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州市

福州市

福州市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747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22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368篇;相关期刊2042种,包括人民政坛、炎黄纵横、东南置业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第27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福州市的相关文献由519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榕生、林文、陈松林等。

福州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22 占比:94.62%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69%

专利文献>

论文:368 占比:4.69%

总计:7844篇

福州市—发文趋势图

福州市

-研究学者

  • 陈榕生
  • 林文
  • 陈松林
  • 林晨昱
  • 阮孝应
  • 陈世平
  • 林竹
  • 福建省人民政府1
  • 郑高
  • 无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文山; 韦素琼; 陈松林; 游小珺
    • 摘要: 城市协调发展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路径。从县市空间尺度出发,分别构建产业系统、人口系统、空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2005—2020年福州市各县区产业、空间、人口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福州市各县区“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等级与时空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福州市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发展水平不均衡,并逐渐呈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2)从时间序列来看,福州市“产业-人口-空间”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演变,各区县总体呈向上发展趋势,但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福州市各区县耦合协调度水平与区域中心性呈强相关性。
    • 王瀚炜; 钟晓辉; 郑霄雁; 彭仙娥
    • 摘要: 目的分析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9月30日福州市境外输入的COVID-19病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福州市共报告境外输入病例315例,其中确诊病例95例,无症状感染者220例。确诊病例中,轻型病例9例,普通型病例86例;男∶女=2.28∶1;年龄以21~40岁为主;职业以工人、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2020年第11—13周福州境外输入病例疫情为第1个高峰,以确诊病例为主;2020年第25周以后进入常态化流行期,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病例从入境到首次检出阳性时间间隔为0.5(0.5,4)d;确诊病例从入境到出现症状时间间隔为3.5(2,8.75)d;病例从入院到出院时间间隔为17(15,29)d。病例来源地涉及5个大洲29个来源国家或地区,入境后目的地遍布我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在发现途径方面,入境海关发现198例,集中隔离点日常监测发现106例,居家隔离监测发现10例,主动检测发现1例。结论福州市境外输入COVID-19疫情保持在较低的流行水平,未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引起本地关联病例的现象,说明福州市现有的疫情防控策略合理有效。
    • 吴嘉丽; 骆培聪; 叶珊珊; 苏小明; 郑佳铃
    • 摘要: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 李白蕾; 原浩
    • 摘要: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尽心尽责为人民履职。”福州市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福建福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华明这样说。自当选福州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尽心履职,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言献策。
    • 林卓娅; 张正绵; 李跃平; 连颖菁; 周进福; 李国波; 许金榜
    • 摘要: 在对“十三五”期间福州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熵权法计算卫生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各县区的综合指数差距有所缩小,空间集聚现象缩小,但卫生资源集中在鼓楼等中心城区的总体特征没有改变。因此,福州市应加强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调整医疗卫生机构的空间分布,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 涂多扬
    • 摘要: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研究城市夜间旅游发展,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夜间旅游是新时代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夜间旅游的研究有助于为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提供新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福州市在发展夜间旅游过程中已经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本文通过对其体系的建构分析,总结经验,为其他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李倩; 吴雅华; 李佳芯; 刘燕; 刘兴诏; 黄柳菁
    • 摘要: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镇街尺度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匹配和聚集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分区方案和管理策略,以期为福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指导。研究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各镇街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现出由边界向城中心递减的趋势,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未有镇街落于好本底-高需求型,60.78%镇街落于差本底-高需求型,15.69%镇街落于差本底-低需求型,23.53%镇街落于好本底-低需求型。3)各镇街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自相关关系呈负相关且以低-高或高-低聚集为主,其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27(基本平衡)。4)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划分为城市生态斑块修复型、绿地生态节点重构型和生态源地网络连通型3大类型6个分区。总体上提出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加强城市绿地基础设施建设、重构节点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的策略。
    • 刘燕; 王圳峰; 吴雅华; 李倩; 刘兴诏; 黄柳菁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对于分析生态系统职能构成及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0—2020年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十年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并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影响因素以及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近年来呈放缓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是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一项中指标变化最大的用地类型,变化最小的用地类型为农田。(2)2010—20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小幅度较往年放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中,森林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最大价值,为250.95×10^(8)元(2020年);不同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是占比最大的一项,文化服务为占比最小。(3)2010—2020年间,福州市的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均在-1与0之间,且表现出小幅度增长的趋势,表明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生态发展仍处于回退状态。旨在保护福州市生态发展和促进土地合理规划应用,为福州市将来优化城市布局建设和推动生态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宁春娇; 罗诗婕; 李倩云; 黄启堂
    • 摘要: 该研究以福州河南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法计算支付意愿值,并利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9.12%的受访者有支付意愿,人均支付金额为71.25元(1次性支付)。(2)对城市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的了解程度、居住时长、平均每天在公共区域的活动时长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对现状景观满意度和受访者年龄与支付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影响。(3)受访者受教育水平和月收入水平对支付金额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对城市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的了解程度、现状景观满意度、受访者年龄与支付金额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城市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为政府引导居民参与老旧居住区景观改造提供决策参考。
    • 林帆; 谢晶; 黎瑾; 杨林鹏; 谢祥财
    • 摘要: 以道路通行效率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格局对其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基于ArcGIS10.6软件,采用网络分析法分析福州市仓山区内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情况。结果表明:在绿地布局上,仓山区绿地平均面积低于居民需求,且绿地碎片化严重;在可达性方面,福州市仓山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较差,城市居民以步行方式能在30 min内到达公园的占比<1/2;福州市仓山区公园绿地分布集中于中北部,各区域到达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差距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