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玉米粉

玉米粉

玉米粉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32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7151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农村养殖技术、农村实用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华东地区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等;玉米粉的相关文献由2142位作者贡献,包括祁国贤、不公告发明人、刘景圣等。

玉米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6 占比:1.7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7151 占比:98.25%

总计:47992篇

玉米粉—发文趋势图

玉米粉

-研究学者

  • 祁国贤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景圣
  • 陈杏爱
  • 刘青山
  • 郑明珠
  • 钟得文
  • 吴琴燕
  • 缪冶炼
  • 袁林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康广
    • 摘要: “我们这些木耳栽培选用的都是优质菌袋,辅料中的玉米粉、豆饼粉等都统一经过机器粉碎,更绵细,利于木耳生长。”近日,在黑龙江省东宁市绥阳镇绥西村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内,市黑木耳产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良武指着大棚中一排排黑木耳挂袋说。长期以来,黑木耳都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一定的益气强身、通肠活血功效,被誉为“食用菌之王”。
    • 孙丽娟; 胡学旭; 张妍; 李静梅; 王步军
    • 摘要: 分析不同粒径大小分布对不同淀粉含量全籽粒玉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选取淀粉质量分数66%~77%的玉米,通过小型实验磨研磨得到不同粒径的全籽粒玉米粉,研究粒径大小分布、主要成分、损伤淀粉等指标对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对其糊化能力、凝胶特性影响明显,特别是小颗粒粒径大小影响明显,但对回生老化特性影响不显著。平均粒径和小颗粒粒径越小、颗粒表面积越大时,越容易糊化,峰值黏度也越大,玉米粉间糊化能力差异越显著,总淀粉越多、脂肪和蛋白越少也越容易糊化,峰值黏度也越大;小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凝胶抗剪切能力越差,玉米粉间凝胶特性差异越明显,总淀粉和损伤淀粉含量升高、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也降低凝胶抗剪切能力;粒径大小与分布对玉米粉回生老化特性影响不显著,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增加、脂肪减少,提高凝胶回生能力。
    • 赵明坤; 裴成江; 余昌培
    • 摘要: 为了探索提高金荞麦和甜象草混合青贮品质的有效方法,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玉米粉作为添加料进行混合青贮比较。其中:甜象草与金荞麦的比例为60∶40;玉米粉添加比例为A组2%、B组4%、C组6%、D组8%(共4个试验组),对照组不添加。各组经60 d青贮发酵后取样进行感观评定和常规营养分析。结果:(1)感观评定综合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优等,其中试验组综合评分最高为19分,对照组评分最低为16分。(2)营养成分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总可消化养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粉可有效提高金荞麦和甜象草混合青贮的营养和品质,其中玉米粉添加比例为8%效果最好。
    • 罗红梅; 刘庆庆
    • 摘要: 玉米中含大量的直链淀粉,其黏性差、易结成凝胶体等性质是影响其深加工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售的玉米面条的玉米粉添加量为8%左右。玉米营养丰富,为增加玉米面条中的玉米含量,笔者通过试验研究得到加工玉米面条的最优配料比,玉米粉添加量可提高至29%。其工艺要点如下。
    • 王蓓蓓; 朱联旭; 李崇勇; 刘欣
    •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分析了影响玉米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依据GB 5009.111—2016第二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HPLC法检验并优化前处理条件。[结果]采用5倍稀释浓度提取1 h和3 mL/min的净化速度,能力验证样品中DON含量为571μg/kg,RSD为0.25%。[结论]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实施的NIFDC-PT-228《玉米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能力验证,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统计Z比分值为0.70,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细化完善了国标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操作,为广大检验检测人员提供参考。
    • 杨玉娜; 周家旭; 禚同友; 李凤林; 刘静雪; 谢天
    • 摘要: 以黑木耳粉、籼米粉、玉米粉、小米粉为主要原料,应用单螺杆两段挤出技术制得复合再生营养米,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黑木耳粉粒度、水分添加量、一段挤出温度、二段挤出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通过质构仪对黑木耳玉米复合营养米和盘锦大米进行物性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黑木耳玉米复合营养米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黑木耳粉粒度125μm、水分添加量20%(以混合粉质量计)、一段挤出温度150°C、二段挤出温度90°C。通过对黑木耳玉米复合营养米及盘锦大米进行胶黏性、弹性、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6项物性测定试验,证明最佳工艺参数所制得黑木耳玉米复合营养米符合营养需求、口感细腻、米粒饱满均匀、胶质浓厚。
    • 赵飞
    • 摘要: 为了采用微波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检测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采用甲醇作为萃取溶剂对玉米粉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微波萃取,通过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在负离子扫描条件下,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在质量浓度5~2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9,平均回收率在84.3%~9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5%~4.06%(n=6),检出限为3.0μg·kg^(-1)。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等优势,适用于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分析。
    • 张聪
    • 摘要: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系列问题食品,其中包含5家食品企业用低价木薯粉和玉米粉混制冒称“红薯粉条”“山药粉条”等造假掺伪乱象。最终,当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事原料及产品,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负责人全部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并出台了相应的整治工作方案。此次事件,使“食品真实性”问题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 谢燕妮; 陆有飞; 王英群; 雷国华
    • 摘要: 研究不同添加物下莪术茎叶的青贮品质,旨在挑选出莪术茎叶青贮的最佳添加物及比例。试验将新鲜的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茎叶(含水量为63.46%)锄短处理后,随机分组,分别添加10%(百分比均为鲜样中占比,下同)玉米粉、10%麦麸、5%糖蜜进行青贮调制。青贮50 d后,测定青贮莪术茎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添加10%玉米粉、10%麦麸、5%糖蜜后,青贮莪术茎叶的感官品质(酸香味、质地及pH值)改善,总评分排序为:5%糖蜜组>10%玉米粉组>10%麦麸组>对照组;粗脂肪(EE)和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5%糖蜜组最好,10%玉米粉组和10%麦麸组次之,对照组最差;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单宁(T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无显著变化,其中10%玉米粉组和5%糖蜜组的对降解粗纤维效果较好,10%麦麸组次之,对照组最差。综合分析可知,添加10%玉米粉和5%糖蜜对提高莪术茎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效果最佳,其次是10%麦麸,无添加的效果最差。
    • 马蕾; 梁建芬
    • 摘要: 为拓宽玉米粉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该研究以玉米粉为原料,研究了发酵处理对其色泽、水合特性、热力学特性等的影响,并从淀粉结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纯培养、植物乳杆菌甜酒曲两者的混合发酵剂和不同发酵条件的处理,对玉米粉的加工特性影响明显。与对照处理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处理24h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的水结合能力、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膨胀势,分别为9.87%、10.7%、35.2%和13.0%。先接入甜酒曲发酵12 h再接入植物乳杆菌,总发酵时间36 h可使玉米粉的亮度提高7.41%,混菌发酵玉米粉的吸水性、膨胀性比植物乳杆菌单菌种发酵有所增加。与对照处理相比,植物乳杆菌发酵玉米粉24h使焓值降低25.8%,先接入甜酒曲发酵12 h再接入植物乳杆菌进行混菌发酵比植物乳杆菌单菌种发酵可增加原料的焓值。发酵处理后玉米粉的粒径显著减小,淀粉的官能团位置并未发生改变,但会影响分子排列的有序度和双螺旋度,电镜分析显示发酵破坏了淀粉粒结构的完整性,颗粒表面出现孔洞和裂纹,混合发酵的影响更大。发酵处理会影响玉米粉的加工特性,其变化同淀粉的变化密切相关。应用发酵技术处理玉米粉以改变其水合特性将为更加合理地在食品领域应用玉米粉提供新的思路。从水合特性的角度看,发酵处理后的玉米粉将可更好地应用于焙烤食品、面条、搅团、玉米糊等食品中,进一步拓宽玉米粉在食品领域的用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