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341835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低碳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等;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五虎、周永斌、王海桥等。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41835 占比:99.97%

总计:341931篇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发文趋势图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研究学者

  • 刘五虎
  • 周永斌
  • 王海桥
  • 姚军军
  • 李伦
  • 王国兴
  • 谢永江
  • 黄继业
  • 刘运泽
  • 崔兆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宏
    • 摘要: 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尤其是在无砟轨道技术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我国无砟轨道技术自主创新的产物,在当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体系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此,文章针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实施、质量控制及实际施工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希望能给予相关施工一些启发。
    • 宋作栋
    • 摘要: 本文依据CRTSⅢ型板式底座混凝土结构,结合济青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裂纹产生的特征,分析混凝土56d收缩率和早期水化热对底座混凝土的影响,总结出影响混凝土底座裂纹产生的因素,从混凝土配比、材料选用、浇筑时间段、养护方式比选等方面,进行优化工艺措施来控制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 耿冬梅
    • 摘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目前施工技术,存在底座线形控制不理想、轨道板翘曲、自密实混凝土层离缝、钢轨精调次数多、施工完成后扣件更换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结合我国智慧铁路发展需要,对底座自动寻迹施工技术、轨道板智能化精调技术、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质量监测技术、钢轨精调和精调信息化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铺装技术及配套关键设备,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板式无砟轨道关键工序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 苏乾坤; 何宁; 庞玲; 王育恒; 卢野
    • 摘要: 基于既有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体系,针对400 km/h高速铁路的运营条件,本文建立路基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梁体和梁板模型,在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及基础变形作用下,从静力学角度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列车荷载作用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可适应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动载系数的变化;(2)在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及基础变形的综合作用下,负温度梯度更不利于轨道部件的垂向变形,较大的基础沉降会引起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板出现脱空现象,在列车荷载冲击作用下将使自密实混凝土层不断的拍打底座板,应严格控制不均匀沉降的幅值不超限,建议对沉降曲线的曲率变化提出控制标准。
    • 王伟华; 罗磊
    • 摘要: 在长期服役状态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离缝尤为突出。为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离缝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离缝状况下的轨道受力情况,提出离缝影响指数IEI,并基于德尔菲法获取各类离缝损伤权重,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评估体系。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板边、板中,板端离缝对无砟轨道的受力与位移影响更为显著;宽度大于350 mm及长度大于1000 mm的离缝轨道板横向拉应力达到最大值3.589 MPa,在实际工程中应重点关注;离缝影响指数IEI与模型计算结果规律一致。
    • 李路遥
    • 摘要: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调传统作业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受工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强。为提高无砟轨道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研发了可远程控制,具备自动化测量、轨道板姿态调整量计算、轨道板几何形位自动调整的轨道板智能精调系统,其由测量子系统、伺服驱动子系统、管控平台等部分组成。运用精调测量手簿实现了远程无线控制全站仪进行精调测量,实现了以轨道板铺设精准三维坐标为驱动的轨道板智能精调作业。提出轨道板的三相精调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精调的稳定性。构建精调管控平台,实现了精调全过程的监控、分析,为精调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该系统相比传统工艺在施工效率、精度方面具有明显提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施工智能化水平,对建设智能高速铁路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 李路遥; 谭社会; 李传勇
    • 摘要: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单元分块式结构,已成为我国300 km/h及以上高速铁路主要轨道结构形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是保障列车运营舒适性的关键。为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全过程实现几何形位控制,为列车提供高速、稳定、舒适的运营条件,在设计、制造、施工3方面进行研究。在设计阶段采用布板软件实现纵向、平面布板方案智能生成;在制造阶段依据轨道板生产流程,研发了配套的模具、工装、软件,实施自动化测量、自动化管控,以信息化手段保障轨道板承轨台制造精度;在施工阶段采用施工控制软件动态修正轨道板几何形位、实施无砟道床分层控制,可有效提升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该技术先后应用于昌赣、商合杭、合安等高速铁路,在无砟道床结构控制、精调平顺指标控制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张晓东; 翟浩君
    • 摘要: 无砟轨道BIM模型是BIM在铁路轨道工程各阶段应用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基于建筑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不能满足无砟轨道建模需求.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及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族的创建和参数的获取方法以及快速建模系统的实现技术.提出轨道结构单元概念,作为族的基础和无砟轨道建模的单元,分析其参数并归纳为基本参数和适配参数,有利于实现建模的参数化和无砟轨道与线形、线下结构的精确适配;提出轨道结构单元族的创建方法及实例化参数的获取方法;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快速建模程序,可实现实时参数化生成线路分段模型,相对人工建立并存储模型的方法,存储量小,无需一次全部加载,对硬件性能要求低,工作效率高.
    • 孙旭; 赵才友; 王平
    • 摘要: 考虑橡胶类黏弹性材料的频变特性,基于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实测复模量得到橡胶减振垫动刚度.在此基础上,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减振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橡胶减振垫采用常量和频变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自振特性,并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板的振动理论与有限元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橡胶减振垫复模量随荷载频率变化而显著变化,其动刚度整体上与储存模量的变化趋势接近;橡胶减振垫频变对轨道结构整体振动和弹性模态固有频率影响是不同的,整体振动固有频率与橡胶减振垫动刚度平方根成正比,而轨道结构的弹性模态受橡胶减振垫频变特性影响较小;橡胶减振垫频变特性下,只有当外部激振频率fi与该激振频率下橡胶减振垫动刚度ki和损耗因子δi的轨道板-橡胶减振垫系统某阶固有频率相同时,该阶固有频率才为轨道板-橡胶减振垫系统的敏感共振频率.频变工况下轨道结构并非每阶都有敏感共振频率和振型,在计算参数和容差范围内,第3阶横向整体转动和第11阶弯曲模态则没有敏感共振频率和振型.
    • 张云龙
    • 摘要: 按项目实际情况划分安全等级,并由此建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参照与安全相关的企业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引入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建立施工评价体系,根据轨道板施工安全问题,将一级指标分为4项,二级指标分为16项,采用主观赋权法对各指标的成熟度及重要度进行判别,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借助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模型进行扩展应用,利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建立出施工安全评价系统,通过将其应用到长大隧道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当中,验证了评价系统实用性.最后,可由该系统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控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