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速

波速

波速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7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975篇;相关期刊46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波速的相关文献由422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存富、吴斌、吕炎等。

波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6 占比:43.28%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1.64%

专利文献>

论文:975 占比:55.08%

总计:1770篇

波速—发文趋势图

波速

-研究学者

  • 何存富
  • 吴斌
  • 吕炎
  • 宋国荣
  • 巴晶
  • 伏小强
  • 林振华
  • 徐涛
  • 刘向君
  • 吴荣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何小军; 张成维; 尚艳亮
    • 摘要: 为丰富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理论,采用超声波测试仪对水胶比为0.37、0.45、0.53,粉煤灰等质量替代水泥为0%、30%、60%,100mm×100mm×400mm的混凝土试件经快速碳化0 d、7 d、14d、21d、28d后的超声波波速进行了测试。定义相对波速K,分析了碳化后超声波波速随粉煤灰掺量及水胶比的变化趋势,采用函数拟合了碳化深度与相对波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后波速增大,碳化部位的波速增加幅度大致处在3%~9%之间;当粉煤灰的掺量为0%时,碳化混凝土试件的相对波速都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有所增大,当粉煤灰的掺量为30%以及60%时,碳化混凝土试件的相对波速都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相对波速与混凝土碳化深度间的二次函数关系拟合良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混凝土波速的变化大概判断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丰富了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理论计算形式。
    • 吴荣兴; 邱森; 张青艳; 郑东
    • 摘要: 空心圆柱体管道类的声表面波检测是目前工程检测领域常见的问题。通过势函数和位移假设,建立了声表面波在空心圆柱体内传播的频散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空心圆柱体内传播的声表面波与平板中传播的兰姆波存在类似,位移表现为对称和反对称模态。随着频率的增加,低阶模态的相速度逐渐趋于声表面波波速,同时空心圆柱体的壁厚对声表面波相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建立的模型和计算结果为实际的声表面波圆柱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 刘基伟; 晏长根; 孙强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作用后混凝土试样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分别测量了25、200、300、400、500°C作用后混凝土试样的波速、电容及阻抗的变化。结果表明:波速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增加,波速逐渐减小;电容在试样内部水分蒸发后无变化,即300°C以后电容不随温度改变;阻抗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水分蒸发过程中增速最快;无酚酞试样颜色在400°C变暗,喷酚酞试样在500°C变为紫红色,这与Ca(OH)_(2)的质量分数有关;质量损失可分为2个阶段,即水分蒸发和物质分解,这2个阶段对于波速减小的影响程度不同。
    • 吴荣兴; 邱森; 张青艳; 郑东
    • 摘要: 空心圆柱体管道类的声表面波检测是目前工程检测领域常见的问题。通过势函数和位移假设,建立了声表面波在空心圆柱体内传播的频散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空心圆柱体内传播的声表面波与平板中传播的兰姆波存在类似,位移表现为对称和反对称模态。随着频率的增加,低阶模态的相速度逐渐趋于声表面波波速,同时空心圆柱体的壁厚对声表面波相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建立的模型和计算结果为实际的声表面波圆柱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 赵鹏翔; 刘妍群; 李树刚; 贾永勇; 易春艳; 金士魁; 李绍蓉; 刘俊
    • 摘要: 为研究吸附性类煤岩材料的超声波传播特性,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硅胶含量、水泥含量、石膏含量、骨胶比作为影响因素,得到25组吸附性类煤岩材料的波速变化规律。采用方差分析获得各因素的敏感性,运用SPSS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显著因素对吸附性类煤岩材料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试件中胶结剂含量的增加,超声波速最终呈现增大的现象,其波速增幅极值为0.2016 km/s;随着试件中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试件的超声波速呈现减小的现象,其波速减幅极值为0.6702 km/s,且类煤岩材料试件中吸附剂占比对试件超声波速影响更为强烈。针对多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吸附性类煤岩材料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回归方程模型,得到影响吸附性类煤岩材料的显著性因素,能够明晰类煤岩材料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为开展“固-气”耦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 王菊凤; 张宇; 黄徐瑞晗; 龙波; 韩锋
    • 摘要: 随着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地质雷达近几年被广泛使用。开展地质雷达的校准工作,可有效保证其量值的准确可靠。目前针对地质雷达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尚未制定,仅制定相关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其测量方法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空气中雷达波速测量校准方法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优先采用垂直方向测量间距,且测量间距的选取应不小于2倍雷达电磁波波长。
    • 王乐; 杜凤瑾
    • 摘要: 由于双端行波法的波速不确定性和时钟不同步性,会对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提高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精度,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双端行波法,即通过测量首波头及近端反射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利用相对时间差值消除波速,确定故障距离。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搭建双端输电线路模型,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故障行波电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双端行波法不受过渡电阻、故障位置的影响,且能实现高精度的故障定位。
    • 孙安辉; 高原; 赵国峰; 任超; 梁姗姗
    • 摘要: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水平分辨率为0.3°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获取了震源周边区域的地壳浅部构造信息,包括波速、泊松比以及估计的裂隙密度和饱和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此次门源M_(S)6.9地震发生在P波和S波波速剧烈变化的区域,靠近高速体的边缘.泊松比和饱和率同样都显示,门源M_(S)6.9地震发生在高低值变化的过渡区.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显示,震前冷龙岭断裂带的震源周边区域显示出了低b值、较低的a值和高a/b值的特征,与龙门山—岷山构造带强震之前的情况类似.裂隙密度在冷龙岭断裂两侧呈现出显著差异,北侧高于南侧,这可能是震后现场科考发现的断裂带地表破裂北侧高于南侧的构造成因.
    • 牛雷雷; 朱万成; 张瑞; 赵园春; 李智; 韩明讯
    • 摘要: 为向膏体早期的强度形成和初凝测试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充填体超声特性检测试验系统研究48 h内膏体的超声波特性,分析超声波波速、频谱和首波幅值。通过测试超声波透射过膏体试样的波速,得到波速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是随着胶结剂含量的增多,养护龄期1000 min内,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增速降低;随着膏体试样养护时间的增长和胶结剂含量的增多,超声波波速先保持近似稳定然后突然急速增大,表明超声波速度-养护龄期曲线变化可以反应试样中水化反应程度。通过频谱分析得到,胶结剂含量为3%的试样水化反应过程较平稳;胶结剂含量为7%的试样水化反应在养护时间1250~2000 min之间反应剧烈;超声波频谱随着养护时间增长由离散向中间集聚,集聚时间随着试样中胶结剂含量的增加而增长。基于超声波首播幅值分析得到,首波幅值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增大;相同养护龄期下,超声波通过不同胶结剂含量膏体后幅值相近,首波幅值对胶结剂含量不敏感。
    • 古今用; 王红
    • 摘要: 跨孔声波法是混凝土检测的重要方法,为掌握下把比水库大坝坝址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性状及其分布,选择了坝址区A、B两处部位各3个钻孔,采用跨孔声波探测技术进行钻孔岩体声波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坝坝址水平段基础岩体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体纵波波速值v_(pm)一般在2000~4000 m/s,岩体风化裂隙发育、较破碎,存在裂隙、破碎带及局部软弱夹层等缺陷。研究结果为大坝坝址基础岩体完整性程度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为解决大坝坝址稳定及渗漏问题提供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