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水

突水

突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4984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矿安全、煤田地质与勘探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第七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突水的相关文献由3167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强、李术才、李利平等。

突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5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4984 占比:99.51%

总计:195947篇

突水—发文趋势图

突水

-研究学者

  • 武强
  • 李术才
  • 李利平
  • 曾一凡
  • 李博
  • 郭惟嘉
  • 张士川
  • 李榕生
  • 刘伟韬
  • 李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鹏; 朱学军; 孙文斌; 杨辉; 杨帆
    • 摘要: 构造致灾突水一直是煤矿安全开采的焦点问题,现有研究缺少对于断层带缓冲作用的考虑以及构造内部特征对于构造本身演化影响的考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构造内因入手,基于岩体极限平衡理论对底板隔水层极限水压进行推导,建立了断层影响下采动应力力学模型,获得了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力学判据;依据断层活化的力学判据,获得了承压水作用下断层内部裂隙扩展演化形成突水通道的演化特征,初步提出了由于断层充填物的不均匀性导致断层内部受力不均衡导致突水通道的连通滞后进而引发底板滞后突水的观点。利用RFPA_(2D)-FLOW二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底板断层活化以及最终形成滞后突水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采动诱发底板断层活化及滞后突水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采动影响下诱发断层活化及滞后突水机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回采过断层后,当断层附近围岩体应力极限平衡状态被打破,极易促使断层活化诱发底板突水灾害发生,同时由于断层充填物的不均匀性及其缓冲作用使得突水滞后。该突水机制为目前存在断层活化及底板滞后突水事故风险的工作面的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 肖前丰; 李文龙; 符文熹; 文丽娜; 袁星宇; 叶飞
    • 摘要: 隧道掘进前方存在富水溶腔时,掌子面与富水溶腔之间的抗突水岩体(抗突体)厚度会随着隧道掘进逐渐减小,一旦达到极限厚度会引发突水灾害。准确预测抗突体最小安全厚度,可有效避免岩溶富水区隧道突水灾害发生。隧道掌子面前方岩溶水压作用可能导致抗突体发生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据此,本文建立了相对应的抗突体力学模型,并采用抗剪强度准则、抗弯强度准则、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出抗突体最小安全厚度。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基于固支梁弯曲理论、岩柱剪切理论、突变理论得到的结果较为吻合。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埋深较深时,抗突体易发生弯曲破坏;隧道埋深较浅时,抗突体易发生剪切破坏。2)抗突体最小安全厚度与隧道开挖半径、岩溶水压、围岩泊松比呈正相关,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隧道开挖半径、岩溶水压、围岩泊松比。3)模型边界条件会影响抗突体最小安全厚度,当隧道开挖半径R<6 m、岩溶水压P_(w)<0.35 MPa时,最小安全厚度可按边界简支情况计算;当隧道开挖半径R≥6 m、岩溶水压P_(w)≥0.35 MPa时,最小安全厚度须按边界固定情况计算。最后,结合一座发生突水的岩溶隧道案例,将对应参数代入弯曲Ⅰ型表达式计算出最小安全厚度,结果与工程中预留的厚度总体一致,表明本文最小安全厚度,结果解析解是合理的。
    • 陈玉娇
    • 摘要: 鉴于我国地下煤层断层倾角的不同对矿井开采工艺带来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建立断层倾角模拟数值模型,并分析了地质断层倾角对断面的应力、活化及突水的影响作用,从而为断层煤层的开采提供指导。
    • 陈浩; 杨本水
    • 摘要: 水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会严重影响煤矿开采安全。为分析工作面采前水的安全防治,以五沟煤矿1022-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10煤层顶底板沿工作面横向推进20、40、60、80 m距离时的竖向位移、应力以及围岩变形破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煤层开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竖向压力变化较小,工作面的峰值剪应力增加,即推进速度越快,顶板和底板剪切破坏越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煤层顶底板和两侧进行必要的支护加强,以保证1022-1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安全可行以及不受水害威胁。
    • 郭泉
    • 摘要: 为了有效防止煤矿开采过程中,受采动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底板突水破坏事故,通过采取塑性理论及其经验公式计算工作方法,有效分析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相关影响问题。通过现场大量实践工作预测和理论分析之后得出,工作面底板破碎带到受力分布情况,底板位置的灰岩水可能直接经过构造破碎带,或者是隔水层比较薄弱的位置融入到采煤工作面进而形成突水问题。通过提出区域整治处理工作方法,使用疏水降压、局部治理采取物探结合钻探断裂构造等方式,建立起整个防排水工作系统,保证整个煤层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岳艳艳
    • 摘要: 研究区为淮南某煤矿一开采工作面,在研究其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得出煤层开采工作面产生压架的主要原因为顶板风化带岩层承载力弱和支架工作阻力不够,并提出预防措施,可为类似工作面煤层开采提供有益参考。
    • 白云鹏; 杨国栋; 赵朋超
    • 摘要: 通过对郭家河煤矿1309工作面突水情况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1309工作面突水原因,同时分析出1309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回采工作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思路与方法,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 许晶晶
    • 摘要: 煤矿开采大多为地下作业,在进行井巷开拓和煤层回采时,会引起岩层位移或裂缝,连通各层水源;井巷掘进穿透含水层或溶洞;井巷出口位于洪水水位以下,地表水渗入井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矿井积水或涌水,当井下积水量过多,易造成水患。文章就井工煤矿水害常见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对矿井安全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 李博; 刘子捷
    • 摘要: 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由于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烈,该地区主采的二叠系煤层底板茅口组灰岩中常见充水性溶洞,煤矿开采过程中一旦遇到隐伏富水承压溶洞,在采动和承压水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煤层底板隔水岩体失稳破坏产生突水灾害,对煤矿的安全开采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煤层底板富水承压溶洞突水灾害发生时的地质控制因素及隔水岩体失稳破坏的力学行为,有效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西南岩溶地区溶洞的形态特点、隔水岩体的受力特征,将溶洞顶板简化为圆形断面,将溶洞与煤层之间的隔水岩体简化为由无数积分薄圆板构成的圆锥台体,建立了煤层底板富水承压溶洞突水力学模型。运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对力学模型进行解析,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得出了系统变形失稳的标准势函数表达式,进而研究了系统的临界稳定状态,推导了煤层底板富水承压溶洞突水的力学判据。研究表明:隔水岩体失稳破坏进而引发富水承压溶洞突水的地质因素主要由隔水岩体的厚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溶洞的尺寸和水压等控制,且当隔水岩体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越小,溶洞尺寸和水压越大时,越容易发生突水灾害。研究成果可以为煤层底板溶洞突水现象的解释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董江鑫; 王飞
    • 摘要: 矿井底板富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为准确探查底板的含水性,指导煤矿防治水工作。采用对地质体识别精准的地质雷达和对水反应灵敏的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具有探测精度高、解释准确高效的特点。首先分析了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地质雷达正演理论,建立了完整地层、溶孔溶洞、裂缝裂隙正演模型,分析各自模型的雷达图像特征;基于高密度电法正演理论,建立了完整地层、高阻、低阻正演模型,在分析各自模型正演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反演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可根据图像特征来识别地质体,高密度电法可根据高阻、低阻响应特征来判定含水性。最后,在贺西矿四采区东翼底抽巷2号钻场处底板进行实际探测,准确探测了底板下方30 m范围内存在两处含水异常,一处为含水裂隙裂缝发育带,另一处为一富水带。经钻探实际验证,探测所显示的含水异常体与实际对应较好,结果表明了矿井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联合探测可以准确有效地探测底板含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