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5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21358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由17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玲、唐风雷、陆人杰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1358 占比:99.91%

总计:822096篇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文趋势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研究学者

  • 刘晓玲
  • 唐风雷
  • 陆人杰
  • 金陈进
  • 向圣锦
  • 吕林
  • 周建强
  • 周立军
  • 孙京华
  • 孙祖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妍妍; 贺玲; 郭晶晶
    • 摘要: 目的:观察复明地黄汤辅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27眼)和观察组(25例28眼)。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明地黄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9.29%、常规组74.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及眼底改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复明地黄汤辅治CSC疗效较好且安全。
    • 姚昱欧; 赵明威
    • 摘要: 35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半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既往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行4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初诊查体: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3,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5,双眼角膜清,可见白色尘状KP,余前节正常。双眼玻璃体混浊,可见炎性细胞,左眼较右眼明显。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右眼黄斑中心凹下合并少量视网膜下液,脉络膜厚度321μm,左眼脉络膜厚度357μm。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双眼视盘晚期强荧光伴渗漏,右眼黄斑区及左眼视网膜血管晚期荧光渗漏。初步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为查找病因行全身检查未发现结节病、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等指标异常。眼内液检查仅提示轻度眼内炎症反应。予以试验性口服激素治疗,2周后双眼炎症反应消失,双眼玻璃体腔清亮,右眼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鉴于激素治疗有效,且未造成中浆病情复发或进展,考虑患者既往“慢性中浆”的诊断可能为误诊。通过反复询问既往病史及追踪既往病例资料,发现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初诊时眼底照显示双眼黄斑区环形点状黄白色病灶,OCT图像显示双眼对称性视网膜下液,并合并少量高反射物质堆积。且患者为体检发现双眼黄斑区异常,但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考虑患者可能为Best病,行基因检查及眼电图(EOG)检查确诊,更正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Best病。而患者于当地医院行4次抗VEGF治疗后病情并未好转,并且在末次治疗后1周出现双眼玻璃体混浊,考虑为和抗VEGF治疗相关的迟发性葡萄膜炎反应。讨论体会:对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的患者,在检查结果和诊断有矛盾之处要保持怀疑,详细询问既往病史,积极追踪原始资料,寻找诊疗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 王春燕; 王成虎
    • 摘要: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CSC诊疗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36例(36眼)CSC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18眼)。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治疗,研究组在视网膜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迈之灵(每次2片、每天2次)口服,2组患者均随访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总有效率,并通过OCT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范围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4.44%(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12周视网膜脱离面积分别减小(126.79±16.63)、(198.52±11.3)μm^(2),对照组患者治疗4、12周视网膜脱离面积分别减小(85.54±12.23)、(134.38±10.11)μm^(2),2组患者治疗4、12周视网膜脱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CSC患者可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有效率。OCT能客观、定量地进行黄斑部细微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对CSC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价值。
    • 万婧雯; 李翔; 韩明江; 易文华
    • 摘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临床常见病,易于复发,治疗棘手。李翔教授认为“肝脾不调”为其主要病机,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选四逆散加减,获效显著。
    • 孙晓晶; 刘玉莲
    • 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2周前肌肉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后出现视物模糊,未予治疗,1天后症状自行消失,4天前再次肌肉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后出现视物模糊,伴视物变色,症状不改善,于2020年9月17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入院治疗。入院后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 0.25,-2.00 DS;左眼 0.4,-1.75 DS。眼压:右眼13 mmHg, 左眼12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
    • 沈志军; 沈琳; 王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以来收治的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29例3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因视力下降就诊,眼部检查显示单眼或双眼视网膜脱离。在36只患眼中,有4只患眼曾被误诊为葡萄膜炎,2只患眼曾被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患眼曾被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患眼曾被误诊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误诊率为22.2%(8/36),误诊时间1~6个月。眼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均有双眼睫状体渗漏。所有患眼均行四象限板层巩膜切除联合部分全层切除术,切除巩膜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视网膜脱离一般术后1周~5个月逐渐复位。结论掌握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的医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 范文娜; 魏伟; 宋玉杰
    •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因眼部炎症指征误诊为葡萄膜炎的双眼慢性CSC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辅助检查、试验性激素治疗及停激素改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确诊为CSC。结论:激素相关性CSC常见于双边、非典型性CSC,治疗上应禁用激素,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围绕“湿”与“虚”治以健脾除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
    • 康紫薇; 张妍春; 王睿; 任秀瑜
    • 摘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是第四位最常见可能导致视力损害的获得性视网膜疾病,近年被认为是脉络膜肥厚谱系疾病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发展是导致CSCR患者长期随访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其重要并发症。关注CSCR患者伴发CNV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影像学特征,及时给予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包括眼底自发荧光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SS-OCT及OCTA多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眼科医生更快地发现这类疾病并作出正确诊断,尤其是OCTA的应用有利于临床发现更多的CSCR伴发CNV。光动力学疗法及抗VEGF治疗目前已应用于很多CNV相关疾病的治疗,但对于CSCR所继发的CNV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就CSCR继发CNV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朱懿行; 冯燕兵; 邓超; 翁文庆
    • 摘要: 翁文庆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对分期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具有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兹将翁老师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病因病机中浆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视瞻有色”范畴,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忧思过度,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与肝、脾两脏相关。
    • 李鑫; 刘茂雄; 杨兰; 胡庆华
    • 摘要: 目的观察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不同病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间在我院眼底病科就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3例(33眼),其中发病半月以内的急性期患者16例(16眼),发病3月以上的慢性患者17例(17眼),观察比较其接受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前、治疗后1月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总黄斑体积(TMV)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月CMT急性组(337.19+62.96)um和慢性组(409.76+87.97)um,TMV急性组(7.72+1.04)mm^(3)和慢性组(8.77+1.29)mm^(3)与治疗前CMT急性组(485.38+151.44)um和慢性组(468.41+115.89)um,TMV急性组(10.13+2.11)mm^(3)和慢性组(9.77+1.87)mm^(3)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急性组CMT、TMV与BCVA改善均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对于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短期内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急性期患者短期内疗效优于慢性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