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524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健康之路、母婴世界、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等;肢体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由6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东康、卢星宇、吴丹等。

肢体康复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5240 占比:99.94%

总计:125319篇

肢体康复训练—发文趋势图

肢体康复训练

-研究学者

  • 刘东康
  • 卢星宇
  • 吴丹
  • 姜大伟
  • 孙自勉
  • 庄海婷
  • 张哲明
  • 张邦成
  • 张鹏飞
  • 杨慧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颖
    •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1月~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展开研究,共计纳入患者数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之上增加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护理前FMA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FMA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
    • 陈霞; 李彩慧; 王蕾娜; 王玮
    • 摘要: 目的 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肢体康复训练对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围术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上肢握力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肌肉力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62.06±6.11)分、上肢握力评分(7.50±0.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5.21±4.12)、(4.45±0.21)分,焦虑评分(3.3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5.58±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4.46±9.16)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评分(32.13±5.36)分、肌肉力量评分(5.67±0.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6±4.19)、(21.12±4.38)、(3.1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肢体康复训练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李艳; 宋巧云; 朱悦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同伴教育的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实施基础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同伴教育的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M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同伴教育的肢体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李亚华
    • 摘要: 目的:探究肢体康复训练结合人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接诊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辅以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通过比较、观察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综合评估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整体作用效果较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维持稳定情绪.
    • 刘海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肢体康复训练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和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6周的不良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6周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4周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马文明
    • 摘要: 目的:分析肢体康复训练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老年骨折患者共4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自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康复训练对于老年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肿胀、疼痛,加速愈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 万梦娟; 魏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74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划分成参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康复训练依从性、致残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致残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区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死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康复训练依从性,能够减少致残率.
    • 韦利琴; 覃银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收治70例经过脑部CT检测等符合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患者采集时间2019年10月11日~2020年12月11日,将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分两组,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35例(康复K组)、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35例(根因训练G组),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分数.结果:根因训练G组(VS)康复K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30、0.178,P>0.05),护理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护理满意分均有根因训练G组更高,(t=19.931、9.296、6.857、11.66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中,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孙大敬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开展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5例)以及试验组(35例),予以常规组病患基础护理,予以试验组病患基础护理、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对比干预前后每组病患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得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D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开展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肢体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发挥一定的干预效果.
    • 孙大敬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开展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5例)以及试验组(35例),予以常规组病患基础护理,予以试验组病患基础护理、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对比干预前后每组病患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得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MA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D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后抑郁老年病患开展认知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肢体功能,改善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发挥一定的干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