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无力
肢体无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0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眼科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大会等;肢体无力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立军、杨延芳、王宪玲等。
肢体无力
-研究学者
- 任立军
- 杨延芳
- 王宪玲
- 丁琦超
- 于宏玲
- 付强
- 付强2
- 付红江
- 任燕
- 何俊瑛
- 何俐
- 何晓非
- 余刚
- 佚名
- 修云红
- 倪俊
- 傅晓凤
- 冯伟杰
- 刑世会
- 刘云霞
- 刘升科
- 刘年山
- 刘彦国
- 刘春红
- 刘晓波
- 刘爱军
- 刘科
- 刘莉
- 刘贵河
- 刘鹏
- 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
- 史丙俊
- 叶泽明
- 吕复温
- 吕灿辉
- 吴保敏
- 吴士文
- 吴蜀平
- 周亦伦
- 周亦伦3
- 周晶亮
- 周沐科
- 喻明
- 夏德雨
- 姚生
- 姚继伟
- 姜卫剑
- 姬晓鹏
- 孙旭
- 孟庆顺
-
-
徐良;
张朋朋;
王贤军
-
-
摘要:
Opalski综合征为Wallenberg综合征的变异型[1],两者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容易混淆,临床上较少见,合并尿潴留症状者更罕见,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Opalski综合征合并尿潴留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发作性眩晕5 d,加重半天入院。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剧烈眩晕症状,发作时伴明显恶心,无呕吐,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半天前眩晕症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
丁琦超;
陆悦;
孙旭;
毕晓莹
-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伴与不伴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伴GPI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可协助实现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纳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收住院的104名神经梅毒患者,其中伴GPI组患者59例,不伴GPI组患者45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伴GPI组与GPI组的脑脊液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数、粒淋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的患者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脑脊液蛋白≥755 mg/L、NLR≥2.8,临床表现无肢体无力是神经梅毒患者伴发GP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伴GPI的神经梅毒患者常常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或(和)精神行为异常。当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NLR≥2.8,脑脊液蛋白≥755 mg/L,且临床表现症状无肢体无力时,临床医生在结合其临床症状后需警惕其合并GPI的可能,尽早进行认知功能,精神症状评估,并实施干预,有助于减缓甚至逆转神经梅毒患者的认知功能残疾的发生。
-
-
杨梦雨;
王雪贞;
张浩;
傅晓凤;
陈金波;
衣香明
-
-
摘要:
总结并分析2例肯尼迪病(K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舌肌萎缩伴震颤;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明显增高;肌电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且累及感觉纤维;雄激素受体(AR)基因检测CAG重复次数均>38。KD是一类以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为主的疾病,基因检测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还需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相鉴别。
-
-
康文迪;
付红江
-
-
摘要:
cqvip:颅内积气(pneumocephalus,PC)是指气体滞留在颅腔内,多数位于脑室、硬膜下及硬膜外间隙,位于脑实质内极少。当颅内积气积聚至25 mL以上,且初次损伤72 h后发生,导致颅内压增高及占位效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时,称为迟发性张力性气颅(tension pneumocephalus,TPC)。TPC病因主要与颅骨破坏有关,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颅底或鼻部手术等,机制主要是气体经颅骨缺损进入颅内。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鼻部术后20年迟发性TPC患者,现报告如下。
-
-
李文翰;
张攀;
祝梦婷;
徐翔宇;
金龙;
罗建;
罗才贵;
钱俊辉
-
-
摘要:
节段性带状疱疹轻瘫是一种罕见的带状疱疹并发症,其症状常被疼痛掩盖,易漏诊.本文报道1例节段性带状疱疹轻瘫的病例资料,并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我国42例节段性带状疱疹轻瘫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病例男女比例13:8;发病中位年龄65岁;上肢最为好发;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病史和临床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78.6%的患者肌肉功能完全恢复,14.3%部分恢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