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土壤
绿地土壤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12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土壤、现代园艺、园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等;绿地土壤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海兰、梁晶、韩继刚等。
绿地土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126篇
占比:99.89%
总计:72202篇
绿地土壤
-研究学者
- 方海兰
- 梁晶
- 韩继刚
- 张维维
- 张浪
- 张琪
- 郝冠军
- 伍海兵
- 傅振
- 孙向阳
- 张骏达
- 李婧
- 杨少斌
- 蒋炳伸
- 陈祥
- 于法展
- 刘亚杰
- 史益敏
- 吕子文
- 周建强
- 唐东芹
- 孙吉雄
- 张俊涛
- 张林
- 彭红玲
- 朱本国
- 李保杰
- 杨丽军
- 杨喜田
- 王丽娟
- 王振宇
- 王贤超
- 王香春
- 王齐
- 章春琴
- 翟亚明
- 胡艳燕
- 蔡飞
- 赵刚勇
- 邵孝侯
- 马光军
- 黄明勇
- 丁昭全
- 丁正
- 丁睿
- 于海涛
- 于鑫
- 付帅
- 任林勃
- 任璐
-
-
-
郑富海;
莫波;
张俊涛;
阮沐宁;
吴毅桐
-
-
摘要:
在对深圳市南山区主要道路绿地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单项肥力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内梅罗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法对道路绿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绿地土壤pH以碱性为主,两种深度土壤分别为45%和55%;(2)土壤电导率(EC值)主要分布在0.02~0.86 mS·cm^(-1)和0.02~0.13 mS·cm^(-1);(3)土壤有机质分别为17.44 g·kg^(-1)和14.70 g·kg^(-1),中等以下含量占比分别为60%和80%;(4)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3.40 mg·kg^(-1)和51.06 mg·kg^(-1);(5)两种深度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处于稍缺的中下水平(50~100 mg·kg^(-1))和中等水平(100~150 mg·kg^(-1)),0~20 cm土层两种水平占比分别为35%、20%,20~40 cm土层两种水平占比分别为40%、20%,两种深度土壤的平均值分别为129.85 mg·kg^(-1)和126.77 mg·kg^(-1);(6)两种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4级、5级水平(5.00~10.00 mg·kg^(-1)和3.00~5.00 mg·kg^(-1)),但其平均值分别达到14.71 mg·kg^(-1)和9.87 mg·kg^(-1);(7)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1.13和0.87,分别处于一般和贫瘠状态。为进一步提高南山区道路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根据绿地土壤质量评价,针对性地对南山区道路绿地酸碱度、养分、物理结构进行改良,提高道路绿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改善物理结构。
-
-
王晨光;
王旭东
-
-
摘要:
为探究植物对绿地土壤污染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选取4种性质的绿地土壤,并栽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4种植物,培养完成后分析不同绿地土壤对氮、磷、COD(化学需氧量)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植物可以显著提高绿地土壤对氮、磷、COD的吸附能力。植物对绿地土壤氮、磷、COD吸附能力的贡献率分别为33.12%、10.45%、17.63%。且植物与绿地土壤性质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氮、磷、COD吸附能力相对较好的配比分别是土∶砂∶生物质炭(4∶4∶2)+1%PAM+萱草、土∶砂∶椰糠(4∶4∶2)+1%PAM+八仙花、土∶砂∶椰糠(4∶4∶2)+1%PAM+酢浆草。
-
-
马想;
张浪;
黄绍敏;
张琪;
韩继刚;
俞元春
-
-
摘要: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土壤肥力质量和生物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以附着在粉尘上,通过气流进入人体,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保护和提升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地质量提升与生态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对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上海地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长江冲积物,土壤黏粒矿物主要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上海城市绿地土壤普遍存在压实问题,土壤容重过大,通气孔隙度太小,土壤水分库容的有效性较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为碱性或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偏低,但土壤钾素含量充足,土壤保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城市绿地土壤利用方式和区域位置,会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和数量.绿地建成时间和地上植被群落结构会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重金属在上海城市绿地土壤中的富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工业区绿地土壤和道路绿地土壤Cu、Zn、Pb、Cr、Ni明显富集,而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居民区绿地则表现为明显的Cd和Hg富集.并就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4点展望:(1)建立专业的城市绿地土壤质量长期监测团队及机构,以提高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的准确性;(2)构建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3)加强土壤变化特征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研究,以探究土壤质量变化的驱动因子;(4)探究植物生长特征及观赏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动态响应和反馈机制.
-
-
杨娜
-
-
摘要:
针对城市绿地紧实、结构差、保水保肥性能差等问题,以孔雀草为供试材料,研究液态地膜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植株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液态地膜120 d后,土壤容重降低18.5%、通气孔隙度提高22.2%、土壤最大持水量提高26.2%、土壤毛管持水量提高24.8%、毛管孔隙度提高5.7%;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7.7%、17.7%和19.7%;孔雀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地上部干重是对照的1.20倍.可见,施用液态地膜能够较好地改良土壤物理和营养性质,促进植株生长.
-
-
侯佳渝;
杨耀栋;
程绪江
-
-
摘要: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内居住文教区、交通绿化带、工业区、公园、河岸5类功能区的绿地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表明:天津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程度Hg>Cd>Pb>Zn>Cu;As、Cr、Ni平均含量接近背景值.Pb、Zn、Cu、As在工业区绿地土壤中含量最高,Cd、Hg、Ni、Cr在河岸绿地土壤中含量最高.大气沉降是重金属进入绿地土壤的主要途径;大气沉降物质重金属平均含量和土壤背景值的比值与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显著相关.大气重金属沉降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差异的主要原因;河岸绿地还受到河道污水灌溉和河道底泥的影响;生产和生活垃圾也可能造成重金属的局部累积.
-
-
王小涵;
何小丽;
梁晶
-
-
摘要:
湿垃圾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对提高城市垃圾消纳能力、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白玉兰(Michelia alb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和硫华草(Cosmos sulphureus)三种常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湿垃圾沼渣好氧发酵堆肥(简称沼渣堆肥)施用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沼渣堆肥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混合沼渣堆肥后,除电导率值外,土壤养分与土壤酸碱度均有显著改善.沼渣堆肥用量达到30%对三种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焦叶、死亡等毒害作用.沼渣堆肥用量低于20%时对植物有较好的促生作用,沼渣堆肥用量为20%时白玉兰与硫华草长势最佳,沼渣堆肥用量为10%时紫薇长势最佳.研究为沼渣堆肥在园林绿化养护方面的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
-
汪进;
韩智勇;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
-
摘要: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与讨论.结果表明:(1)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Cr、Pb、Cu和Zn的赋存形态几乎都以残渣态为主(Pb:48.7%—84.25%、Cu:63.82%—94.45%、Zn:67.54%—95.58%、Cr:81.73%—92.49%),但Cd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0.00%—93.02%);(2)由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可知,除Cd为中度污染外(RSP=2.84),Cr、Pb、Cu和Zn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均小于1,这表明研究区内Cd污染较其余几类重金属更严重;(3)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内重金属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14.62%)>Pb(1.61%)>Cu(1.29%)>Cr(1.02%)>Zn(0.86%),其中中部东南侧Cd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且其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在今后的风险管控及土壤修复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
-
-
张俊涛;
李铤;
冼卓慧;
崔诚
-
-
摘要:
在对南沙区林业和园林土壤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广州市南沙区10种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和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立体绿化、街旁绿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及河涌绿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分别为0.97、0.85、0.86、1.41、0.85、1.05、0.92、0.99、0.90、1.18;(2)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主要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其中绿地土壤容重均值1.21~1.43 g/cm3,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3.68~36.75 mg/kg.南沙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一般或贫瘠水平,其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以及街旁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贫瘠水平,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存在差异,其中主要限制性因子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较黏重,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为进一步加强南沙区林业和园林表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应根据土壤质量评估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提高绿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改善其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