龙;
苏镜元;
魏强;
王永亮;
田春雨
-
-
摘要:
根据蒸汽喷射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流量系数判定、阀型选择和阀体材料选择3方面研究了调节阀的选型方案,并从流量和噪声两方面对调节阀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案选择的蒸汽蓄热器配套调节阀能够满足蒸汽喷射试验系统的工作要求.
-
-
-
李志鹏
- 《全国垃圾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垃圾经过焚烧,在减容的同时释放出热量——焚烧余热.在垃圾焚烧厂里,若不对此余热加以回收利用是不合理的,同时也不符合中国有关余热利用标准规定.但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性质的多样性,密度的不均匀性,地域的差异性,以及垃圾焚烧厂操作方式的不同,用户需求量的变化,致使垃圾焚烧厂余热锅炉的汽压和汽量经常出现不均衡的状况.为此,只有装设了蒸汽蓄热器以蓄存求平衡,才能有效地解决垃圾焚烧厂余热利用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胡迎明;
杨龙滨;
罗坚;
李彦军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实验研究了蒸汽蓄热器在过热蒸汽作为汽源时的充、放汽特性,同时还CFX数值研究了蒸汽蓄热器内的闪蒸现象以及不同压降及其方式对产汽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充汽压升下,达到所设定充汽压力的时间随着充入蒸汽热能的提高而减少;放汽时,蓄热器水位会先快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在相同时间下,初始压力越高,压力下降的幅度越大,水位变化的也越明显,同时水内部会出现强烈的自然对流现象,不同压降形式对蓄热器产汽率有直接影响。
-
-
吴浩宇;
李晓明;
杨龙滨;
张晓进;
杨丽洁
- 《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蒸汽蓄热器由于其卓越的产蒸汽能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蒸汽的产生过程(放热过程)即为闪蒸现象.本文设计建造了一个闪蒸实验系统,进行了初始温度65—85°C,过热度10—20°C,水位高度440mm和490mm条件下的实验,文中描述了可视化系统观察到的闪蒸现象,并研究了初始温度、过热度、初始水位以及降压率对闪蒸现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闪蒸现象的影响因素将对提高蒸汽品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吴小平
- 《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热工设计专业委员会、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钢铁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生产耗能大户,据统计,国内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可回收利用的余压、余热、余能的总量,一般占本企业总能量的15%左右.钢铁厂在炼钢、轧钢等工艺生产过程中如转炉、加热炉汽化冷却装置产生大量低温低压饱和蒸汽,除少量自用外,大部分低压饱和蒸汽往往得不到合理利用,只能对空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现在很多钢厂利用转炉等企划冷却设备的产汽进行饱和蒸汽发电, 然转炉等汽化冷却设备产汽具有间断性以及波动性等局限性,产汽压力、温度以及产汽量均极不稳定,故需在中间增设蓄热器,通过蓄热器蓄热能力,确保蓄热器出口蒸汽长期保持在一稳定的压力、温度及流量范围内,以确保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献重点介绍蓄热器在转炉饱和蒸汽发电中的应用.介绍钢厂转炉车间生产制度及产汽特点,蒸汽蓄热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容积计算、管路连接以及蒸汽蓄热器在炼钢转炉饱和蒸汽发电中的应用。
-
-
-
-
-
-
李志鹏;
黄照倩
- 《第七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TRIZ原理在移动蓄热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核心为将蒸汽蓄热器装载于载重汽车上使其变为可移动的蓄热车,本文从传统的供热模式出发,利用系统进化法则,提出在现有供热系统中增加可动物体,从而实现移动供热,经过分析在新系统中存在技术冲突—时间损失造成系统工作不可控,通过标准工程参数对这一技术参数进行描述,由冲突矩阵查出发明问题解决方法,从而得出了在原有系统上增加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的加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时间损失对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可控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