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86698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健康促进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佝偻病防治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向伟、马燕琳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6698 占比:99.97%

总计:586899篇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文趋势图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研究学者

  • 刘艳
  • 向伟
  • 马燕琳
  • 马生录
  • 丁宗一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 冼增炎
  • 刘文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燕; 李乐; 李珊珊
    •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AD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某医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AD口服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微量元素水平、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血浆钙(Ca)、磷(P)、锌(Zn)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尺骨及桡骨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维生素AD可有效促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机体对维生素D及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水平,同时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合成。
    • 马卉; 耿芳; 王丽敏; 梁静; 杨亚星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微量元素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对比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不同疗效患儿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分析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锌、钙和铁低于对照组,血清镁、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8、4.712、3.135、3.798、9.908,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清锌、钙、铁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镁、铅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1、3.560、2.244、3.494、19.708,P<0.05)。病例组显效者血清锌、钙、铁高于有效者,血清镁、铅水平低于有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3.421、2.347、3.660、4.15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锌、低钙、低铁、高镁及高铅水平异常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与血清锌、钙、铁、镁及铅水平异常相关,且上述维生素水平异常是此类患儿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可对高危患儿加强防治,适量补充锌、钙、铁,减少含镁物质摄入,避免接触铅物质,以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 汤园园; 吴希艳; 许存英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联合钙剂治疗,n=61)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治疗,n=66)。治疗3 m后比较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25(OH)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水平,并采用生化法测定血锌、血钙、血磷等微量元素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生化指标、微量元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永犇; 尹帅; 赵彬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DDR)患儿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138例VDDR患儿为佝偻病组,同期138例体检正常幼儿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PTH、VDB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分析VDDR患儿血清PTH、VDBP水平与25-(OH)D3、BALP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PTH、VDBP水平对VDDR的诊断价值。结果佝偻病组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母乳喂养至6个月、4个月添加辅食、母亲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占比及血清VDBP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PTH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VDDR患儿血清PTH水平与25-(OH)D3、BALP呈负相关(P<0.05),血清VDBP水平与25-(OH)D3、BALP呈正相关(P<0.05);血清PTH、VDBP水平诊断VD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82,截断值分别为100.32 pg/ml、484.79μg/ml,此时对应敏感度分别为87.0%、89.1%,特异度分别为79.3%、74.6%;PTH、VDBP联合诊断VDDR的AUC为0.92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89.9%。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母亲文化水平、VDBP、25-(OH)D3是影响VDD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TH是影响VD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DDR患儿血清PTH较高,VDBP水平较低,PTH、VDBP均与25-(OH)D3、BALP显著相关,且二者联合更有利于临床诊断VDDR。
    • 王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1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3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NBAP、脱氧吡啶啉(DPD)、骨钙素(BG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钙(Ca2+)、血磷(P)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NBAP(297.35±1.64)U/L、Ca2+(3.39±1.03)mmol/L、25-(OH)D3(63.66±0.39)ng/L、DPD(34.90±0.94)mmol/L、BGP(20.06±1.2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78±1.93)U/L、(2.83±1.92)mmol/L、(46.95±0.38)ng/L、(24.97±0.42)mmol/L、(12.78±1.30)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4.42±1.36)mmol/L、2 h PG(7.89±1.20)mmol/L、HbA1c(7.49±1.06)%、Ca2+(1.90±0.74)mmol/L、P(2.76±1.02)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6±1.23)mmol/L、(12.98±1.49)mmol/L、(9.03±1.08)%、(1.67±0.02)mmol/L、(2.18±1.3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治疗中,维生素D与葡萄糖酸钙锌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血清25-(OH)D3、NBAP水平明显提高,临床安全性高.
    • 甘露
    • 摘要: 佝偻病属于常见且多发的婴幼儿营养缺乏性疾病,近 年来该疾病逐渐得到社会重视,降低了发病率,但还是需 要早期筛查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因,寻找安全 且高效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对2018年8月— 2019年8月期间儿保科门诊参与诊治的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儿童实施早期筛查及其干预的情况。
    • 李嘉; 彭慧云; 刘晓燕; 陈耀武
    • 摘要: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治疗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硬骨素(SOST)、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25-(OH)D的变化情况,以明确骨化三醇对骨转换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骨化三醇组,每组31人.对照组给与维生素D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组给与骨化三醇治疗,测定两组给药前后的血清SOST、PINP、BGP、CTX-I、TRAP-5b、25-(OH)D浓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给药后对照组及骨化三醇组的血清SOST、PINP、BGP、CTX-I、TRAP-5b、25-(OH)D浓度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骨化三醇组给药后的血清SOST、PINP、BGP、CTX-I、TRAP-5b、25-(OH)D浓度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给药前,SOST与BGP和25-(OH)D显著正相关(r=0.58,r=0.66),与PINP、CTX-I和TRAP-5b显著负相关(r=-0.76,r=-0.29,r=-0.35);给药后,骨化三醇组SOST与PINP、BGP、CTX-I、TRAP-5b、25-(OH)D显著正相关(r=0.72,r=0.61,r=0.35,r=0.39,r=0.58).结论 骨化三醇可增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SOST、PINP、BGP、CTX-I、TRAP-5b、25-(OH)D水平,促进骨转换.
    • 班忠良
    • 摘要: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出生 的120例足月健康婴儿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婴儿在出生后单纯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需要在补充维 生素D的基础上补充钙剂。结果:两组婴儿在出生6个月时,均未发现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婴儿。婴儿出生 12个月时,对照组婴儿5例出现了此类问题,观察组婴儿出现了2例此类问题,观察组此类问题的发生率整体低于对 照组。结论:婴儿在出生之后,在引导婴儿服用维生素D的基础上,配合服用钙剂,能够有效降低婴儿发生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概率。
    • 李润芳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的方式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时间选取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两组患儿人数相同,其中观察组接受维生素D突击治疗,对照组接受维生素D持续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乳牙萌出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乳牙月萌出数量、乳牙未月萌出数量以及乳牙月萌出率分别为47、3、94%,其中乳牙月萌出数量和乳牙月萌出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其中连续治疗的效果要低于突击治疗.
    • 蔡巍
    • 摘要: 目的:为了解登沙河社区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情况,进行本次调查,以便指导今后幼儿保健工作.方法:对2019年登沙河社区3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登沙河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为4.2%,其中0岁组患病率为5.4%,1岁组患病率为6.9%,2岁组患病率为1.2%,3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 P<0.05).0岁组与1岁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 P>0.05);1岁组与2岁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 P<0.05);按性别分析,男童患病率为5.3%,女童患病率为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 P>0.05).结论:登沙河社区0-1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高,说明今后的防治重点人群应在0-1岁儿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