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筛查
肺癌筛查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664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癌症进展、中国肺癌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第六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第二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全国MR功能成像学术研讨会等;肺癌筛查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李为民、刘丹等。
肺癌筛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646篇
占比:99.82%
总计:66765篇
肺癌筛查
-研究学者
- 张立
- 李为民
- 刘丹
- 黄燕
- 唐怀蓉
- 李丽
- 田攀文
- 刘伦旭
- 王业
- 朱苡晗
- 李蕊岑
- 步宏
- 王彦文
- 陈菲
- 杨瑛
- 谭政堂
- 雷亚莉
- 宋琛
- 吴宁宁
- 唐靖汶
- 杨亚东
- 杨永凤
- 王巍
- 蒋贤雯
- 韩晓亮
- 仇家舟
- 何传华
- 何浩然
- 周斌
- 张帆
- 张林
- 李亚伦
- 李作生
- 李大伟
- 李永君
- 王岳鹏
- 王建铭
- 王朝阳
- 王艳云
- 蒲丹
- 刘洋
- 周舒畅
- 唐光健(校)
- 姚梦琳
- 宣晓华
- 戴燕
- 朱敏
- 李文钰
- 杨晶晶
- 王玉锦
-
-
何权瀛
-
-
摘要:
2022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已于2021年11月15日发布[1]。总体来说,2022年版GOLD关于慢阻肺的定义、诊断、评估、初始治疗和随访期管理与2021年版GOLD相同,重要的变化之处在于增加了:①早期慢阻肺、轻度慢阻肺、青年慢阻肺和慢阻肺前期的定义;②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对慢阻肺进行评估;③通过药物治疗减少肺功能下降;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与慢阻肺发病和进展的关系;⑤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后康复时机的选择;⑥远程康复的有效性;⑦低剂量CT用于肺癌筛查;⑧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肺癌发病风险;⑨慢阻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相关风险。
-
-
周文;
胡琼洁;
王玉锦;
陈冲;
马晓玲;
周舒畅;
夏黎明
-
-
摘要:
2021年RSNA年会的主题是重塑影像学(Redefining Radiology),旨在探索未来影像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向。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相关的影像学研究成为今年的新增热点。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以及影像组学热潮不减,在医学影像发展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肺结节相关、胸部磁共振成像、双能CT成像、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和间质性肺病以及新颖的成像新技术(光子计数检测器、暗场X射线)同样值得关注。本文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较全面的综述。
-
-
芮军;
姚倩东;
王虎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放射科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13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癌分为发生肺癌组与未发生肺癌组。通过调取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影响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51,95%CI:0.128~12.257)、年龄(O^R=0.046,95%CI:0.001~1.612)、吸烟史(O^R=5.789,95%CI:0.360~13.134)、胸部放射性检查(O^R=42.425,95%CI:1.922~3.126)、肺部阳性结节(O^R=2.377,95%CI:0.348~16.256)以及职业接触(O^R=0.779,95%CI:0.037~16.287)等指标为基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6项指标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7(95%CI:0.748~0.886),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与区分度。结论性别、年龄、吸烟史、胸部放射性检查、肺部阳性结节以及职业接触为低剂量CT肺癌筛查构建影响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剂量CT可较为有效地检出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
何红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低剂量CT肺癌筛查效果及肺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500例无症状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500例受检者的筛查结果,并依据筛查结果分为阳性组(低剂量CT阳性,n=50)和阴性组(低剂量CT阴性,n=45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00例无症状受检者中低剂量CT筛查结果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10.00%;阴性者450例,阴性率为90.00%;50例阳性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45例为肺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受教育程度低和有吸烟史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剂量CT能有效筛查肺癌,而年龄≥50岁、受教育程度低和有吸烟史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此类人群作为肺癌的高危人群,以更好地指导低剂量CT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
-
-
叶青
-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加入胸部CT以进行肺癌筛查,也因此有比以往更多的人被发现肺部有结节。由于部分肺结节与肺癌有一定关联,故有些人会积极要求切除;有些人则认为自己没有咳嗽、胸痛、咯血等肺部疾病相关症状,所以对肺结节置之不理。那么,发现肺结节,到底要不要治疗?如果需要治疗,采取何种方法比较好呢?
-
-
胡文英;
吴玉玲;
叶加润;
阳毅;
胡俊华
-
-
摘要:
目的:探究64排螺旋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0例GNN患者,分为肺癌低危组(97例)和肺癌高危人群组(83例),记录并统计两组LDCT表现;以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LD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结果:LDCT在高危组中对磨玻璃结节诊断灵敏度和k值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对肺部GGN行LDCT扫描不仅可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同时还可以获得清晰的CT图像用于判断和鉴别肺部GGN的良恶性。结合临床肺癌危险因素,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灵敏度。
-
-
管雪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DR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肺癌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0例肺部结节受检者的检出方式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其中经病理诊断确诊肺癌17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肺癌检出结果.结果:胸部DR检查肺癌检出率为41.18%,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检出率为82.35%.胸部DR检查肺癌检出率低于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应用于肺癌筛查中,效果优于胸部DR,且准确率更高,适用于肺癌筛查.
-
-
陈海全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提高,它攻击的枪□似乎已不再满足于对准中老年人群,年轻人也开始成为它的靶标。于是,每年的例行体检中,不少人加入了筛查肺癌的项目,以期提早发现它发出的攻击信号。那怎样做到肺癌的有效早筛?下面我们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详细说说。
-
-
张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健康体检者肺结节及肺癌的筛查中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行胸部CT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中抽取120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体检者均需要接受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与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节及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经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5例肺癌病灶,占比0.42%;经低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6例肺癌病灶,占比0.5%,二者之间对肺癌病灶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2例肉芽肿性病变、1例肺转移癌、1例炎性结节、1例肺癌;经低剂量胸部CT检查后,1200例体检者中检出1例肉芽肿性病变、1例肺转移癌、1例炎性结节、3例肺癌,二者之间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检查对健康体检者的肺结节、肺癌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早期筛查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陈明哲;
宋幸鹤;
吕春秀;
李成玉;
方永健;
何正富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LDC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中早期肺癌的筛查效果,并分析肺癌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胸部LDCT早期肺癌筛查的26151例无症状健康人群,分析LDCT的肺癌筛查效果,并按照肺腺癌多学科分类标准将肺癌结节分为不典型增生结节(AAH)组、原位癌(AIS)组、微浸润癌(MIA)组及浸润癌(IAC)组,总结肺癌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病理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26151例LDCT早期肺癌筛查人群中,共检出肺癌患者135例,总检出率为5.16‰,男性检出率为3.87‰(52/13449),女性检出率为6.53‰(83/12702);检出肺癌结节数目为154个.结节分叶征、分叶类型、毛刺征、毛刺类型、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及结节性质在四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52.78、6.74、38.56、5.86、13.04、17.54、23.53、56.22,P均<0.05);利用最大径、m-CT值评估结节是否为浸润性病变(含微浸润癌、浸润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4,当结节的最大径≥10.5 mm时,提示结节为浸润性病变的特异度为88.90%,灵敏度为55.10%;当结节的m-CT值≥-548 HU时,提示结节为浸润性病变的特异度为88.90%,灵敏度为72.90%;并且m-CT值评估结节为浸润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结节最大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结论 LDCT检查能够良好评估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可明显提高无症状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帮助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
-
-
-
-
李新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焦炉工多环芳烃(PAHs)暴露与和外周血DNA损伤、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为焦炉工肺癌早期预警寻找敏感指标.方法:选择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经问卷调查、采集现场空气样品、工人的班后尿和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苯并[a]芘(B[a]P)和尿中1-羟基芘(1-OH-Py)的水平;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技术检测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分析B[alP暴露与DNA损伤和p14、p15和p16甲基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触组作业环境中B[a]P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尿l-OH-Py水平[(0.46±0.12)μmol/mol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4、p15和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p14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p14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随着作业工龄和1-OH-Py的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外周血p14和p16基因5'-CpG岛高甲基化可以作为焦炉工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预警的指标.
-
-
李新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焦炉工多环芳烃(PAHs)暴露与和外周血DNA损伤、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为焦炉工肺癌早期预警寻找敏感指标.方法:选择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经问卷调查、采集现场空气样品、工人的班后尿和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苯并[a]芘(B[a]P)和尿中1-羟基芘(1-OH-Py)的水平;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技术检测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分析B[alP暴露与DNA损伤和p14、p15和p16甲基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触组作业环境中B[a]P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尿l-OH-Py水平[(0.46±0.12)μmol/mol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4、p15和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p14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p14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随着作业工龄和1-OH-Py的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外周血p14和p16基因5'-CpG岛高甲基化可以作为焦炉工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预警的指标.
-
-
李新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焦炉工多环芳烃(PAHs)暴露与和外周血DNA损伤、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为焦炉工肺癌早期预警寻找敏感指标.方法:选择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经问卷调查、采集现场空气样品、工人的班后尿和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苯并[a]芘(B[a]P)和尿中1-羟基芘(1-OH-Py)的水平;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技术检测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分析B[alP暴露与DNA损伤和p14、p15和p16甲基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触组作业环境中B[a]P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尿l-OH-Py水平[(0.46±0.12)μmol/mol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4、p15和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p14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p14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随着作业工龄和1-OH-Py的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外周血p14和p16基因5'-CpG岛高甲基化可以作为焦炉工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预警的指标.
-
-
李新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焦炉工多环芳烃(PAHs)暴露与和外周血DNA损伤、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之间的关系,为焦炉工肺癌早期预警寻找敏感指标.方法:选择以74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47名供水厂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经问卷调查、采集现场空气样品、工人的班后尿和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苯并[a]芘(B[a]P)和尿中1-羟基芘(1-OH-Py)的水平;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情况;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技术检测p14、p15和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分析B[alP暴露与DNA损伤和p14、p15和p16甲基化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触组作业环境中B[a]P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尿l-OH-Py水平[(0.46±0.12)μmol/molCr]和DNA拖尾的Olive尾距[(0.41±0.25)μm]显著高于对照组[(0.17±0.06)μmol/molCr、(0.32±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14、p15和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p14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1-OH-Py的水平升高,p14和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随着作业工龄和1-OH-Py的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炉工外周血p14和p16基因5'-CpG岛高甲基化可以作为焦炉工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预警的指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