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膜通量

膜通量

膜通量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74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326972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广东化工、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二届膜法城镇新水源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等;膜通量的相关文献由203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圭白、田瑞、郭立玮等。

膜通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9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6972 占比:99.79%

总计:327654篇

膜通量—发文趋势图

膜通量

-研究学者

  • 李圭白
  • 田瑞
  • 郭立玮
  • 吕晓龙
  • 杨晓宏
  • 王磊
  • 顾平
  • 李春青
  • 李星
  • 杜启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兆亮; 翟杨; 吴冬冬; 刘永剑; 吴青; 于博文
    • 摘要: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错流过滤试验,以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膜通量、浑浊度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的截留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在过滤时添加曝气形成气液两相流,研究在气液两相流条件下曝气量、进水流量、跨膜压差等参数对中空纤维膜错流过滤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膜通量随着曝气量增大而增大,曝气量为120 L/h时对浑浊度的去除效果最好,为96.5%,COD_(Mn)的截留率为68.6%,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后膜通量最高,继续提升曝气量,膜通量随曝气量增加而减小,出水浑浊度也略有升高;跨膜压差越大,膜通量越高,中空纤维膜组件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时间越早;增大进水流量利于提高膜通量。气液两相流能有效减缓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稳定通量,有利于提高膜过滤效率。
    • 赵宁波
    • 摘要: 移动床陶瓷膜生物反应器(MBCR)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纳米陶瓷平板膜(CFM)膜池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文章主要阐述了MBCR工艺的设计要点、运行特点,以及针对生活污水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的中试效果和CFM陶瓷平板膜通量影响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BCR组合工艺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特点,以生活污水作为原水时,水温为11.5°C下,对COD_(Cr)、氮、磷的去除效果良好。MBCR组合工艺对污水COD_(Cr)的去除率为93%,出水质量浓度低至35 mg/L;总氮去除率为75%,出水质量浓度低至10 mg/L;总磷去除率为70%;中试装置设计污泥龄为23 d,剩余污泥可部分完成自身降解,基本不产污泥。工艺可在较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实际核算污泥负荷为0.08 kg BOD_(5)/(kg MLSS·d)。生化处理出水由于经CFM膜过滤,SS质量浓度可低至0.1 mg/L以下。膜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8 000~10 000 mg/L的污泥质量浓度下,CFM膜通量基本可以维持在35~45 L/(m^(2)·h),较其他有机膜通量有较大优势。
    • 王闪; 叶文升; 胡雪菲; 尤永军
    • 摘要: 为探究真空膜蒸馏(VMD)技术淡化盐碱水工艺特性,为南疆盐碱水处理提供新思路,采用真空膜蒸馏小试,以农田排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温度(40°C、50°C、60°C)、不同冷侧真空度(0.025 MPa、0.052 MPa、0.070 MPa)和不同盐碱水浓度(5.30 g/L、7.00 g/L、9.60 g/L)对脱盐率与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操作条件下,VMD系统产水电导率均低于30μS/cm,脱盐率接近100%,说明操作条件对VMD系统脱盐率的影响不大;单因素试验结合多元线性拟合的结果发现,热侧温度、冷侧真空度与膜通量呈正相关,冷侧真空度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盐碱水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较小。
    • 卢卫; 明强; 吴琼; 杨健; 潘杨; 李飞; 夏庆; 周振
    • 摘要: 利用纳滤装置对某电厂脱硫废水进行处理,判定主要污染物,研究纳滤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纳滤膜通量在前18 h内由69.1 L/(m^(2)·h)迅速降低至40.2 L/(m^(2)·h),同时膜脱盐性能衰退,对Ca^(2+)、SO_(4)^(2-)和Mg^(2+)的截留率呈现下降趋势.污染膜表面平均粗糙度从(5.94±2.13)nm增加至(132.7±27.6)nm,接触角从43.5°增加至62.5°.扫描电镜图显示,污染膜表面呈现有凹凸不平片状物质和颗粒沉积物;污染层元素分析结果证实,硫酸盐和金属离子形成的沉积物对纳滤膜NF270的结垢贡献较大,主要成分为CaSO_(4).长期运行过程中,纳滤膜表面形成以无机污染为主,同时存在有机污染的复合污染.
    • 郝江
    • 摘要: 利用超亲油疏水中空纤维膜对液压油展开净化处理,研究了过滤前后液压油的多项变化数据,并对膜系统的通量衰减和稳定运行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膜过滤前后液压油的理化性质以及其他物质含量基本不变。超亲油疏水中空纤维膜对于净化液压油、稳定液压系统是可行的。
    • 王帅帅; 关顺; 陈家庆; 司政; 胡建龙; 安申法; 王秀军; 谷雨; 杨寒月
    • 摘要: 陶瓷膜分离因其分离效率高、物料无相变等优势,在油水分离领域长期备受关注,但常规陶瓷膜组件存在膜通量随过滤工作时间延长而下降等不足,影响了其工程应用.内部带有弧形辐射式流道的轴盘旋转陶瓷膜组件近几年开始引起关注,但国内外迄今尚未将其应用于分离高浓度油水乳化液.基于设计定制的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实验装置,系统开展了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在不同跨膜压力和电机转速等工况条件下,比较了处理不同含油量油水乳化液的除油效率以及膜通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轴盘旋转陶瓷膜动态错流过滤器的除油效率能稳定保持在99.5%以上;综合除油效率和膜通量来看,跨膜压力0.1 MPa、电机转速1400 r/min为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最佳过滤操作条件,分离含油量10%(体积分数)油水乳化液时的除油率为99.88%;采用压缩空气反冲洗的方式,可以使降低的膜通量快速恢复,实现陶瓷膜长时间稳定除油.
    • 张健; 吴红丹; 周志辉; 花绍强; 李明
    • 摘要: 以NaOH为插层剂,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及真空过滤法制备出MoS;/聚醚砜复合膜,并借助XRD、XPS以及SEM等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复合膜的染料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润湿态MoS;/聚醚砜复合膜的膜通量远高于干燥态复合膜相应值,并且具有较高的EB截留率和无机盐透过率。
    • 孙丰营; 王爱胜
    • 摘要: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以其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以及剩余污泥产量低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该中试研究针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性能在污水处理试验中具体表现,研究了膜的抗污染性、运行稳定性,以及膜污染控制方法。研究表明,污泥浓度、跨膜压差、清洗频率等最优化控制对减缓膜通量的下降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保证稳定合格出水水质情况下,合理降低污泥浓度对MBR膜运行稳定长期运行提供有利的工作条件。
    • 邓建平; 白海龙; 杨振新
    • 摘要: 芜湖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1.5万m^(3)/d,是目前国内投入运行的最大处理规模和最低吨水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工艺污水处理厂。文中介绍了新型MBR柔性超滤平板膜分离技术结合传统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其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和吨水能耗数据。从2020年12月投运以来,数据表明采用“AAO+MBR柔性超滤平板膜”组合工艺处理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瞬时膜通量不超过25 L/(m^(2)·h)条件下,跨膜压差稳定在12 kPa以下,且能够保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平均出水COD_(Cr)、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1.71、0.23、9.56、0.3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6%、98.5%、58.4%、86.1%,出水浑浊度也稳定在0.10 NTU以下,满负荷运行时全厂吨水能耗低至0.32 kW·h。
    • 徐百龙; 杜平; 朱圆圆; 刘尚福; 邢亚军
    • 摘要: 湖南某污水处理厂原一期处理水量为10.0万m^(3)/d,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二期扩容处理水量为6.0万m^(3)/d,总处理水量将达到16.0万m^(3)/d。该污水处理厂原主体工艺采用“厌氧+氧化沟”,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化水质处理效果,将原工艺改造为“二级生化(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MBR池”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工程改扩建完成后,处理水量达到16.0万m^(3)/d,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项目MBR池产水量维持在16.0万-18.3万m^(3)/d,平均膜通量为16.25 L/(m^(2)·h),平均产水量为16.9万m^(3)/d,跨膜压差为-25--5 kPa。项目改扩建总投资1.5亿元,日常运行维护成本为0.7387元/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