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吞吐率

吞吐率

吞吐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1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84634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5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NCIS2015第21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2015信息通信网技术业务发展研讨会等;吞吐率的相关文献由12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一晋、桂林卿、束锋等。

吞吐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4634 占比:99.52%

总计:85042篇

吞吐率—发文趋势图

吞吐率

-研究学者

  • 张一晋
  • 桂林卿
  • 束锋
  • 井文才
  • 关凤瑜
  • 凌明
  • 夏云霓
  • 宫傲宇
  • 张以谟
  • 曾晓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建; 于皓哲; 辛晓宁; 刘思源
    • 摘要: 为解决远距离高速信号传输的数据校验问题,提高编译码算法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纠错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伽罗华域LDPC的时分复用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和流水线思想设计电路架构,并在LDPC译码部分采用了增强型硬判决算法,使LDPC编解码模块的码率达到了0.8125,在FPGA平台上达到了400MHz的工作频率,时分复用系统单次传输10240bit数据时最快可达43.8μs.与其他文献成果相比,本系统在FPGA上实现较高的时钟频率,同时具有较高的码率和吞吐率,针对不同的数据位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应用于长距离高速信号传输场合.
    • 钱晨喜; 郑可琛; 刘晓莹
    • 摘要: 帧聚合传输技术因其高效的传输效率被广泛使用.针对密集部署环境,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ax基于帧聚合传输技术提出多流量标识符技术,允许多种不同流量类型的数据聚合传输,提升了密集环境下帧聚合传输性能.然而,上行链路多用户随机接入机制无法保障诸如视频、语音等高吞吐率低时延的传输业务需求.因此,本文利用帧聚合多流量标识符技术,对密集部署站点流量随机到达过程建模分析,推导出帧聚合时延表达式,并提出自适应时延敏感帧聚合传输方案.该方案根据站点缓存数据包的时延约束,使用二分搜索算法动态地调整帧聚合数目来最大化网络整体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站点时延和丢包率,提升网络吞吐率.
    • 王晓蕾; 戴吴骏; 杜高明; 李桢旻; 张多利
    • 摘要: 针对极化码SC译码器存在的高延时、低吞吐率、低资源效率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性能SC译码器硬件架构。通过剪枝冻结比特结点的方式化简SC译码二叉树,设计跨周期的PE单元存储模块,并在译码最后一个阶段利用2b-SC算法,保证译码器具有较低的延时和较高的吞吐率。采用资源复用的方法,提高译码器资源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译码器周期为330,吞吐率为388.85 Mbit·s-1,资源效率为2.204 Mbit·s-1·kGE-1。与其他SC译码器的对比试验表明,该高性能SC译码器的延时、吞吐率、资源效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该译码器的功耗较低,应用前景良好。
    • 王春华; 李斌; 杜高明; 李桢旻
    • 摘要: RLWE加密方案是后量子时代格密码系统中最有潜力的候选方案之一。针对RLWE加密处理器存在的高延迟、低吞吐率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性能RLWE加密处理器硬件架构。该结构采用了两个NTT模块和4个蝶形模块的并行结构。在预计算和后计算过程中,利用4个蝶形模块中的乘法器进行并行计算。在加密过程中,NTT运算与密文计算并行处理。在NTT以及INTT运算的处理过程中,将数据的读写过程及计算过程进行乒乓操作,从而隐藏数据的读写周期,降低RLWE加密处理器的延迟,提高了RLWE加密处理器的吞吐率。设计资源复用的硬件架构,在加密、解密过程复用蝶形模块中的乘法器和加法器,INTT复用NTT的电路结构,从而降低加密处理器硬件资源消耗。在Spartan-6 FPGA开发平台上实现了参数为n=256,q=65537的加密处理器。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密时间仅为12.18μs,吞吐率为21.01 Mbit·s^(-1),解密时间仅为8.65μs,吞吐率为29.60 Mbit·s^(-1)。与其他加密处理器的对比实验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加密处理器的延迟和吞吐率均得到了改善。
    • 施建锋; 吴恒; 高赫然; 张文博
    • 摘要: 以太坊等区块链采用串行方式执行区块中的智能合约交易,虽能严格保障执行后节点间区块链状态的一致性,但这已成为目前制约区块链吞吐率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采用并行方法优化智能合约交易的执行逐渐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总结了区块链智能合约并行执行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该框架以智能合约并行执行的阶段为视角,凝练出4种智能合约并行执行模型,即基于静态分析的并行执行模型、基于动态分析的并行执行模型、节点间并行执行模型和分治并行执行模型,然后描述了每种模型下典型的并行执行方法.最后,对交易依赖图和并发控制策略等影响并行执行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 梁运德; 陈守明; 卢妍倩; 李雪武; 余顺怀
    • 摘要: 传统流量调控方法不能自动调整约束规则,导致面对不同流量密度时,容易出现较大的带宽损失率,因此基于包络特征,研究一种全新的IDC网络自适应流量调控方法.该方法构建IDC网络流量能耗模型,提取包络特征并获取流量空间分布状态,根据网络内部信息流向设置调控自适应约束规则,应用BP神经网络改进IDC网络自适应流量调控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在random20、random40、random60这3种不同流量密度测试条件下,所研究方法的吞吐率较高,带宽损失率低,适用于调控IDC网络自适应流量.
    • 丁晓贵; 胡丁丁
    • 摘要: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由于中继下用户差异性,很难保证基站用户和中继用户之间调度公平。通过对用户瞬时吞吐率、用户过往平均吞吐率等指标记录,合理利用它们设置调度优先级因子。特别是在中继节点处,通过负反馈,对优先级因子引入修正系数,改变中继节点调度概率,保证所有用户公平。搭建仿真平台,调度非实时业务,验证了用户平均吞吐率、公平性因子、边缘用户吞吐率等指标优于其他算法。
    • 丁晓贵; 胡丁丁
    • 摘要: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由于中继下用户差异性,很难保证基站用户和中继用户之间调度公平.通过对用户瞬时吞吐率、用户过往平均吞吐率等指标记录,合理利用它们设置调度优先级因子.特别是在中继节点处,通过负反馈,对优先级因子引入修正系数,改变中继节点调度概率,保证所有用户公平.搭建仿真平台,调度非实时业务,验证了用户平均吞吐率、公平性因子、边缘用户吞吐率等指标优于其他算法.
    • 吴波
    • 摘要: 为解决传统计算机网络内部丢包节点检测吞吐率低的问题,设计计算机网络内部丢包节点检测方法.通过对网络存储数据节点的有效扫描,掌握计算机网络中出现丢包现象的关键节点位置,同步执行对节点的处理与数据分析工作.根据强化根类器的使用,对于丢包数据特征进行诠释,并采用计算计算机网络内部丢包节点相似性度量的方式,实现计算机网络内部丢包节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检测方法检测吞吐率均在3reqs/s以上,高于对照组的检测吞吐率,能够解决传统计算机网络内部丢包节点检测吞吐率低的问题.
    • 贾磊; 李连本
    • 摘要: 为了解决基站在接收上行探测参考信号时存在的上行路径的损失,提升无线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精确的信道估计算法,即基于发射功率余量反馈(Power Headroom Report,PHR)机制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路径损耗的估计算法。通过对发射功率余量的测量,精确计算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功率,进而可估计路径损耗和信道相关性,基站侧可以得到补偿后的信噪比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总吞吐率方面优于常规的基于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信道估计算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