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防能力
突防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641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兵器知识、当代海军、军事文摘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第一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等;突防能力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受全、曾家有、袁俊等。
突防能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416篇
占比:99.43%
总计:36625篇
突防能力
-研究学者
- 董受全
- 曾家有
- 袁俊
- 谢武
- 郑治仁
- 周义
- 夏智勋
- 姚奕
- 孙丕忠
- 张启信
- 张林
- 张永军
- 张莉英
- 易建斌
- 李一龙
- 李永胜
- 欧阳中辉
- 欧阳志元
- 汤志成
- 滕克难
- 王光辉
- 王辉
- 石怀林
- 薛锋
- 谷良贤
- 贺孝思
- 钟建林
- 马良
- LIU Ling-xia
- MA Hong-guang
- WANG Rui
- Б.И.斯塔弗罗夫斯基
- 丁健
- 丁海明
- 严建钢
- 中秋
- 乔勇军
- 于宝林1
- 于开山
- 于春光
- 于雪泳
- 付玉
- 任秋科
- 余子富
- 余旭东
- 余辉
- 侯璐
- 倪火才
- 关文桂
- 冷毅
-
-
吕琳琳;
王瑾
-
-
摘要:
2021年,外军战略导弹体系架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稳步提升战略武器的质量水平。大国竞争背景下,弹道导弹不断强化升级改进、作战演练与部署,巡航导弹在增射程提精度后突防能力极大提升,高超声速导弹成为未来战场的制胜利器,多项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当前,世界导弹技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尤其是高超声速技术的引入为核武器与导弹武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全新发展格局,主要国家的导弹武器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能有效增强。
-
-
侯璐
-
-
摘要: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各种最新型的导弹首次亮相。导弹的优势在于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是具有超强进攻性和强大威慑力的武器。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导弹武器装备的研发,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重视。作为实现精确打击的高技术主战武器,导弹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明星装备,其作用和地位越发不可替代。
-
-
陈鹏;
李梓正;
王中发
-
-
摘要:
为赢得未来海战场主导地位、夺取制海权,提高反舰导弹突防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科学评估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估结果至关重要。传统反舰导弹突防能力评估方法定量测度困难,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本文优化了反舰导弹突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可拓学理论物元分析方法对反舰导弹突防能力进行了有效评估,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完备性,并为后续反舰导弹突防能力改进提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供反舰导弹突防能力评估参考。
-
-
-
-
山泉
-
-
摘要:
铁流滚滚,浩荡而来;战机翱翔,傲视苍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15式轻型坦克、巨浪-2导弹、东风-41核导弹、轰-6N等精兵利器,悉数登场。大阅兵武器装备,特别是首次公开亮相的装备,成了国人心头的骄傲,那么,这些新亮相的武器装备各有哪些非凡本领?
-
-
刘阳;
董文锋;
冷毅;
刘锐
-
-
摘要:
为对反辐射无人机突防过程中数量进行规划研究,将突防分为了突防雷达探测系统和防空火力系统两个过程,分别建立了反辐射无人机群对这两类系统突防的概率模型,并对两种概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按照反辐射无人机与目标的距离,分析出了无人机群的突防顺序及详细过程.最后结合两种概率模型提出了无人机群的数量规划,并得到了无人机群数量对毁伤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该模型对实战对抗的指导意义.
-
-
-
-
-
-
-
-
-
-
-
赵铭;
盛怀洁;
王春雷
- 《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对抗无人机航路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对电子对抗无人机的威胁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无人机航路规划的重要指标,最终提出了基于突防能力分析的电子对抗无人机航路规划方法,给出了电子对抗无人机任务路径规划的基本思路,其方法可为电子对抗无人机作战指挥人员的决策提供支持。
-
-
严建钢;
方冰;
徐之辉
- 《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
| 2004年
-
摘要:
随着舰艇反导技术的发展,硬防御反导系统已经成为反舰导弹突防的严重威胁.本文依据反导防御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薄弱环节,借鉴国外先进导弹的经验,按照可调整拓宽、能进行超前研究的决策系统仿真的要求,利用蒙特卡洛的方法,通过攻防对抗仿真,重点探讨导弹变轨机动方式对舰艇硬防御反导系统突防的影响.
-
-
彭南楠;
孙明玮;
魏毅寅;
马洪忠;
杨明
- 《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针对超音速导弹高空俯冲时出现的速度过高和突防能力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在俯冲中加入侧向机动的解决方案.对采用的侧向机动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大空域俯冲中加入机动能有效地降低导弹速度,使飞行马赫数处于发动机工作包纳内;而且,通过装订不同的机动参数可以改变导弹侧向运动模式,大大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