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疾病
神经外科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0930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年会暨第二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神经外科疾病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承远、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部、马廉亭等。
神经外科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930篇
占比:99.87%
总计:151134篇
神经外科疾病
-研究学者
- 吴承远
-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 马廉亭
- 刘江银
- 刘玉光
- 刘胜美
- 周文静
- 张剑宁
- 张积平
- 朱树干
- 游潮
- 王云彦
- 王博
- 王金波
- 赵磊
- 郑照亮
- 陈磊
- 黄权
- Chin L
- Daniel WL
- Day ES
- Giljohann DA
- Hao L
- Hua Y
- Hurley LA
- James CD
- Kessler JA
- Kouri FM
- Merkel TJ
- Mirkin CA
- Peng CY
- Peter ME
- Queisser MA
- Ritner C
- Stegh AH
- Sznajder JI
- Zhang H
- 丁志斌
- 于新
- 于春江
- 任新亮
- 何昌蓉
- 何正文
- 余婷婷
- 余薇
- 倪永
- 倪燕
- 倪艳慧
- 储卫华
- 冯怡
-
-
高旭光;
王志强
-
-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已被公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经可以显示并且定位大多数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无创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敏感地显示脑白质的微观结构异常结构,检测脑白质内神经纤维的连续性,在一些出血量较少,CT与MRI诊断为阴性的疾病中通过神经纤维束结构的改变而做出阳性诊断,也可通过相应软件将DTI变为三维成像来更好地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制订术前计划及指导手术,这对于神经外科系统诊断与治疗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探讨DTI在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脑梗塞及颅脑损伤中的影像学改变、临床应用价值及进展趋势。
-
-
王丽茹
-
-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疾病中应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4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观察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通过采用高压氧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
-
刘倩;
余婷婷;
王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技术,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技术.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血清营养学指标、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48h插管成功率93.02% 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观察组入院7d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含量高于对照组,返流/误吸发生率为2.33% 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5).结论 间歇推进法盲插螺旋鼻肠管技术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插管成功率,改善营养受损状况,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
-
王莹;
李志英
-
-
摘要:
目的:在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探究对其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10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分别为试验组2例、参照组10例,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6.00%(48/50)和80.00%(20/50),以试验组效果更优(P<0.05)。统计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试验组(98.00%)明显高于参照组(8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提高,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
-
-
-
-
梁敬心;
徐枝磊;
胡邦丽;
廖鑫;
倪永;
王佳唐;
王博;
刘永茂
-
-
摘要:
目的:探讨Ommaya囊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外科疾病行Ommaya囊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共4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Ommaya囊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脑室出血的21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脑干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44%,4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他的36例患者均经Ommaya囊持续引流0.5~1个月脑脊液达到正常水平.随访3个月,有4例出现交通性脑积水;8例脑积水经治疗脑脊液恢复正常,7例颅内感染有5例成功控制感染,2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硬膜下积液患者随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Ommaya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
赵紫砚
-
-
摘要: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运用在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择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设置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实验组(46例,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的脑出血指标、血脂指标、用药安全性。结果:(1)组间治疗前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一氧化氮(NO)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MIF指标低于对照组,且IGF-1、N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3)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实验组(8.69%)优于对照组(23.91%),P<0.05。结论:为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指标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孟粹达
-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反复严重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伴有神经外科疾病的鼻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治和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15例因神经外科疾病首次就诊于我院,出现反复严重鼻出血患者的诊治经过,其中5例患者为颅脑外伤导致颅底骨折,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为内镜下脑垂体瘤术后出血;2例为颅底肿瘤侵犯鼻腔,肿瘤破溃出血.rn 结果:5例外伤导致颅底骨折的鼻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2例患者直接行介入栓塞止血成功,3例行鼻腔前后鼻孔填塞5天后行介入栓塞止血成功;3例为内镜下脑垂体瘤术后出血,其中2例形成假性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为蝶愕动脉分支出血,行鼻内镜下探查双极电凝止血;2例颅底肿瘤患者,1例先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术,再行肿瘤切除术,1例止血后出院拒绝肿瘤治疗。10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诊3个月以上均未再出现鼻腔出血。rn 结论:颅脑创伤后反复严重鼻出血患者多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本身或其分支的损伤,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介入栓塞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内镜颅底手术后的鼻出血要明确有无假性动脉瘤,在稳定全身状态且保证气道安全的情况下内镜下探查,蝶愕动脉的电凝止血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