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网络(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4348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瞭望、继续教育、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2004年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学术会议等;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树、余捷凯、俞瑞等。

神经网络(计算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4348 占比:99.98%

总计:724500篇

神经网络(计算机)—发文趋势图

神经网络(计算机)

-研究学者

  • 郑树
  • 余捷凯
  • 俞瑞
  • 刘伟
  • 吴拥军
  • 王开正
  • I·杉冈
  • 冯斐斐
  • 冯铭
  • 刘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祚钢; 吴敏; 叶喜林; 臧天龙; 吴海萍; 徐辉雄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以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全自动识别及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以其中320例为训练集、40例为验证集、40例为测试集。以人工智能(AI)系统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以深度学习(DL)卷积神经网络3D V-Net技术分割腰椎轴位CT图像中的椎体与椎间盘,并轴位重建椎间盘;以Dice系数评估分割精度。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AI重建图像及人工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AI分割骶椎椎体、L5椎体、L1~L4椎体及椎间盘的Dice系数分别为0.953、0.940、0.940及0.926,平均为0.940。针对测试集40例,采用腰椎螺旋CT数据经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完成197个椎间盘重建。2名放射科医师对197幅AI重建图像及人工重建图像的中位评分均为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评分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862[95%CI(0.778,0.946),P<0.001]。结论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卷积神经网络全自动识别及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令人满意。
    • 张群; 时克; 王宪波
    • 摘要: 目的构建可以用来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41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以再出血作为研究终点,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再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249例)和未再出血组(192例)。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者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有249例(56.5%)患者在1年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事件,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NR(AHR=1.566,95%CI:1.023~2.398,P=0.039)、NLR(AHR=1.033,95%CI:1.009~1.058,P=0.006)是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HB(AHR=0.769,95%CI:0.597~0.991,P=0.042)、Na(AHR=0.967,95%CI:0.936~0.999,P=0.044)、内镜(AHR=0.829,95%CI:0.743~0.926,P=0.001)及手术治疗(AHR=0.246,95%CI:0.120~0.504,P<0.001)是保护因素。利用上述6个独立影响因素,成功构建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https://wangxianbo.math.ink/PoRiEV-zq/index.html),其预测1年内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40~0.825),明显优于Cox回归模型的0.672(95%CI:0.622~0.722,P<0.001)、Child-Pugh评分的0.557(95%CI:0.504~0.610,P<0.001)和MELD评分的0.562(95%CI:0.509~0.616,P<0.001)。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个体化预测性能,可以作为临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风险评估工具。
    • 吴东; 柴伟; 刘星宇; 安奕成; 张逸凌; 陈继营; 唐佩福
    • 摘要: 目的 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髋臼假体型号算法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4.8±10.5)岁(范围33~72岁),左侧13髋,右侧17髋,均接受初次单侧THA.在完成髋关节图像手工标注的基础上,训练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对患者髋关节CT骨质进行分割,而后识别骨盆解剖标志位点,并对骨盆位置进行矫正并模拟安放髋臼杯,分别采用dice overlap coefficients(DOC)、平均误差等参数对上述步骤的精度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人工智能髋臼假体型号算法.并使用该算法与Orthoview二维术前规划软件分别对患者髋臼杯大小进行规划,将两组规划结果与已完成的实际手术结果进行比对,分别计算其符合率,从而回顾性验证本算法的规划效果.结果 在算法方面,与其他经典分割网络相比,G-net网络可更精准的完成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质的分割,DOC为92.51%±6.70%,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robustness),点识别网络平均误差为0.87个像素值.在临床应用效果方面,人工智能组完全符合率为96.7%(29/30),较Orthoview组的73.3%(22/30)高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5,P=0.011).结论 深度学习技术可精准分割患者髋关节CT图像,识别髋关节特征点,人工智能THA髋臼杯放置算法与传统二维术前规划方式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算法有望实现准确、快速的THA三维术前规划.
    • 王晓江; 刘伟; 陈宝珍; 何银珠; 陈燕坪; 陈刚
    • 摘要: 目的 基于基因组学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构建胃癌相关甲基化预测模型.方法 下载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胃癌基因突变数据、基因表达数据和甲基化芯片数据,进行特征选择,构建支持向量机(径向基核函数)、随机森林和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并在新的数据集中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 在3个模型中BP神经网络的检验效能最高(F1值=0.89,Kappa=0.6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3).结论 BP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分子检测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可以用于胃癌相关甲基化预测.
    • 田风选; 常健博; 陈亦豪; 魏俊吉; 冯铭; 王任直; 贺喜武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血肿分割算法对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的测量结果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颅内出血影像数据库129例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患者计352张CT影像(硬膜下血肿33例计104张影像、硬膜外血肿96例计248张影像),均采用手动分割、算法分割、多田公式3种方法对血肿体积进行测量,以手动分割作为“金标准”,分别与算法分割和多田公式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探讨血肿形态和边界对算法的影响.结果 与多田公式相比,算法分割的百分误差最小(23.62%),有94.89% (334/352)的测值在95%一致性界限(95%LoA)内,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但算法分割的波动范围更大,在不对称(P=0.000)和边界清晰(P=0.000)的血肿中表现更佳.结论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算法分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尚待进一步验证.
    • 汪昊; 陈东; 万涛; 赵艳丽; 孙中杰; 方微; 董方; 连国亮; 韩丽媛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中的辅助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保存的89例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标本组织HE切片,扫描成数字切片后进行人工标注,在标注区域总提取1 627幅中膜病变HE图像.结合一种改进的基于ResNet18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非炎性主动脉病理图像的4分类研究,并对模型应用进行检测.结果 4分类模型对中膜变性病理改变中最常见的平滑肌细胞核缺失病变的识别准确率、灵敏度及精确率分别为99.39%、98.36%、98.36%.弹力纤维断裂和/或缺失病变识别精确率为98.08%;层内型黏液样细胞外基质聚集病变识别准确率为96.93%.模型整体准确率为96.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可达0.982.结论 初步验证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在非炎性主动脉病变图像分类方面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病理医师诊断效率.
    • 胡莎莎; 朱永北; 董迪; 王蓓; 王驰; 周作福; 徐保平; 刘秀云; 彭芸
    •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胸部X线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诊断儿童不同病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 纳入1769例CAP患儿,根据病原学诊断分为病毒组(n=487)、细菌组(n=496)及肺炎支原体(MP)组(n=786),对比组间胸部X线征象的差异;将患儿以7∶1∶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对测试集患儿根据性别和年龄分为不同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基于胸部X线片分割全肺和病灶ROI,分别训练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通过混淆矩阵评估2种模型的整体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种模型诊断不同病原CAP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3组病变累及范围、受累肺组织密度改变特点、肺过度通气及空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肺模型及局部模型诊断不同病原CAP的准确率分别为61.85%及58.04%,精确度分别为63.77%及54.05%.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诊断MP性CAP的效能最佳,AUC分别为0.798及0.819;全肺模型诊断病毒及细菌性CAP的AUC均大于局部模型(P均<0.05).全肺模型和局部模型诊断测试集中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不同病原CAP的AUC、诊断高年龄亚组和低年龄亚组病毒性及细菌性CAP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高年龄亚组和低年龄亚组MP性CAP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CNN模型诊断儿童不同病原体CAP的效能较好;全肺模型优于局部模型,2种模型均对MP性CAP诊断效能最佳.
    • 刘芳欣; 王洲; 任永凤; 李健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癌症之一,早期筛查、诊断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海量医学影像数据的累积及新算法的不断出现,乳腺超声领域中人工智能(AI)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乳腺超声AI可自动识别成像信息并定量评价,更准确、快速地诊断乳腺疾病.本文对AI在乳腺超声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汪奇; 刘尚全
    • 摘要: 背景 现阶段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较多,亟须开发简单、有效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评估工具.目的 依据多项指标构建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并验证其预测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3627例,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检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2196例(观察组),未检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143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脂肪肝发生情况并据此构建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从3627例T2DM患者中随机选取302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其余600例患者作为测试集,验证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舒张压、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有饮酒史者所占比例、饮酒量、直接胆红素、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HOMA-C肽指数、严重脂肪肝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收缩压、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球蛋白、总胆汁酸、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年龄、吸烟量大于对照组,病程、吸烟时间、饮酒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小球滤过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脂肪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临床实际,将上述49项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构建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上,Logistic模型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59%,而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隐藏层数为3时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76%.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评估工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