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萃取器
离心萃取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原子能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961140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国金属通报、流体机械、核科学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等;离心萃取器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段五华、周秀珠、周嘉贞等。
离心萃取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61140篇
占比:100.00%
总计:2961225篇
离心萃取器
-研究学者
- 段五华
- 周秀珠
- 周嘉贞
- 于文东
- 张成群
- 玄浩
- 包福毅
- 王建晨
- 朱大和
- 陈靖
- 张志庚
- 方军
- 晏太红
- 李传博
- 李凤歧
- 李慎文
- 郑卫芳
- 左臣
- 李京莲
- 李星文
- 何向明
- 冯孝贵
- 卓培忠
- 叶春林
- 唐课文
- 张宇
- 张德友
- 张盼良
- 曹烁
- 李传祥
- 李凤岐
- 杨明德
- 王树威
- 王胜
- 陈崔龙
- 陈道林
- 何培炯
- 叶玉星
- 叶钢
- 吴冠民
- 周从山
- 姬连敏
- 宋富根
- 宋雪雪
- 张利诚
- 彭小五
- 徐世平
- 徐超
- 文平
- 时东
-
-
高明媛;
边伟
-
-
摘要:
后处理PUREX流程钚纯化循环是纯化和浓缩钚的工艺步骤,萃取设备是钚纯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后处理厂含钚料液的分离和净化效果。后处理工艺流程中,处理含有放射性料液时可以使用的萃取设备主要有:脉冲萃取柱、混合澄清槽和离心萃取器。本文比较了三种设备的性能,总结了其特征和技术成熟度,并结合钚纯化循环各步骤的萃取特点和萃取要求,分析出各步骤适宜选取的设备形式。
-
-
刘威风;
高艳芳
-
-
摘要:
简要概述了废润滑油再生的方法,并介绍了离心萃取器的工作原理及离心萃取精制润滑油的原理。通过168 h的连续中试试验,萃取精制的基础油满足Ⅱ类油的指标要求,得出离心萃取器可在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进行推广应用。
-
-
段五华;
王澄谦;
郑强
-
-
摘要:
由于离心萃取器的结构和流体流动较复杂,采用传统的实验难以准确获得其混合区内流场分布特性,为此,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自由表面模型开展了70?mm离心萃取器混合区内气-液两相流的CFD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区轴向截面上气-液两相分布为气体在环隙上部,而液体在环隙下部,且两相之间存在自由液面;随转速增大,环隙内自由液面高度减小,混合区中的主要漩涡变小;随入口水相流量(速)增大,环隙内自由液面高度增大,主要旋涡变大,而固定叶片区中的旋涡数量增加,旋涡变小.所有这些结果有助于准确认识离心萃取器中的流体流动特性,从而实现其科学设计和运行调控.
-
-
李勇宾
-
-
摘要:
本文以初步沉淀除杂后的硫酸镍溶液为萃原液,以镍皂后P204有机相为萃取剂,采用离心萃取器进行12级离心萃取.按照流量比O/A=3:1,在通量为0.4m3/h,频率为25Hz的最佳条件下,萃取11级时金属Mn、Cu、Zn的萃取率皆可达到99.9%以上,达到萃取分离要求.
-
-
-
赵皓贵;
李峥;
于婷;
李晴暖;
张岚
-
-
摘要:
钍基核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的发展倾向于酸式进料,单循环.基于30级Φ10 mm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台架系统,对酸式进料、单循环Thorex流程工艺进行台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全流程钍回收率为99.994%,铀回收率为99.30%,钍中去铀分离因子SFU/Th为1.5×102,铀中去钍分离因子SFrhu为2.2×10 4.增加1B工艺段(钍铀分离段)补萃级数应可以进一步提高铀回收率.%The one-cycle acid Thorex process is recommended for thorium-based fuel reprocessing.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orex process was performed by 30 stages Φ10 mm centrifugal extr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of Th and U are 99.994% and 99.300%,respectively.The SFu/Th and SFTh/U are 1.5 × 102 and 2.2 × 104,respectively.A higher recovery of U should be attained if the stages for supplement extraction of 1B section are increased.
-
-
郑楠;
于震;
徐梦恬
-
-
摘要:
本文使用0.3mol/LP2O4+0.1mol/LTRPO+磺化煤油作为萃取剂,5%Na2CO3水溶液作为反萃取剂,利用离心萃取器,采用萃取法,对电位滴定后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结果表明,萃取流比O:A=1:4,反萃取流比O:A=1:1,反萃取温度为60°C时,铀的总收率为98.41%.实验证明萃取剂可循环使用.
-
-
左臣;
李传博;
晏太红;
郑卫芳;
袁中伟;
曹智;
孙雪梅
-
-
摘要:
The high specific activity of fast reactor MOX spent fuel will leads to serious solvent degradation ,so the contact time needs to be shorten .A rig trial of U and Pu co‐recovery process was performed in centrifugal conta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tact time in single stage is 20 s ,the yields of U and Pu in extraction‐scrub process are higher than 99.99% , respectively , and the yields of U and Pu in co‐stripping process are 99.99% and 99.94% ,respectively .The risk of the third phase gener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Pu can be prevented .%由于快堆M OX乏燃料放射性强,需要缩短停留时间以降低溶剂辐解,本工作以离心萃取器为萃取设备,在短停留时间下进行了快堆M OX乏燃料后处理铀钚萃取洗涤‐共反萃工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在单级停留时间约20 s 时具有良好的铀钚收率,萃取洗涤过程中铀和钚收率均大于99.99%,共反萃过程中铀和钚收率分别为99.99%和99.94%;同时能有效防止第三相的形成,避免钚的聚合沉淀。
-
-
王胜
-
-
摘要:
利用离心萃取器研究硫酸体系中P507和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效果.结果表明,P507和P204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对镍钴的分离存在正协同效应,在有机相组成Vp507∶VP204为3∶2,Vo∶VA为1∶1,水相酸度为0.2 mol/L,流通量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条件下,钴的二级逆流萃取率为95.8%,βCo/Ni为5 680.负载有机相用2 mol/L的H2SO4溶液2级逆流反萃,Co2+的反萃取率为93.5%,反萃液中的钴离子浓度为12.6 g/L.
-
-
-
王寅;
颜岑峰;
姜超
- 《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于核用(Φ)20型离心萃取器的仪器参数设置及水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固定所研究的轻、重相为水-正己烷两相体系,通过改变蠕动泵转速(rpm,正比于入口流速)和控制器电压(V,正比于离心筒转速)这两个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基于实验结果,总结出仪器参数与水力学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而拟合出水-正己烷两相的回归方程.本文对于该参数-性能方程进行了上机检验,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5%,利用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一定范围内离心萃取器的水力学性能,较为简单地计算出两相流速、相比等工艺参数,为最佳萃取条件的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
-
-
赵皓贵;
李峥;
李晴暖;
张岚
- 《第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以1A、1B联动,1C独立的方式,利用多级Φ10mm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对德国E.Zimmer,E.Merz等人所推荐酸式进料的单循环Thorex流程工艺进行台架实验验证.rn1.瞬时样分析rn 瞬时样分析表明,1AW中Th,U浓度逐步降低,均在约1h平衡,平衡后Th浓度约2ppm,U浓度约0.02ppm.1BT中Th,U浓度逐渐升高,分别在120min,60min达到平衡,平衡后U浓度约2ppm.1CF中U浓度逐步升高,在75min达到平衡,平衡后Th浓度约为1ppm.1CU中U约在30min平衡,CU中Th浓度偏高,这是由于1C段的实验是在1A段的离心萃取器上进行的,1A段中Th浓度基体较高,造成Th的污染。故1CU中Th的评价以1CF中Th为准,1C槽对U反萃效率的评价是有效的。1CW中平衡U浓度约为0.08ppm.rn2.各级样分析rn 高相比(O/A)可以提高HNO3和金属离子的萃取因子。当引入盐析酸1AT后,可观量的HNO3被萃取,使得整个1A工艺段有较高的HNO3浓度,保证了Th,U的回收且水相HNO3浓度特别高的几级位于萃取段,钍浓度较低,避免了Th三相的生成。Th,U基本被萃入有机相后走向1B段中。1A段U分配比高于Th分配比约一个数量级,水相HNO3浓度对Th,U分配比影响最显著。洗涤段有若干级Th分配比小于1,但较高的流比(O/A)提高了Th萃取因子,保证了Th的回收。1B段利用一定HNO3浓度下Th, U分配比差异实现二者分离。由于有机相中HNO3被反萃至水相,导致1B补萃段酸度略高于1B反萃段酸度。Th基本被反萃至水相中,U基本随有机相走向1C段。相比于Th浓度在反萃段的下降趋势,U浓度在补萃段的下降趋势稍平缓,故需要多级传质才能使U降低至较低水平。1BT中约有2ppm U,说明1B段补萃级数(目前为7级)偏少,应增加1-2级。1C段利用稀酸反萃回收U。1C段中HNO3主要来源于1CF有机相中的HNO3,故CF进料级(C8酸度较高,其他级酸度较低。HNO3浓度对于U分配比影响显著,C8级U分配比为0.46,其他级为0.02-0.05.1C段U反萃效率较高,需4级即可基本反萃完全,1C段可适当降低1CX/1CF流比,以得到浓度更高的1CU.全流程Th回收率为99.99%,U回收率为99.30%,Th中去U分离系数为147,U中去Th分离系数为22388.1B段补萃级数偏少,导致2ppm U走向Th产品,使得U收率和钍中去铀分离系数偏低。1B段补萃级数应增加1-2级。总的来看,酸式进料的单循环Thorex流程钍铀回收及分离都问题不大。
-
-
-
Duan Wuhua;
段五华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离心萃取器依靠离心力完成两相混合液分相,具有许多优点,在核工业中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别介绍了我国实验规模和中试规模核用离心萃取器的主要参数,分别综述了它们的研制进展,其中,实验规模核用离心萃取器的研制进展包括模块化设计、组合壳体结构、取样系统和转速测控系统,中试规模核用离心萃取器的研制进展包括永磁联轴器、模块化设计、高可靠性驱动系统、级联稳定运行保障措施.本文也分别介绍了实验规模和中试规模核用离心萃取器在我国高放废液分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总之,我国核用离心萃取器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在我国核工业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冯孝贵;
朱晓文;
王建晨;
宋崇立
- 《2005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经验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进行了用异丙氧基杯[4]冠-6正辛醇从高放废液中去除铯的离心萃取器台架实验,料液为经过TRPO流程处理后去除锕系元素后废液(约为稀释3倍的模拟高放废液),料液的硝酸浓度为1mol/L.经过6级萃取,2级洗涤,铯离子的去除率为99.23%,经过7级反萃,99.4%的铯被反萃;废液中铯的去污系数为116,超过了铯的去污要求,此流程简单易行,可以满足高放废液中铯的分离要求.为了达到萃取剂复用目的.应该增加用后有机相洗涤步骤.
-
-
桑长源
- 《第九届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介绍用溶剂萃取法达标治理有机化学工业废水,其优点是适于深度提取和分离,用增加萃取级数的方法,可以方便地最终使有机化学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所选用萃取剂为N-235,A-1416属无毒,无二次污染,易生物降解.设备选用圆筒式离心萃取器或混合澄清槽,工程造价低,易于上马.
-
-
张贵清;
关文娟;
张启修;
肖连生;
李青刚;
曹佐英
- 《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科技报告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工业实际钨矿苏打浸出液在离心萃取系统中进行了季铵盐直接萃取钨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过程运行稳定;当料液中Mo/WO3在4%左右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WO3的萃取率大于97%,反萃液WO3浓度大于160g/L,杂质P、Si的除去率大于97%.长期运转试验表明,有机相在累计运转1 000 h后萃取-反萃取性能保持不变.试验结果为碱性介质萃取钨新工艺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
-
张贵清;
关文娟;
张启修;
肖连生;
李青刚;
曹佐英
- 《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科技报告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工业实际钨矿苏打浸出液在离心萃取系统中进行了季铵盐直接萃取钨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过程运行稳定;当料液中Mo/WO3在4%左右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WO3的萃取率大于97%,反萃液WO3浓度大于160g/L,杂质P、Si的除去率大于97%.长期运转试验表明,有机相在累计运转1 000 h后萃取-反萃取性能保持不变.试验结果为碱性介质萃取钨新工艺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
-
张贵清;
关文娟;
张启修;
肖连生;
李青刚;
曹佐英
- 《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科技报告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工业实际钨矿苏打浸出液在离心萃取系统中进行了季铵盐直接萃取钨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过程运行稳定;当料液中Mo/WO3在4%左右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WO3的萃取率大于97%,反萃液WO3浓度大于160g/L,杂质P、Si的除去率大于97%.长期运转试验表明,有机相在累计运转1 000 h后萃取-反萃取性能保持不变.试验结果为碱性介质萃取钨新工艺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
-
张贵清;
关文娟;
张启修;
肖连生;
李青刚;
曹佐英
- 《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科技报告会》
| 2009年
-
摘要:
采用工业实际钨矿苏打浸出液在离心萃取系统中进行了季铵盐直接萃取钨的连续运转试验.结果表明,过程运行稳定;当料液中Mo/WO3在4%左右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WO3的萃取率大于97%,反萃液WO3浓度大于160g/L,杂质P、Si的除去率大于97%.长期运转试验表明,有机相在累计运转1 000 h后萃取-反萃取性能保持不变.试验结果为碱性介质萃取钨新工艺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