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稻秸

稻秸

稻秸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3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等;稻秸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明珠、常志州、叶小梅等。

稻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1.8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139 占比:98.07%

总计:5240篇

稻秸—发文趋势图

稻秸

-研究学者

  • 潘明珠
  • 常志州
  • 叶小梅
  • 杜静
  • 艾平
  • 何勇
  • 张衍林
  • 李晓丽
  • 梅长彤
  • 于建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广银; 曹海南; 黄艳; 汪玉; 王静; 常志州; 董金竹; 吴佩; 方彩霞
    • 摘要: 采用“一次发酵+NaOH处理+二次发酵”工艺,以稻秸为原料,研究一次发酵时间对稻秸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的稻秸仍有一定的产气能力,干物质(TS)产气量为28.11~50.73mL/g TS,产气量大小与一次发酵时间成反比;一次发酵后的稻秸经NaOH处理后,稻秸物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有机物大量溶出,稻秸浸提液COD、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较未经NaOH处理的稻秸提高128.56%~213.62%、93.92%~110.59%、53.90%~73.78%和112.08%~188.98%;NaOH处理并不能破坏稻秸的骨架结构,但稻秸官能团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加剧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结构的破坏.将一次发酵15,25和35d的稻秸经NaOH处理后用于沼气发酵,产气量较相应的对照分别提高了77.37%,119.41%和159.94%,一次发酵时间越长NaOH处理促进秸秆产气的效果越好.实验结束时,一次发酵15,25和35d的稻秸总产气量分别为202.78,205.15,210.21mL/g TS,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但较对照(CK)显著提高了11.89%、13.20%、15.99%,发酵周期较CK分别增加了-12,-2,8d.综上所述,采用“一次发酵+NaOH处理+二次发酵”工艺时,一次发酵时间选择15d更合适.
    • 冯静琪; 曹卫东; 高嵩涓; 张海彬; 韩文斌; 武际; 何铁光; 李忠义; 唐红琴; 石孝均
    • 摘要: 【目的】提高冬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轮作系统中主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光、温、养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研究稻秸还田对冬季豆科绿肥生长和养分积累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稻田豆科绿肥的高产栽培及稻秸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方法】在广西、四川和安徽,分别以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相同处理的豆科绿肥盆栽试验,供试品种均为当地主栽品种。稻秸添加量设3个水平:0、3000、6000 kg/hm^(2)(S0、S1、S2),每个稻秸添加水平下设两个施氮水平:0和45 kg/hm^(2)(N0、N45),共包括6个处理。于豆科绿肥盛花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鲜草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结果】与稻秸不还田且不施氮肥处理(RS0N0)相比,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上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提高了63.0%~66.0%、35.2%~53.8%和103.6%~117.1%,植株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9.1%~41.5%、43.7%~67.2%和65.1%~70.5%,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1%~68.9%、31.4%~57.3%和37.9%~45.3%,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0%~58.7%、30.7%~35.0%和89.2%~102.9%。在盐渍水稻土、紫色土,稻秸还田(S1、S2)均可提高绿肥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配合施氮没有进一步提高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而在黄棕壤与秸秆半量还田相比,稻秸全量还田降低了绿肥产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肥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稻秸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则显著增加了绿肥的产量和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盐渍水稻土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RS1N45和RS2N45)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黄棕壤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稻秸添加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与不施肥对照相比,3种土壤上稻秸与氮肥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分析表明,稻秸还田及土壤类型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的累积量均有极显著正影响(P<0.01),氮肥处理仅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有极显著正影响(P<0.01)。【结论】稻秸还田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豆科绿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提高了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肥力较高的盐渍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稻秸全量还田可显著增加豆科绿肥的鲜草产量,维持土壤有效养分,无需配合施用氮肥。在肥力较低的黄棕壤上,全量还田(6000 kg/hm^(2))需配施氮肥才可充分发挥稻秸还田的增产效果,缓解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下降。
    • 常国亮; 徐建明; 卢彩萍; 丁怀宇; 杨柳; 姜珊; 宋玉豪
    • 摘要: 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上层土壤而言,pH值第2、第3次取样时显著低于第1、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4次取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下层土壤而言,2018年11月水稻收割后第1次取样时,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显著低于2019年6月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综上所述,稻秸返田后,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会快速变化,为防止其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采取栽培伊乐藻等科学措施。
    • 李文麒; 吴哲; 康长清; 玉柱
    • 摘要: 为探讨化学添加剂和混合比例对籽粒苋、全株玉米和稻秸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新鲜籽粒苋、全株玉米和稻秸为原料,以鲜重设置三种混合比例,分别为Ⅰ组(60:15:25)、Ⅱ组(65:10:25)和Ⅲ组(70:5:25).每种混合比例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甲酸组、乙酸组、苯甲酸钠组、苯丙氨酸组和CK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抽真空后密封.样品置于室温条件下贮藏45 d后开袋取样分析.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pH较Ⅲ组皆降低了1.26%(P<0.05),Ⅰ组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较Ⅱ组、Ⅲ组分别降低了15.23%、15.14%,17.52%、15.67%(P<0.05).添加苯丙氨酸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添加剂组显著增长(P<0.05).Ⅱ组的氨态氮较Ⅰ组、Ⅲ组分别降低21.23%、27.71%(P<0.05).添加甲酸和乙酸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P<0.05),添加剂对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Ⅰ组的发酵品质较好.
    • 姜奥宇; 胡莲; 陈东; 唐启源; 郭楠; 沈维军; 万发春; 任杰; 李付强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菇次数对稻秸平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1676(OM1)、江都71(OMJ)、六月灰(OML)3种平菇真菌接种稻秸,分别收取第0、1、2茬平菇菌糠,记为OM1-0、OM1-1、OM1-2、OMJ-0、OMJ-1、OMJ-2、OML-0、OML-1和OML-2,以其为底物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并采集瘘管羊的瘤胃液进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72 h试验.结果表明:OM1-1组粗蛋白质(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氨态氮(NH3-N)、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显著高于OM1-0和OM1-2组;OMJ-1组CP、粗脂肪(EE)、氢气和NH3-N浓度显著高于OMJ-0和OMJ-2组;OML-0组总能(GE)、EE、TVFA、NH3-N和各产气量均高于OML-1和OML-2组;3种稻秸平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收菇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OML-0组CP、各产气量、NH3-N及TVFA浓度显著高于OM1-0和OMJ-0组,且体外发酵液pH和乙丙比显著低于OM1-0和OMJ-0组.综合来看,OML-0组营养物质组成和体外发酵特性较优,具有较高饲用价值.
    • 章子含; 王赟; 高嵩涓; 曹卫东
    • 摘要: [目的]种植利用绿肥和稻秸还田是水稻土培肥的重要措施.硝化作用是氮循环中的关键过程,我们研究了绿肥与稻秸还田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以明确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下的稻田硝化作用机制.[方法]水稻盆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独紫云英(MV)、单独稻秸(RS)、紫云英+稻秸(MV+RS)、单施氮肥(N)、紫云英+氮肥(MV+N)、稻秸+氮肥(RS+N)、紫云英+稻秸+氮肥(MV+RS+N).研究了在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紫云英、稻秸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并通过特异性细菌抑制剂(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研究了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结果]MV+RS+N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碱性水稻土的pH.在早稻分蘖期,MV+RS+N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早稻移栽前,MV+RS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硝化潜势(NP),而MV处理相较CK降低了NP.早稻分蘖期,氮肥添加显著提高了NP.早稻拔节期和晚稻收获期,RS和MV+RS处理均降低了NP.早稻移栽前,MV+RS处理同时降低了土壤恢复硝化强度(RNP),以及AOA和AOB在恢复硝化强度中的贡献(RNPAOA和RNPAOB),并降低了RNPAOB在RNP中的占比.早稻分蘖期,CK和N处理,MV+N处理提高了RNPAOB,而在早稻拔节期,MV+RS+N处理相比MV+RS处理提高了土壤RNP及RNPAOB.早稻收获期,MV、RS及MV+RS处理均降低了稻田土壤RNP.在不同生育期中,早稻分蘖期的NP与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时期相关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NPAOA与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降低了碱性水稻土pH,并在水稻生育早期显著提高而在生育后期显著降低了土壤硝化潜势.硝化潜势与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早稻分蘖期和早稻拔节期以RNPAOB占主导,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较CK降低了RNPAOB;早稻和晚稻收获期则以RNPAOA占主导,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相较于单独还田提高了RNPAOA.
    • 摘要: 科学家揭示紫云英-稻秸共同利用促腐机制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探明紫云英-稻秸共同利用的技术原理。据介绍,我国南方稻区冬闲田面积约1.5亿亩,光热水资源浪费巨大,且稻田有机肥源少、养地手段不足,亟需加大稻田绿肥生产力度。同时,水稻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稻秸如何合理利用也是普遍难题。
    • 罗颖洁; 穆麟; 胡龙兴; 陈桂华; 张志飞; 高帅; 魏仲珊
    • 摘要: 为探讨稻秸、玉米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效果及有氧稳定性,将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与紫花苜蓿、玉米粉进行混合青贮,30d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各项指标.结果 表明:保证适宜含水量的前提下,各处理组青贮饲料的V-score评分均较高,属于良好青贮饲料,而且可在开包后36h内保持较好的有氧稳定性.随着稻秸添加量增加,青贮料pH值、NDF含量显著升高(P<0.05),ADF、WSC含量呈增加趋势,RFV大幅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