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祠庙

祠庙

祠庙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寻根、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祠庙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晓辉、刘正刚、施蛰存等。

祠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99.4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57%

总计:176篇

祠庙—发文趋势图

祠庙

-研究学者

  • 丁晓辉
  • 刘正刚
  • 施蛰存
  • 杜芝明
  • 段玉明
  • 王渭清
  • 王琛发
  • 蔡惠茹
  • 解维汉
  • 谢国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志鸿
    • 摘要: 明代南赣地方社会动乱不安,作为社会治理的手段之一,南赣巡抚在此建立了许多儒学与祠庙。按照祭祀对象所宣扬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理念,祠庙又可分为忠义祠与阳明祠,忠义祠塑造的是南赣地方士民对于明王朝“忠”的情感,儒学和阳明祠则更侧重于塑造“礼”这一儒家道德。前者构建的是政治上对于国家的认同,后者构建的是文化心理上对于国家的归属,都是促进南赣地方融入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手段。在儒学与祠庙的修建过程中,南赣地方社会和明王朝的接触融合日益加深,忠义礼教渗透也日益强烈。
    • 阮丽斌
    • 摘要: 清代,豫西地区盛行着多种类型的水神信仰.从山川神、龙神到人物神,凡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相关,就会有广大的信众,并为其立庙参拜.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水神信仰文化也别具特色,呈现出多元性、地域性、农事性、功利性和自发性等特征.而这些水神信仰折射出的人与区域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关系,是广大民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承载着豫西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 谢国先; 丁晓辉
    • 摘要: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伏波信仰相比较,海南民间的伏波信仰呈现出三点不同:其一,我国大多地区伏波庙主要祭祀马援,有的地方兼祀马援和路博德或有路博德专祠,而海南绝大多数伏波庙兼祀马援和路博德,仅少数伏波庙专祀马援;其二,伏波在唐宋时期是国家先贤、家族祖先,明清时期成为地方保护神,而在海南,伏波在唐宋时期是海神,明清时期既是先贤也是与海南普遍崇奉的峒主相类似的地方保护神;其三,中国其他地区和海南的伏波信仰总体而言均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但在前者,国家对正祀和淫祀的区分是决定因素,而在海南,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天妃信仰因福建、广东等地移民迁入而得以普及,使得伏波神格转化和信众逐渐减少。
    • 谢国先; 丁晓辉
    • 摘要: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伏波信仰相比较,海南民间的伏波信仰呈现出三点不同:其一,我国大多地区伏波庙主要祭祀马援,有的地方兼祀马援和路博德或有路博德专祠,而海南绝大多数伏波庙兼祀马援和路博德,仅少数伏波庙专祀马援;其二,伏波在唐宋时期是国家先贤、家族祖先,明清时期成为地方保护神,而在海南,伏波在唐宋时期是海神,明清时期既是先贤也是与海南普遍崇奉的峒主相类似的地方保护神;其三,中国其他地区和海南的伏波信仰总体而言均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但在前者,国家对正祀和淫祀的区分是决定因素,而在海南,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天妃信仰因福建、广东等地移民迁入而得以普及,使得伏波神格转化和信众逐渐减少.
    • 杨莽华
    • 摘要: 古代的戏曲观演建筑经常出现在宗祠和宫庙等祭祀类建筑组群中,而这两种功能需求的产生和盛行并不同步,戏曲发展到引发舞台变革已经是元、明时期。戏曲被当作人神对话的媒介之一,顺理成章地走进祠庙,两种公众活动的汇合,带来建筑布局和空间特质的相应改变,一些年代更久远的祠庙中增设戏台、看楼等演出观演建筑,形成新的空间组合和建筑叙事。
    • 申童; 沈旸; 贾珺; 周小棣
    • 摘要: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领域界定方式是否只有围墙?其实,领域界定方式的选择也是营建中的重要一环.正如晋祠内十几处庙宇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的“墙”形成了不同感知度的“围”,祠庙的个性也基于此表现出来.庙宇之间以祭祀时的身体路径串联,相连的界面又围合出了没有“墙”的祠庙领域.本文借助晋祠分析传统建筑的“领域感”,为祠宇间的分界与关联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 陈浩
    • 摘要: 突厥人在信仰实践方面,除了萨满教、佛教和祆教之外,汉文史料中还提到突厥人“敬鬼神、信巫觋”.一般学者都把此处的“信巫觋”作为突厥人信奉萨满教的佐证,但就“敬鬼神”一俗而言,中外史家鲜有论及.本文从突厥碑铭中一个被多数语文学家误读的突厥语词bark入手,结合汉文史料的记载,重构了突厥人“敬鬼神”的这一信仰实践.实际上,bark的准确含义是“祠庙”,是突厥人“敬鬼神”的场所.祠庙里供奉的既可以是值得敬畏的敌人,也可以是本民族的英烈.这揭示出突厥人信仰的丰富性.
    • 徐红
    • 摘要: 湖南省江永县上甘棠古村先后存在过大约30余座祠庙,祠庙的供祀对象较为多样,涉及自然神、历史人物神、祖先神和佛教道教中的神等.崇祀的原则是有用,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祠庙的公共空间功能以祭祀为核心,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多样性、整齐性等特征.此外,祠庙还是儒学传承、休闲娱乐、文人齐集的公共空间.祠庙及其公共空间功能是村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亦是传统村落传承历史记忆的主要方式,构成传统村落精神世界的根基,在伦理教化、规范秩序、凝聚族众等方面深刻影响村民们的意识观念和日常行为.
    • 范丽琴
    • 摘要: 福州妈祖信仰是福州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致始于社会经济发展、海事活动频繁、海外贸易逐渐发达的宋代。明清时期,随着福州港地位的提升、福州航海事业的发达、海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以及郑和下西洋、册封琉球使者等海事活动的推动,福州妈祖信仰极为兴盛。民国以后,随着科学知识的发达,福州妈祖信仰有所衰落,但仍较为兴盛,时至今日,福州妈祖信仰仍绵延不绝。本文基于福州地方史料记载,重点考察福州主要海神信仰之.--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古代传播情况,以便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福州妈祖信仰民俗文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