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纵波波速

纵波波速

纵波波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049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第24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等;纵波波速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金余、金解放、匡静等。

纵波波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6.5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2049 占比:92.88%

总计:2206篇

纵波波速—发文趋势图

纵波波速

-研究学者

  • 许金余
  • 金解放
  • 匡静
  • 戴俊
  • 谌文武
  • 康毅力
  • 李宁
  • 杜伟飞
  • 沈云霞
  • 游利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宰维东; 孟祥利; 白恺
    • 摘要: 岩体完整性是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坝基处理及大坝枢纽布置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准确探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基开挖后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状况,文章采用单孔声波法测试岩块纵波波速,并结合实验室声波测试数据,求得待测岩体完整性系数。分析成果表明:坝基岩体为“较破碎”至“较完整”,左岸坝肩局部岩体裂隙发育,较破碎,需采取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增强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基岩抗渗能力。单孔声波检测能准确反映基岩复杂结构面的声波传输规律,可指导工程设计优化和实践施工建设。
    • 摘要: 低应变法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将桩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波阻抗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对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时纵波波速、桩长与反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反射信息的分析计算,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及根据平均波速校核桩的实际长度,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
    • 周磊; 董玉清; 朱哲明; 高维廷; 杨正艳; 王兴开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花岗岩材料力学性质与断裂力学性质的细观与宏观损伤机制,对直切槽式巴西圆盘试样(CSTBD)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借助于全自动电液伺服压力机进行巴西圆盘试样劈裂试验,并分别从细观和宏观角度对静力学断裂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纵波波速在处理温度为600°C时降幅最大,花岗岩损伤因子达到0.832,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花岗岩从脆性破坏特征逐渐转变为延性破坏特征;花岗岩的断裂韧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呈现出线性衰减的特点,当高温处理温度达到700°C时,断裂韧度仅为常温(23°C)时的21.3%;花岗岩细观断裂面随着高温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得粗糙,热损伤裂缝逐渐变得多而密集,晶体结构受到了很大损伤,且分形维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 杨善统; 贺敏杰; 叶丹; 董晓朋; 曾培勇
    • 摘要: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性能与声学特性的影响,对水泥土进行 0、10、30、60、90、120 次冻融循环,并在每次冻融循环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以及超声波检测试验,建立冻融循环与劈裂抗拉强度、强度与纵波波速关系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周期在 0~120 次时,水泥粉质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纵波波速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试样的脆性破坏特性愈加明显;水泥粉质黏土的强度与纵波波速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强度越低,对应纵波波速越小;冻融循环使得水泥粉质黏土内部水分凝结成冰,体积膨胀,产生较多的微裂纹,融化后裂纹进一步扩展,强度因此降低。
    • 杨嘉明; 张松涛; 陈立宁
    • 摘要: 混凝土坝建基岩体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标准,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经济,是坝基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裂隙、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坝基岩体质量,通常会进行固结灌浆处理,而固结灌浆属于隐蔽工程。文中通过理论研究与分析工程实例,探讨了单孔声波法及跨孔声波法在水电工程建基岩体固结灌浆检测中的应用。
    • 寇子龙; 闻磊; 刘彦峰; 沈建琳; 王坤华
    • 摘要: 岩体灾害孕育过程中引起的岩体变形、破坏,会改变岩体的声学特征,在工程中可通过观测声波在岩石内部传播变化判别岩石的稳定性和承载状况。为了确定砂岩裂纹扩展不同阶段声波传播规律与破坏模式,通过声波监测装置及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系统RFPA2D研究单轴压缩下砂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波速变化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砂岩在进入弹性加载阶段前波幅增速最大,在随后的弹性加载阶段纵波波速增长速度最快,在发生宏观破坏前纵波波速达到最大;根据裂纹应变模型得到裂纹闭合应力σcc约为0.19σc;裂纹起裂应力σci约为0.28σc;在体应变达到极值时,得到试样的损伤应力,砂岩的损伤应力σcd约为0.66σc;由RFPA2D得到由于拉破坏和压剪破坏产生的声发射数,得到在加载初期岩石微裂纹的产生均为压剪破坏,由于压剪破坏产生的剪切面出现时,拉破坏成为主导因素,并导致裂纹扩展及贯通,最终试样失稳破坏。可见砂岩破坏经历的压密阶段—弹性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加速扩展—峰后阶段纵波波速均在增大,破坏模式在加载初期主要为压剪破坏,裂纹扩展阶段主要为拉破坏。此结论可对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做出预测预判,为岩体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 范勇; 裴勇; 杨广栋; 冷振东; 卢文波
    • 摘要: 为了提高爆破振动速度峰值预测的准确度,将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解决复杂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全局寻优能力相结合,建立了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改进的PSO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肩槽爆破开挖监测数据为依据,选取爆心距、最大单响药量、高程差和纵波波速作为输入参数,通过余弦振幅法分析输入参数与爆破振动速度峰值的关系强度得出代表场地条件的纵波波速也是对爆破振动速度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比BP神经网络和萨道夫斯基公式的检验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更好,预测的结果更为可靠,具有较好泛化能力。研究方法为类似工程中爆破振动速度峰值的预测提供了借鉴。
    • 周建华; 杨成祥; 孔瑞; 陈祥艳
    • 摘要: 为研究真三向应力下硬岩破裂过程3个主应力方向超声波波速变化规律及其与岩石破裂的关系,对云南砂岩开展了一系列真三轴试验,获得了砂岩破裂过程中3个主应力方向的波速变化特征,发现了3个方向波速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最大波速、波速初始下降时的σ和峰后波速变化特征。波速分析表明,最小主应力方向波速最能够反映岩石破裂过程。将基于最小主应力方向波速计算的损伤变量与裂纹体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损伤变量能较好地反映岩石破裂演化过程。为了更好地描述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用Power函数拟合了岩石破裂增长阶段损伤变量的演化曲线,建立了多阶段破裂演化方程。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该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合良好。
    • 潘继良; 郭奇峰; 任奋华; 张英; 武旭
    • 摘要: 为了研究化学浸泡作用下热冲击花岗岩物理特性与导热性能演化特征,对25~600°C范围内不同温度热冲击作用后的花岗岩试件开展了长期的酸性和中性溶液浸泡试验,结合超声检测、核磁共振测试、热常数分析和扫描电镜试验,定量表征了热化改性花岗岩试件物理参数随热冲击温度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揭示了物理性质变化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冲击温度的升高,热化改性试件的体积逐渐增大,质量和密度逐渐降低,纵波波速呈线性下降,孔隙率呈幂函数递增,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分别呈指数下降和线性下降;相同热冲击温度下,热化改性试件的体积增长率、纵波波速和导热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未浸泡>水浸泡>酸浸泡,质量降低率和孔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浸泡>水浸泡>未浸泡;孔隙率增大和导热性能劣化均伴有纵波波速的下降,可通过测量纵波波速对孔隙率和导热性能进行估测;热化改性试件的孔隙结构对150~450°C范围内的温度更为敏感,固体颗粒骨架对450°C以上温度更为敏感,颗粒骨架的劣化又将进一步引起孔隙结构的演化;热化改性作用引起的微观孔隙结构发育和物相转变是导致物理性质变化的本质原因,其中以高温热冲击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300°C可作为产生强烈热冲击的温度阈值.
    • 刘露; 何康
    • 摘要: 冻融环境会对混凝土材料造成损伤,基于试验研究短切玄武岩纤维(6 mm)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动态力学特性,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纤维掺量为0%、0.2%、0.4%、0.6%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0次、25次、50次、75次、100次、125次)的纵波波速,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进行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纤维掺量及冻融循环次数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质量、纵波波速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SEM)观察冻融循环作用下试件内部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会使混凝土材料发生疲劳损伤,材料表面发生剥落破坏,质量减小,纵波波速降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会增加试件整体性,降低冻融作用对混凝土产生的疲劳损伤,掺量为0.4%时效果最佳;冻融循环使试件在动载作用下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及韧性降低,峰值应变增加,相同冻融次数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韧性先增大后降低;SEM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会使混凝土内部裂纹扩展,增大损伤程度,纤维的掺入会降低试件冻融损伤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