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传感器

纳米传感器

纳米传感器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2935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新材料产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暨2015可穿戴与医学变革研讨会、2011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纳米传感器的相关文献由6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阳、池凯凯、林一民等。

纳米传感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9356 占比:99.97%

总计:529497篇

纳米传感器—发文趋势图

纳米传感器

-研究学者

  • 张春阳
  • 池凯凯
  • 林一民
  • 程珍
  • 胡娟
  • 卢少微
  • 唐炬
  • 张晓星
  • 李月云
  • 李燕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2年3月2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洪国松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可以穿过完整头皮和头骨的近红外深脑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者们利用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较深的穿透深度来无损地穿透脑组织并达到目标脑区。同时,研究者们还设计了名为MINDS的纳米传感器来高效地将进入深脑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由此产生的局域热效应会激发热通道蛋白TRPV1,从而选择性地调控深脑中表达TRPV1的神经元的活动。
    • 摘要: 美国可扩展光芯片每秒分类近20亿张图像近日,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了首块可扩展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子芯片,每秒可对20亿张图像进行直接分类,而无需时钟、传感器或大内存模块,有望促进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瑞典纳米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残留农药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
    • 王锐
    • 摘要: 在电子与通信领域,随着大量射频技术的使用,出现了谐振器、滤波器、耦合器等片外分离单元大量存在的现象,影响了电子与通信行业的发展。近年来,纳米技术以其微型化、高性能及低成本的特点将各种复杂功能单元集成在单一芯片内,从而实现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的目标,体现出比传统通信元件更优越的内在性能,在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基于纳米技术的特点,概述了电子与通信领域中纳米技术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纳米技术在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推动纳米技术的进步,同时促进电子与通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秦恳; 陈晨
    • 摘要: 2021年1月,重庆大学物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秦恳、陈晨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gnetic Array 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Sensor for Real-Time Gesture Interaction”的研究论文。Nano-Micro Letters是Springer出版的国际性、跨学科期刊,2020年被中国科学院划分为一区Top期刊。秦恳、陈晨两位同学在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二年级寒假期间,加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课题组进行学习,开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史学丽; 高辉; 周永红; 赵伟
    • 摘要: 为了灵敏、特异地测定牛奶中17β-雌二醇(E2)的含量,解决传统方法测定时因原位激发导致的荧光背景干扰、样品预处理复杂等问题,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结合适配体与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建立一种基于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E2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铕(Eu3+)掺杂的镓酸锌长余辉纳米粒子,并将E2适配体修饰到纳米粒子(PLNP)上,形成复合物(PLNP-Aptamer).以PLNP-Aptamer为能量供体,以二硫化钼纳米片为能量受体,根据荧光强度与靶标17β-雌二醇之间的线性关系实现对E2的检测,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PLNP-Aptamer、二硫化钼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8 mg/mL,E2与适配体的孵育时间为20 min,pH值为7.0时,雌二醇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6~80 ng/mL,检出限为0.4 ng/mL.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证明检测体系对17β-雌二醇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所提方法解决了样品预处理复杂耗时,乳基质荧光干扰等问题,可为基层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一种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雌激素检测方法,对其他环境雌激素的检测也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摘要: 香港大学研发3D仿真眼未来有望让让失明人士重见光明对于人类来说,在五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要完成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到眼睛,可想而知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对于看不到东西的盲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香港科技大学的一支团队就为盲人带来了福音,他们开发了一款3D人造仿生眼球,可以让盲人恢复视力,重见光明。仿生眼球的大小与人眼相当,直径略大于2CM,整体构造也与镇眼球高度相似,外壳由铝制钨做成。人造视网膜中集成了大量的纳米传感器,理论上成像的分辨率已经超过了人眼。人眼能分辨的光强度,仿生眼都能非常接近地方便出来。仿生眼球的感光灵敏度非常接近人眼,对光变化的响应速度甚至比人眼还要快。
    • 汪英; 卢少微; 王晓强
    • 摘要: 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由于复合材料的特殊性,难以直接观察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和复合材料螺栓结构的使用状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对复合材料实时结构健康监测的MXene薄膜传感器制备技术。提出的制备方法经进一步加工处理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MXene传感器,通过碳基纳米传感器和MXene油墨传感器监测复合材料修复结构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来进行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试验表明,碳基纳米传感器和MXene传感器为进一步了解修复结构的故障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效和完整的监测过程。
    • 聂方; 聂雅坤; 王小卉; 彭洪尚
    • 摘要: 过氧化氢(H2O2)是活性氧类的主要标志物,它与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设计了一种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的荧光过氧化氢酶纳米传感器.这种纳米传感器由含多聚赖氨酸、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相容性外壳和含有氧探针的多孔聚合物基质的氧传感核组成.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生成氧,进而通过荧光氧气探针进行探测.该酶纳米传感器的流体动力学尺寸约为270 nm,zeta电位为-18 mV,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的荧光比率和时间分辨荧光均对H2O2高度敏感.此外,该纳米传感器可以被活细胞有效地摄取,从而可以用TRF方式灵敏地检测细胞内的H2O2浓度.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酶纳米传感器有望进一步用于监测H2O2相关的细胞生化反应,如氧化应激.
    • 王培龙; 唐智勇
    • 摘要: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尺寸效应和优异的光电性质,已在传感分析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传感分析技术的性能。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传感技术的灵敏度、稳定性和检测通量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本综述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碳基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重点论述了基于纳米材料的化学传感、生物传感、电化学传感和光谱传感等常用传感分析技术和器件,以及纳米传感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在克伦特罗和三聚氰胺等危害物,甲硝唑、二噁英类化合物,违禁添加物,真菌毒素,锌、镉、铅等目标物,丙烯酰胺、呋喃类、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修饰技术扔需要进一步提升,多目标、高通量纳米传感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广受关注,在线传感分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控方面有迫切需求需要快速、实时、在线监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