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九龙江口

九龙江口

九龙江口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产、渔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2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炎黄纵横、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福建省科协第12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等;九龙江口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彬、沈长春、陈水土等。

九龙江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3.7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626 占比:96.10%

总计:3773篇

九龙江口—发文趋势图

九龙江口

-研究学者

  • 陈彬
  • 沈长春
  • 陈水土
  • 刘勇
  • 廖文卓
  • 徐春燕
  • 林鹏
  • 蔡建堤
  • 金亮
  • 陈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婉婷; 马志远; 陈彬; 张典; 胡文佳; 陈光程; 俞炜炜
    • 摘要: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基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框架遴选并构建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现行标准,并采用时间和空间参照等方法确定各指标参考标准,通过专家咨询方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法构建红树林健康综合指数计算模型,并评价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MHI)为0.72,处于亚健康状态。MHI值存在空间差异,以大涂洲为最高,其后依次为浮宫、海门岛和紫泥,这与各区块自然环境特征、人为干扰、互花米草入侵程度、生态保护和管理力度等因素的差异密切相关。从VOR框架构成来看,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最高,组织结构次之,活力最低,主要呈现生产力和繁殖潜力较低,群落多样性和抗干扰能力较高,以及红树植被成熟度和生境适宜性高等特点。当前,互花米草入侵是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直接或间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大研究区互花米草的清除整治和控制力度,恢复及拓展红树林和滩涂生境空间,恢复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促进生物多样性自然恢复,以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
    • 何碧烟; 欧光南; 陈能汪; 曾燕婷; 高春柏; 林慧萍; 方珊珊
    •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河口溶解有机物 (DOM)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基于现场调查,结合实验室受控培养,研究了枯水期九龙江口 DOM 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探讨了枯水期 DOM 各组分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溶解有机碳 (DOC)、总糖 (TCHO) 的浓度和 DOM 的紫外吸收系数 (a;) 总体上表现出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特征。生物可利用溶解有机碳 (BDOC) 的含量 (以 DOC 占比表示) 在 6.0%~20.2%之间,其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与 DOC 和 TCHO 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河流输入的 DOC 是九龙江口 BDOC 的重要来源,DOM 中的活性组分糖类对 BDOC 有重要的贡献。DOC 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河口混合过程中基本呈现保守行为,与此相反,DOM 的组分却呈不保守混合。TCHO 组分在河口低盐度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去除,而 a;和 SUVA;在中盐度区存在明显的添加,说明 DOC 的表观保守混合行为是因为同时存在 DOM 活性组分的去除和惰性组分的添加。DOM 组分分析表明微生物降解、颗粒有机物的解吸作用显著改变了九龙江口 DOM 的分子组成。
    • 张智翔
    • 摘要: 根据厦门港石码3000吨级航道工程工程实例,分析九龙江口南港石码航道淤积问题及其原因.结果 表明九龙江南港水域受潮汐和九龙江河口径流双重影响,水沙条件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台风影响过程中形成的暴雨,洪水下泄泥沙对河口港区形成较大的影响.
    • 李明; 陈露; 欧光南; 黄水英; 何碧烟
    • 摘要: 为揭示富含磷酸盐(PO3-4)的河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与磷循环的关系,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dissolv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DAPA)、颗粒态碱性磷酸酶活性(particulat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PAPA)和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o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TAPA),分析了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磷营养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九龙江口TAPA空间差异显著,河口上游显著高于河口下游,表层略高于底层;TAP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秋季TAPA介于85.5~876.5 nmol/(L·h),冬季介于7.5~639.8 nmol/(L·h);秋季AP主要以颗粒态存在,PAPA对TAPA的平均贡献率为(84.9±9.5)%,而冬季PAPA和DAPA对TAPA的贡献率分别为(54.1±26.4)%和(45.9±26.4)%,差别不大.统计分析表明,DAPA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浓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溶解态AP主要由DOP诱导而产生,并受河-海水混合影响;PAPA与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相关不显著,说明附着在颗粒物上的细菌可能是颗粒态AP的主要来源.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磷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可能是富磷河口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的重要来源.
    • 陈梦雅; 陈丁; 郑爱榕; 石雪莹; 李冬青; 江鹏; 顾哿; 李舒
    • 摘要: 于2014年7月—2015年4月对九龙江河口海域的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的溶解无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3.046mg/L,活性磷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103mg/L,叶绿素a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92μg/L.无机氮及活性磷质量浓度均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约8倍.氮、磷营养盐在冬、春季高,夏季低;叶绿素a在夏季高,冬季低.氮、磷营养盐随盐度增加而线性降低,呈保守分布.硝酸盐氮在溶解无机氮中占比最高,平均值范围为54.7% ~76.9%;氮磷比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四季平均值范围为49.0~94.4,该区域有潜在的磷限制因素.3种溶解无机氮之间及其与活性磷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夏季最显著;氮、磷营养盐与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季叶绿素a与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与悬浮颗粒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此外,pH与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与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氧和pH均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溶解氧与盐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林桂权; 潘大东; 林永崇; 任旭东; 张良荟; 梁静怡; 黄超毅
    • 摘要: 在九龙江河口4个沉积环境:汊道、潮滩、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采集31个表层水样,进行pH值、盐度和悬沙浓度的测量,旨在为河口泥沙运移、港口建设和养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pH值、盐度和悬沙浓度均呈现由陆向海增加、冬季高于夏季的趋势.2)盐度分布揭示夏季河口潮流界位于中、南港的中部,冬季河口湾被中高盐水充填,冬季盐度锋位于鸡屿附近海域.3)悬沙浓度夏季南部高于北部,冬季北部高于南部;夏季海门岛-海沧一线附近为河口悬沙锋的位置;夏季径流沿南岸入海,以陆源悬沙输入为主;冬季涨潮流沿北岸入侵,以潮流输沙为主.
    • 林桂权; 潘大东; 林永崇; 任旭东; 张良荟; 梁静怡; 黄超毅
    • 摘要: 在九龙江河口4个沉积环境:汊道、潮滩、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采集31个表层水样,进行pH值、盐度和悬沙浓度的测量,旨在为河口泥沙运移、港口建设和养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pH值、盐度和悬沙浓度均呈现由陆向海增加、冬季高于夏季的趋势.2)盐度分布揭示夏季河口潮流界位于中、南港的中部,冬季河口湾被中高盐水充填,冬季盐度锋位于鸡屿附近海域.3)悬沙浓度夏季南部高于北部,冬季北部高于南部;夏季海门岛-海沧一线附近为河口悬沙锋的位置;夏季径流沿南岸入海,以陆源悬沙输入为主;冬季涨潮流沿北岸入侵,以潮流输沙为主.
    • 姜双城; 林培梅; 蔡建堤; 颜聪毅; 陈宇峰; 吴建绍; 陈思源; 汪新; 林琪
    • 摘要: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了示范应用。模型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沉积物质量以二类为主,具有面源和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关键区域为漳州近岸海域;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Zn、Cu和Pb。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为九龙江口底质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姜双城; 林培梅; 蔡建堤; 颜聪毅; 陈宇峰; 吴建绍; 陈思源; 汪新; 林琪
    • 摘要: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了示范应用.模型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沉积物质量以二类为主,具有面源和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关键区域为漳州近岸海域;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Zn、Cu和Pb.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为九龙江口底质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