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继

中继

中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8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362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力系统通信、电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 TD网络创新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第八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术讨论会、第二届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2003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论坛等;中继的相关文献由20152位作者贡献,包括毕峰、梁枫、吴栓栓等。

中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5 占比:4.7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362 占比:95.22%

总计:15083篇

中继—发文趋势图

中继

-研究学者

  • 毕峰
  • 梁枫
  • 吴栓栓
  • 杨瑾
  • 袁明
  • 李婷
  • 肖琨
  • 谷本好史
  • 沈钢
  • 潘学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汪科; 陈家慧; 吴幼龙
    • 摘要: 针对包含服务器、中继以及用户的分层网络,研究如何利用缓存降低传输延迟的问题。通过结合传统缓存和网络编码技术,提出新型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编码缓存方案。其中,中心化的方案根据中继、用户的数量以及缓存大小,对文件布置和发送策略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用户文件请求的同时,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去中心化的方案以牺牲少量性能为代价,支持用户数量变化和网络环境切换,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两种方案均充分利用中继的缓存资源,实现服务器和中继的并行传输,并根据用户的文件请求进行编码后发送,获得传统缓存方案所不具有的多播增益。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案能够满足用户任意的文件请求,在不增加缓存大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系统的传输延迟。
    • 张逸凡; 陈显哲; 彭张节
    • 摘要: 通过解码转发(DF)协议中继,研究了在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SI)下,多用户对双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性能.通过配备大量天线,可以大大增加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SE).对到达中继端的信号采用迫零(ZF)线性接收处理并预编码,推导了SE的近似表达式,提出了与天线数量相关的功率缩放定律,讨论了在导频功率固定和变化条件下缩放因子的取值.所提的功率缩放定律可以在保持稳定的频谱效率的同时,将发射功率降低.研究了在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下,经过解码转发协议中继的多用户对双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性能.
    • 毕峰
    • 摘要: 随着通信业务需求日益增长,在构建5G网络时需要重点考虑网络覆盖范围、频谱效率以及运营商的部署运营成本等因素,网络中引入的中继节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中继节点存在收发自干扰,时分复用虽然可以避免自干扰,但将增加端到端业务时延。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重点从无线接入和无线回程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节点定时、保护频带、性能仿真验证方面进行了一体化增强技术研究。提出的一体化增强技术方案既避免了中继节点自干扰,也保证了业务时延需求和用户感知吞吐量。
    • 王令照; 仇润鹤
    • 摘要: 为了优化双向单中继全双工系统的能效,在中继节点引入无线携能技术,提出了一个双向无线携能全双工中继系统。该系统中继节点以功率分割方式进行能量收集,将收集的能量用于解码转发,在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下,将能效优化问题转化为能量消耗最小的优化问题,依据传输时隙以及各时隙信道容量需求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子优化问题;然后,以能效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各时隙的信道容量求出传输功率,利用解码转发特性求出传输时间和功率分割因子,得出能效最优解。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双向无线携能全双工中继系统的能效是单向无线携能全双工系统的1.3倍、双向全双工放大转发中继系统的2倍和双向全双工解码转发中继系统的2.6倍。
    • 胡锦松; 吴林梅; 束锋; 陈由甲; 郑海峰
    • 摘要: 由于中长距离的无线隐蔽通信中信号发射功率较大,容易被监测者检测到,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无人机(UAV)中继协助的有限码长隐蔽传输方案。首先,根据无人机通信的信道模型,推导从发射机经过无人机中继到合法接收机的信噪比(SNR),得到隐蔽传输中断概率及吞吐量的表达式;然后,分析监测者的检测性能,即KL(Kullback-Leibler)散度,并将其作为隐蔽通信的约束条件;最后,在此约束的条件下,联合优化发射机和中继的发射功率以及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从而最大化隐蔽通信的吞吐量。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隐蔽性能,并且通过与缺少无人机协助的传统方案对比,揭示所提出的无人机中继隐蔽传输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监测者的KL散度。
    • 张博源; 黄学艳; 赵振山; 张世昌; 马腾; 刘亮
    • 摘要: 直通链路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场景。对于直通链路技术的潜在技术方向给出可行的建议,包括传统直通链路技术的增强方向,如载波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等;侧行链路对于中继场景的应用扩展,包括终端到终端之间的中继,以及中继的多链接场景;在高精度定位场景使用直通链路技术。并且,给出直通链路技术与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智能反射面与区块链技术,从而解决直通链路技术自身的缺陷。
    • 杨震; 冯璇; 吕斌
    • 摘要: 为了提高基于中继的无线供电通信网络(WPCN)的能量和信息传输效率,提出了双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两跳中继无线传输方案。其中,IRS1和IRS2分别放置在混合中继节点(HRN)与用户、HRN和基站(BS)之间,使BS和HRN、HRN和用户之间构成反射链路,从而提高HRN到用户的能量传输、用户到HRN的数据传输和HRN到BS的数据转发效率。为了最大化系统吞吐量,考虑了能量、数据传输和数据转发的时间调度、IRS的相位和用户的传输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高效的交替优化算法,从而求得该问题的次优解。此外,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和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IRS能够有效提升基于中继的WPCN的吞吐量。此外,所提最优传输方案下的系统性能优于其他对照方案。
    • 樊智勇; 鲁彦; 刘涛
    • 摘要: 研究了单处理器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多任务优先级分配方法,首先,选择截止期单调(DM)优先级分配方法为实现航电中继系统的采集激励软件而划分的多任务分配优先级,然后,结合VxWorks的优先级抢占式调度算法对该任务集进行可调度性理论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基于VxWorks的数据采集激励软件的一般调度设计过程,最后,在基于该调度算法的航电中继系统上进行了数据转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航电中继系统转发数据的最大延迟时间不超过3.5 ms,可实现4种类型数据的稳定、正确转发.因此,基于DM优先级分配的抢占式调度算法的航电中继任务调度设计满足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 丁晓贵; 胡丁丁
    • 摘要: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由于中继下用户差异性,很难保证基站用户和中继用户之间调度公平。通过对用户瞬时吞吐率、用户过往平均吞吐率等指标记录,合理利用它们设置调度优先级因子。特别是在中继节点处,通过负反馈,对优先级因子引入修正系数,改变中继节点调度概率,保证所有用户公平。搭建仿真平台,调度非实时业务,验证了用户平均吞吐率、公平性因子、边缘用户吞吐率等指标优于其他算法。
    • 丁晓贵; 胡丁丁
    • 摘要: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由于中继下用户差异性,很难保证基站用户和中继用户之间调度公平.通过对用户瞬时吞吐率、用户过往平均吞吐率等指标记录,合理利用它们设置调度优先级因子.特别是在中继节点处,通过负反馈,对优先级因子引入修正系数,改变中继节点调度概率,保证所有用户公平.搭建仿真平台,调度非实时业务,验证了用户平均吞吐率、公平性因子、边缘用户吞吐率等指标优于其他算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