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滤波器

空间滤波器

空间滤波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965571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光电工程、红外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2011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空间滤波器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树权、朱健强、熊飞等。

空间滤波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65571 占比:100.00%

总计:2965669篇

空间滤波器—发文趋势图

空间滤波器

-研究学者

  • 何树权
  • 朱健强
  • 熊飞
  • 贺增林
  • 张臻
  • 袁慎芳
  • 邱雷
  • 樊仲维
  • 刘彬
  • 朱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玉国
    • 摘要: 矢量水听器(Vector Hydrophone)可共点同时获取水下声场的声压标量与质点振速信息,为高信噪比SNR新体制声呐系统研制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本文对矢量水听器的振速拾取、“8”字型指向性的空间滤波、DOA方位估计与姿态补偿的物理含义进行了阐述。对两种新型的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nic-Mechanical System, MEMS)仿生纤毛压阻式和铂丝热线式矢量水听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声呐技术人员有所启发。
    • 朱丙丽; 程波; 高晓琴
    • 摘要: 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同时处理多种噪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狮群优化算法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技术.利用不同空间滤波器组合,在保留图像更多边缘纹理细节的同时,消除图像中的高斯、斑点和椒盐等多类噪声.为了提高线性滤波器组合的效率,采用狮群优化算法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寻找最佳滤波器组合,使得算法在最少的时间消耗内实现最优的图像噪声消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个指标方面的性能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 日原田康平; 彭惠民(译); 石炜(校)
    • 摘要: 在摆式列车上使用的ATS地面传感器列车定位系统,要根据ATS地面传感器移设或增设情况不断更新ATS地面传感器位置和车载数据库。提议的新方法是,将车体偏航角速度除以运行速度计算出的轨道曲率数据保存在车载数据库中,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通过与轨道曲率数据相比较来检测列车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空间滤波器来提高检测精度并降低数据库更新频率。介绍这种系统的概况及其检测精度。
    • 李波; 谢锦明; 常玉梅; 韩叶; 沈忠祥
    • 摘要: 频率选择结构是一种对空间电磁波具有选择特性的人工周期结构.传统FSS在单元结构、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上的研究日趋成熟,但这类FSS基于二维或2.5维的周期单元对电磁波实施调控时,其工作性能和设计灵活性受到严重限制.基于波导腔或传输线的多模周期单元经过周期排布而构成的三维FSS可在空间维度上扩展,使得三维FSS在设计上可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从而表现出优越的电磁波调控性能.综述了三维FSS最新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三维FSS设计的最新技术及其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前景.
    • 原田 康平; 彭惠民
    • 摘要: 在摆式列车上使用的ATS地面传感器列车定位系统,要根据ATS地面传感器移设或增设情况不断更新ATS地面传感器位置和车载数据库.提议的新方法是,将车体偏航角速度除以运行速度计算出的轨道曲率数据保存在车载数据库中,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通过与轨道曲率数据相比较来检测列车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空间滤波器来提高检测精度并降低数据库更新频率.介绍这种系统的概况及其检测精度.
    • 王晖; 屈绍波
    • 摘要: 频率选择表面是一种在平面内排布的二维周期阵列,由金属贴片单元或孔径单元构成,其对不同频率电磁波呈现不同的滤波响应,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隐身、卫星通讯和电磁兼容等领域.随着应用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频率选择表面难以满足实际应用.原因有:(1)传统频率选择表面较大的单元尺寸会导致单元谐振时栅瓣过早出现,对传输特性产生不良影响;(2)传统频率选择表面较大的单元尺寸导致其很难在有限空间的区域内以及不规则天线罩上使用,且大尺寸使得现有工艺很难完成贴装布阵.而单元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MEFSS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优势日益凸显了自身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最初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通过结构上的交叉、旋绕、连接等模式来达到缩小单元尺寸的目的,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单元的卷曲、交指设计.为了突破“单元尺寸与谐振波长一致”这一限制,实现小尺寸结构可以控制长波长谐振,通过金属贴片和网格经介质级联,产生了基于容性表面与感性表面耦合技术的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该频率选择表面通过减小单元的有效电尺寸来实现小型化.耦合型双屏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主要分为:网栅及其互补结构、网栅和方环贴片阵列结构、方环贴片及其互补结构.这三种典型的耦合双屏结构是研究复杂耦合型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基础.由于前两类频率选择表面在实现小型化特性时都无法摆脱周期单元尺寸的制约,若需要更高的小型化需求时则难以实现.而加载无源集总元件(电容器、电感器)的频率选择表面可以增大等效电感L以及等效电容C的值,能够更大程度地缩小单元的有效电尺寸,使得频率选择表面小型化程度更高.为了拓展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的功能,在普通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或介质衬底上加入有源器件(变容二极管和PIN二极管等)或采用特征媒质作为介质衬底等组成有源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该频率选择表面在实现小型化特性的同时,通过对有源器件的调节来控制该频率选择表面的通带开关和变频特性等.本文从单元卷曲和交指设计、基于容性表面与感性表面耦合技术设计、加载无源/有源集总元件技术设计等方面综述了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状况.随后,对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Zhou Da-Fang; Jiang Shi-Qin; Zhao Chen; Peter van Leeuwen
    • 摘要: 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在人体胸腔表面测量的磁场数据重建心脏电流源及其成像,是一种无创获取心脏电活动信息的新技术.由于P波间期的心脏磁信号比R波峰值弱,信噪比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提高分布源空间谱估计强度对比度(IIC)的波束成形方法.该方法分两步:1)在空间滤波器的加权矩阵中引入导联场矩阵,使滤波器输出估计对磁场电流源及其分布比较敏感.通过求解逆问题,可以改进重建分布源强度的对比度;2)通过设置源强度阈值,提取每个时刻重建源中偶极矩强度极大的电流源,消除其他位置上相对弱的伪源,可提高P波间期电流源重建的精度.文中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试验,比较了IIC与3种其他电流源重建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IIC的单源空间谱估计的强度对比度较高,电流源重建精度相对较好.文中还分析了2个健康人的61通道心磁测量数据,以及他们P波间期的心脏电活动成像.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IIC的电流源成像结果最优.能够显示健康人P波峰时刻心房的电活动较心室强.P波间期右心房除极时,心脏电活动具有方向特征.
    • 闫世森; 刘代中; 欧阳小平; 龚蕾; 李红; 林强; 唐顺兴; 朱宝强
    • 摘要: 利用新型准直远场探测包光栅元件的双向衍射,实现了空间滤波器的小孔准直,特别是对同一段光路中两个空间滤波器的小孔对准.该方案克服了传统滤波器对小孔尺寸的限制并满足远场准直包高稳定性的要求,在光路远场准直的同时实现了小孔中心位置的监测与准直调整,并在以色列项目中得以成功应用,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装置15倍衍射极限大小的小孔,对准精度小于小孔直径3%,满足装置器件小孔对准调试小于小孔直径4%的要求.
    • 陈敏; 周宏敏; 罗朝明; 万婷; 高明盛
    • 摘要: 利用常规材料构造了Fibonacci序列准周期结构,运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该结构的空间传输特性,并基于该结构优良的空间传输特性设计了小角度低通空间滤波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小角度空间滤波器的角域带宽可通过改变序列的结构类型和序列数来调谐,其调谐规律为:随着Fibonacci序列F(m,1)中m值的增加,对应空间滤波器的角域带宽减小;随着序列数的增大,对应角域带宽也减小.在调谐的基础上,还可通过改变构成准周期结构的介质折射率参量来精确调节其角域带宽.相比于基于超材料的小角度空间滤波器而言,基于Fibonacci序列的小角度空间滤波器制备更简单,且有望应用于新一代的高功率激光系统中.
    • 陈闪闪; 朱春雪; 朱俊臣; 朱志雄; 曾祥楷
    • 摘要: 过零点法是简单、高效率的提取空间滤波传感器输出信号中心频率的方法,但是过零点方法抗噪性能较差.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静态小波分解技术的滤波方法对准正弦信号降噪.该方法是根据中心频率的预测值,控制A/D转换采样率,对采集到的准正弦信号进行N层的静态小波分解,将信号的中心频率划分到某一层内,对这层信号再利用过零点方法测中心频率.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心频率测量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