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0997篇;相关期刊312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东莞第二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暨大型实验动物生物医药研究应用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第二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65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元、吴永健、宋光远等。

葡萄糖耐量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0997 占比:99.73%

总计:211558篇

葡萄糖耐量试验—发文趋势图

葡萄糖耐量试验

-研究学者

  • 吴元
  • 吴永健
  • 宋光远
  • 杨跃进
  • 赵振燕
  • 徐先明
  • 杨慧霞
  • 裴汉军
  • 刘敏
  • 叶山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海花; 郑琳
    • 摘要: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和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有完整产检记录的孕妇607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7例,300名健康孕妇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产检的基本信息、OGTT和分娩前HbA_(1)c、产前GA。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分娩前HbA_(1)c、产前GA、OGTT时间-血糖AUC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以及这3项指标预测巨大儿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OGTT时间-血糖AUC、分娩前HbA_(1)c、产前GA呈正相关(r=0.497,P<0.05;r=0.217,P<0.05;r=0.145,P<0.05)。GDM组OGTT时间-血糖AUC、分娩前HbA_(1)c、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产前G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HbA_(1)c、OGTT时间-血糖AUC、产前GA预测新生儿巨大儿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35%、17.8%、12.7%,敏感度为72.7%、77.3%、52.3%;特异度分别为60.7%、73.5%、5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AUC分别为0.672、0.792、0.594。结论GDM患者分娩前HbA_(1)c、OGTT时间-血糖AUC和产前GA值与出生体质量具有相关性,GDM是造成新生儿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可根据OGTT时间-血糖AUC的不同对孕妇进行个性化干预,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根据分娩前HbA_(1)c与GA水平选择合适的产妇分娩方式。
    • 张苏丽; 张小兰; 胡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血糖升高的速率与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产科诊治的GDM孕妇258例,按照OGTT后血糖升高平均速率(Vmean)的三分位数分为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比较各组各时点胰岛素(I0、I30、I60、I120、I180)分泌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分析Vmean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结果:高Vmean组胰岛素分泌峰值后移,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I0及I120值逐渐升高(P0.05);低Vmean组、中Vmean组、高Vmean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升高(P0.05);HOMA-IR与Vmean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Vmean组高于低Vmean组及中Vmean组(P0.05);年龄≥35岁、血糖控制不良、孕期增重≥15kg、Vmean≥0.119mmol/L/min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孕妇血糖升高速率过高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 周伟; 孟文颖; 苏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血糖异常项数及其自我管理情况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到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生产的180例GDM孕妇作为研究观察组,并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3组,其中血糖异常1项孕妇为A组(n=65),血糖异常2项孕妇为B组(n=61),血糖异常3项孕妇为C组(n=54),另选取同期到我院生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n=58)。将GDM孕妇中空腹血糖≤5.3 mmol/L划分为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良好组(n=137),空腹血糖>5.3 mmol/L划分为较差组(n=43),并分析血糖控制情况对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的影响。对比各组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自我管理情况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AB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评分情况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的GDM孕妇NABA评分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较差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为27例,发育正常153例。新生儿神经发育正常组的GDM孕妇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异常组GDM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异常3项的孕妇发生的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异常可能性较高,自我防护行为得分越高、遵医行为得分越高、胎儿监护行为得分越高的孕妇发生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异常的可能性较低(P<0.05)。结论GDM孕妇不同血糖异常项数与新生儿神经异常情况呈正比,即异常项数越多,发生新生儿神经异常情况越严重,而临床应强化孕妇孕期保健管理,以降低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的情况。
    • 周鸿亚; 周冠琼; 蒋盘华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关系及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及分娩的17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GDM孕妇OGTT结果与孕前BMI的关系,并通过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24~28周对176例孕妇进行OGTT的结果显示,其中有GDM孕妇35例,非GDM孕妇141例,其GDM的发生率为19.9%(35/176)。通过计算176例孕妇的BMI,发现其中有肥胖孕妇17例(占9.7%),超重孕妇36例(占20.5%),体重正常孕妇89例(占50.6%),体重过低孕妇34例(占19.3%);GDM组孕妇孕前肥胖、超重的发生率高于非GDM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孕妇孕前BMI的增加,其GDM的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经单因素分析发现,GDM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前BMI、服用叶酸的规律性、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孕期甲状腺功能及有无瘢痕子宫有关(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孕前肥胖或超重、未服用或不规律服用叶酸、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导致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DM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巨大儿的出生率均高于非GDM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孕前肥胖、超重的比例较高,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高龄、孕前肥胖或超重、未服用或不规律服用叶酸、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导致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郑容华; 江秀敏; 林玉平; 王武兰; 余仙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产后42 d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福建省级三甲专科医院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产妇治疗依从性、产后42 d糖耐量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孕产妇护理后治疗依从率为74.0%,低于研究组的92.0%;对照组孕产妇产后42 d糖耐量阳性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孕产妇治疗依从性,降低产后42 d葡萄糖耐量试验阳性率。
    • 罗金英; 周进福; 刘红清; 陈凤仪; 薛恒; 颜建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高龄孕妇OGTT血糖特征、GDM检出率及孕期BG管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8名高龄孕妇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5~39岁组(n=721)和≥40岁组(n=187),比较两组75 g OGTT血糖特征.按照是否诊断GDM分为GDM组(n=253)和非GDM组(non-GDM,n=655).GDM患者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BG监测及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模式,根据BG控制情况分为BG控制良好亚组(well-GDM,n=220)和控制欠佳亚组(bad-GDM,n=33).分析BG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908名高龄孕妇GDM检出率为27.86%.≥40岁组75 g OGTT不同时间点BG值、时间-血糖曲线的AUC、AUC≥13 mmol/(L·h)比例、GDM检出率、单纯FBG异常比例高于35~39岁组(P<0.05).bad-GDM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病、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well-GDM亚组(P<0.05).结论 随着高龄孕妇年龄增加,GDM检出率增加,应重视高龄孕妇GDM防治.加强GDM孕期规范化管理,控制BG水平,可影响母婴妊娠结局.
    • 耿丹; 刘栋
    • 摘要: 目的 比较IADPSG标准下75 g和100 g OGTT诊断GDM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铜川市人民医院进行GDM筛查的1069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73例进行75 g OGTT(75 g组),496例进行100 g OGTT(100 g组).比较两组诊断GDM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孕妇的空腹葡萄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75 g组服糖1、2 h的葡萄糖水平低于100 g组(P0.05).采用IADPSG诊断标准时,两组的空腹、服糖后1 h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75 g组服糖后2 h阳性率低于100 g组(P0.05);75 g组通过3个点阳性诊断为GDM的占比低于100 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IADPSG的诊断阈值时,75 g OGTT与100 g OGTT的GDM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二者通过3个点阳性诊断GDM的占比稍有不同.
    • 程莱; 杨美芳; 邵婕
    • 摘要: 目的:分析前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特征对再次妊娠糖尿病复发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且前次妊娠诊断为GDM的306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本次妊娠GDM诊断标准分为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再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将复发性GDM组分为复发性GDM A组(单纯FPG异常)、复发性GDM B组(FPG正常但1hPG或/和2hPG异常)、复发性GDM C组(FPG异常,同时合并1hPG或/和2hPG异常).比较各组前次妊娠临床特点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性GDM组与血糖正常组年龄、产次间隔≥5年比例、前次妊娠FPG、1hPG、2hPG值及OGTT异常类型比例、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比例均有差异(P<0.05),而前次妊娠前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及早产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前次妊娠2hPG>9.10mmol/L、1hPG或(和)2hPG异常及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复发性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产次间隔≥5年、前次妊娠OGTT FPG>5.35mmol/L、1hPG>10.59mmol/L、前次妊娠应用胰岛素与复发性GDM无相关性(P>0.05);复发性GDM C组与A组年龄、前次妊娠OGTT 1hPG、2hPG值有差异(P<0.05),而复发性GDM C组与B组、B组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性GDM A组、B组、C组前次妊娠OGTT异常类型构成比有差异(P<0.001),产次间隔时间≥5年、前次妊娠早产、应用胰岛素比例无差异(P>0.05);年龄≥35岁及前次妊娠FPG+1hPG或(和)2hPG异常是GDM复发时血糖异常类型高等级的危险因素(P<0.05),前次妊娠OGTT 1hPG>10.59mmol/L、2hPG>9.10mmol/L、前次妊娠1hPG或(和)2hPG异常与复发性GDM孕妇OGTT异常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年龄、前次妊娠OGTT 2hPG值及异常类型可能会影响再妊娠复发性GDM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苏日娜; 曾晓玲; 薛聪颖; 隽娟; 杨慧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复杂双胎妊娠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其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非复杂双胎妊娠孕妇的病例资料,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分为GDM组286例及同期非糖尿病孕妇514例(非GDM组),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75 g OGTT血糖异常项数对母儿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一项异常为GDM I组,两项异常为GDMⅡ组,三项异常为GDMⅢ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DM组孕妇年龄为(33.0±4.1)岁,明显高于非GDM组(31.7±4.3)岁(t=4.295,P35岁)的比例[34.6%(99/286)]明显高于非GDM组[23.0%(118/514)](χ2=12.634,P30kg/m2)的比例[分别为24.8%(71/286)和5.9%(17/286)]明显高于非GDM组[分别为18.5%(95/514)和2.5%(13/514)](χ2=11.601,P=0.009);GDM组妊娠期高血压[6.3%(18/286)]、子痫前期[13.2%(38/286)]、产后出血[24.1%(69/286)]发生率明显高于非GDM组[分别为4.5%(23/514)、8.9%(46/514)和11.1%(57/514)](χ2值分别为18.064、18.064和23.534,P均<0.001);GDM组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高于非GDM组[15.4%(44/286)和2.3%(12/514)](χ2=48.070,P<0.001);GDM组小于胎龄儿比例[80(28%)]低于非GDM组[181(35.2%)].GDMⅢ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2.5%(5/40)]明显高于GDM I组和非GDM组[分别为6.5%(10/155)和4.5%(23/514)](χ2=26.478,P=0.002);GDMⅢ组、Ⅱ组、I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0%(4/40)、11%(10/91)和15.5%(24/155)]均高于非GDM组[8.9%(46/514)](χ2=26.478,P=0.002);GDMⅢ组、Ⅱ组、I组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分别为12.5%(5/40)、16.5%(15/91)和15.5%(24/155)]均高于非GDM组[2.3%(12/514)](χ2=48.753,P<0.001);两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和分娩孕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正相关(P均<0.001).结论 非复杂双胎妊娠合并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理增重可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加强血糖管理对改善双胎合并GDM母儿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 王晓艳; 周梦林; 陈丹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 G T T)两项血糖值升高初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和妊娠中期O G T T升高的单胎头位初产妇679例为病例组,根据OGT T空腹、服糖后1h和2h血糖异常时点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Ⅰ组(空腹及服糖后1h或2h血糖升高)142例和GDMⅡ组(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1h和2h血糖均升高)537例,同期随机选取753例孕中期OGTT正常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正常糖耐量(NGT)组],对其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产妇的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妊娠中期糖化血红蛋白和孕晚期糖化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92、38.21、31.77、118.95,P<0.01).三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4、13.87、9.89,P<0.05);调整母亲的年龄、孕前BM I因素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GDMⅠ组是NGT组的1.93倍(95%CI:1.09~3.39),P<0.05,早产发生风险GDMⅠ组、GDMⅡ组分别是NGT组的2.23倍(95%CI:1.05~4.72)、2.19倍(95%CI:1.25~3.84),P<0.05.三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F=7.18)及巨大儿(χ2=13.37)、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χ2=12.12)、新生儿低血糖(χ2=14.17)、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χ2=24.19)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母亲年龄、孕前BM 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因素后,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风险GDMⅠ组是NGT组的5.25倍(95%CI:1.76~15.73),P<0.05,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GDMⅠ组、GDMⅡ组分别是NGT组的3.39倍(95%CI:1.42~8.09)、2.66倍(95%CI:1.35~5.23),P<0.05,新生儿入住NICU发生风险GDMⅠ组、GDMⅡ组分别是NGT组的2.95倍(95%CI:1.68~5.19)、1.68倍(95%CI:1.09~2.58),P<0.05.结论 在OGTT两项异常初产妇中,空腹联合服糖后血糖升高者不良围产结局发生风险增加,应提供个性化血糖监测和及时的干预,以减少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