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伤
群体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324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11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等;群体伤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车颖华、安霞、李雯等。
群体伤
-研究学者
- 车颖华
- 安霞
- 李雯
- 顾红霞
- 修红
- 刁明强
- 叶磊
- 吴国兰
- 姜文彬
- 孙小康
- 张明
- 张雪梅
- 彭志忠
- 房师顺
- 曾妃
- 李又林
- 李护森
- 李红岩
- 李铭
- 杨林霞
- 杨玎
- 杨瑜辉
- 杨荣华
- 梁江淑渊
- 洪澜
- 童静
- 肖力屏
- 胡文彬
- 范兴恳
- 薛扬
- 赵长明
- 郭向东
- 钟炳图
- 陈学秀
- 高祀龙
- 黄绍贤
- 于维松
- 何忠杰
- 兰美娟
- 兰鹏远
- 冯会玲
- 刘宝珍
- 刘小燕
- 刘敏慧
- 刘柏又
- 刘燕荣
- 刘珊
- 刘盼平
- 刘谷秀
- 卓云
-
-
兰美娟;
曾妃;
梁江淑渊
-
-
摘要:
目的 探索群体特重度烧爆伤患者低体温管理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针对15例群体特重度烧爆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低体温现象,提出目标体温管理策略,包括持续性目标温度监测、环境和床单位温度管理、液体和血液温度管理以及换药过程、转运过程、围手术期的温度管理.结果 15例群体特重度烧爆伤患者早期低体温状况得到及时纠正并逐渐稳定在37°C以上.结论 通过动态持续监测体温、实施目标体温管理、全方位提供保暖措施,有效预防了群体特重度烧爆伤患者低体温的发生;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复温措施,缩短了患者低体温的持续时间.
-
-
张玉萍;
曾妃;
封秀琴;
陈华清;
梁江淑渊;
钟祖爱
-
-
摘要:
目的 制订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并评价其在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结合临床经验和安全管理原则,初步拟定翻身床俯卧位通气核查内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及临床试用,形成翻身床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并在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俯卧位通气中应用.结果 翻身床俯卧位通气安全核查表涵盖实现俯卧位、恢复仰卧位2个过程及开始前、实施时、结束后3个重要节点,内容涉及肠内营养、气道管理、各类管路固定、镇静镇痛、不良事件预防、物品准备等方面.15例特重型烧伤患者30 d内实现俯卧位及恢复仰卧位共1320例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30 d存活率为100%.结论 在临时收治突发群体特重型烧伤患者的ICU中,使用烧伤翻身床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难度大、风险高,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可保证俯卧位通气的安全实施.
-
-
武玉宇
-
-
摘要:
目的: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5月 ~2020年8月收治的56例突发群体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管理,观察组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护理管理方式管理.将两组围术期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92.86%(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显著,使患者满意度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
戴婷;
刘珊;
刘盼平
-
-
摘要:
目的 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用于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该院从2018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选取2017年7—12月急诊科收治的突发群体伤患者共3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急诊科收治的突发群体伤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7.1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用于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能够提升急救护理质量,保证更高的急救成功率,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也更高.
-
-
陈尊将;
范兴恳;
钟炳图;
陈学秀;
杨瑜辉
-
-
摘要:
目的:总结突发群体伤事件急救体会,为抢救伤员争取最佳有效的时间.方法:对2018年10月10日发生在苍南县境内分水关高速公路段的多车追尾事件进行急救,处置伤员15人,并总结急救体会.结果:此次突发群体伤事件得到高效、有序、规范的处理,15例伤员均治愈出院,获得社会一致好评.结论: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急救管理能够大幅度缩短抢救时间,最大限度保障突发群体伤事件伤员的生命安全.
-
-
刘燕荣
-
-
摘要:
近年来频发的伤医事件,让医生这个群体伤透了心,即便如此,这个群体仍然无鞭自奋蹄,默默耕耘在医学岗位上。但恶化的医疗环境,使医生在抢救患者,特别是一些高危患者时,也必须掂量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比如患者家属对人财两空的承受力,有可能的医疗纠纷、医闹,等等。
-
-
范兴恳;
杨瑜辉;
钟炳图;
陈学秀;
李道快
-
-
摘要:
目的 总结该院急诊科对群体伤快速有效进行检伤分类和抢救经验.方法 2015年4月14日在苍南县矾山镇鹤顶山网架倒塌致群体伤52例急诊抢救中, 该院把伤员分为4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 3区(红区、黄区、绿区) 进行分诊与抢救.结果 除复苏无效死亡1例(1.9%) 外, 51例(98.1%) 均治愈出院.结论 急诊科对群体伤的救治, 应首先进行检伤分类, 及时识别危重伤员, 采取分级救治, 对危重伤员立即抢救, 确保伤病员生命安全.
-
-
闫君艳1;
朴京华1;
谷敏1
-
-
摘要:
目的探讨一体化标识护理在急诊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急诊病情分级标准进行初步评估,对不同急诊群体伤患者进行颜色分类标识,针对不同颜色标识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通过左肘部、床头静点架两识别方法,分别标识1级急危症:红色;2级急重症:黄色;3级急症:绿色;死亡:黑色,且内容、颜色、材质一致。结论一体化标识规范了护士的工作行为,强化护士风险意识、防范护理差错,方便了浏览所需信息、便于统计不同级别的患者数目。
-
-
闫君艳;
朴京华;
谷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化标识护理在急诊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急诊病情分级标准进行初步评估,对不同急诊群体伤患者进行颜色分类标识,针对不同颜色标识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 通过左肘部、床头静点架两识别方法,分别标识1级急危症:红色;2级急重症:黄色;3级急症:绿色;死亡:黑色,且内容、颜色、材质一致.结论 一体化标识规范了护士的工作行为,强化护士风险意识、防范护理差错,方便了浏览所需信息、便于统计不同级别的患者数目.
-
-
-
宋婷婷;
韩凤芝;
王玉梅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在处理急诊群体伤事件时的应用,对提高临床应对群体伤患者的能力做出指导,规范化急诊群体伤救治流程.rn 方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组织成立了以急诊急救系统为主,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有应急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一体化急救小组,对急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统一管理.制定相应的急诊应对流程,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系统培训,归纳分析总结.rn 结果:在实施上述方法之后,我院急诊外科在处理大型突发群体伤时能够有效的应对,使得抢救成功率,患者安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有效的降低的医患纠纷,取得极大的社会效益.rn 结论:正确的流程,规范的应急预案,统一的救治模式,快速反应、宏观指挥、合理安排,熟练的掌握,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