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倾干涉
等倾干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532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红河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验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三届(2012)学术年会等;等倾干涉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全、夏莹、汪仕元等。
等倾干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532篇
占比:99.46%
总计:22654篇
等倾干涉
-研究学者
- 周国全
- 夏莹
- 汪仕元
- 谢程锋
- 付文羽
- 冉铮惠
- 刁训刚
- 周冀馨
- 孙宇航
- 张飞
- 徐融
- 徐金宏
- 成纯富
- 拜爱萍
- 李卓
- 杨海龙
- 梁奕瑾
- 欧艺文
- 王家慧
- 王惠棣
- 王洪
- 王石刚
- 田瑞泓
- 祝竺
- 罗克莲
- 翟兴
- 蒋伟
- 许建国
- 赵莹
- 赵飞
- 邵鑫
- 黄鉴
- GAO Hua
- JIANG Zhi-cong
- LI Chun-feng
- LI Jie
- LIANG Yong
- QIAN Yi-rong
- SONG Ze-yi
- TANG Yuan-lin
- WANG Jie
- WU Xiao-qin
- ZHANG Hao-nan
- ZHENG Fei-hu
- 万伟
- 东艳晖
- 严琪琪
- 乔亮
- 于新瑞
- 于舸
-
-
-
黄绍书
-
-
摘要: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重要精密光学研究仪器,自1881年研制发明至今已近140年。但在实践应用中,对其中的个别元部件作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对涉及到的光的干涉的一些概念的提法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从最基本的光的干涉原理和概念出发,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杨氏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以及迈克尔逊干涉进行比对分析,给出合理的观点,以期平息尚有的分歧与争议。
-
-
白旭峰;
杨艳丽;
曲保平
-
-
摘要:
阐述等倾干涉与牛顿环的比较,可以将其都视作为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两种形式的间距,都呈现出由内到外由疏到密的特点.正确区别并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与牛顿环,有助于增进对光的干涉性质、波动本性的理解.
-
-
徐融;
梁奕瑾;
杨海龙;
祝竺;
赵飞
-
-
摘要:
为研究空间碎片表面材料发生镜面反射时的光谱特征,采用光纤光谱仪联合高精度测角光度计,测量了4种典型空间碎片材质在多种入射角下的可见-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发现三结砷化镓电池片和聚酰亚胺包覆膜的镜面反射光谱在近红外波段(1000~1800 nm)出现了明显的等倾干涉光谱条纹。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光谱条纹由空间材质本身的多层工艺结构特性引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建模计算求得砷化镓层厚度为5.5189μm,近红外折射率为3.4724;聚酰亚胺层厚度为24.2106μm,近红外折射率为1.7074,反演结果与材质标称参数相符。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谱段镜面反射光谱特征可用于多层结构的空间碎片材质的厚度、折射率等工艺特性反演,该方法可为卫星材质精细辨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
徐融;
梁奕瑾;
杨海龙;
祝竺;
赵飞
-
-
摘要:
为研究空间碎片表面材料发生镜面反射时的光谱特征,采用光纤光谱仪联合高精度测角光度计,测量了4种典型空间碎片材质在多种入射角下的可见-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发现三结砷化镓电池片和聚酰亚胺包覆膜的镜面反射光谱在近红外波段(1000~1800 nm)出现了明显的等倾干涉光谱条纹。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光谱条纹由空间材质本身的多层工艺结构特性引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建模计算求得砷化镓层厚度为5.5189μm,近红外折射率为3.4724;聚酰亚胺层厚度为24.2106μm,近红外折射率为1.7074,反演结果与材质标称参数相符。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谱段镜面反射光谱特征可用于多层结构的空间碎片材质的厚度、折射率等工艺特性反演,该方法可为卫星材质精细辨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
周国全;
段玉婕;
朱增旺
-
-
摘要:
结合等腰劈的等倾干涉原理和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测量流体折射率的改进的传感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像处理算法,用于等倾干涉图像的特征提取。该系统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将携带有用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一块FPGA芯片采集数字图像,进行数据处理,进而计算出折射率。本文分别使用Matlab和Verilog成功实现了算法,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测试与性能评估。模拟测试数据表明该传感器系统理论测量精度较高,可应用于流体和其他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测量。
-
-
-
-
-
陈学文;
张家伟;
姚雪;
时澄;
吴思韵
-
-
摘要:
光的干涉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实验理论知识抽象、调试难度大、操作时间长、测量精度要求高,学生在实验室中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结果.本文针对大学物理实验中3个典型的涉及光的干涉实验,即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等倾干涉)、牛顿环(等厚干涉)和用双棱镜测钠黄光波长(双缝干涉),首先从理论上给出光强分布公式,进而基于Mathematica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对实验中的干涉条纹进行仿真模拟,最后分析了实验参数对干涉图像的影响.Mathematica仿真模拟效果形象逼真,且与实验观测条纹一致,可有效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