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公司
中影公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19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世界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专利文献1302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瞭望、世界博览、公关世界等;
中影公司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健、田聪明、何平平等。
中影公司
-研究学者
- 胡健
- 田聪明
- 何平平
- 倪强华
- 滕进贤
- 王禾乔
- 窦守芳
- 章柏青
- 艾知生
- 京京
- 冯麟
- 刘牛
- 古建辉
- 吴鸣
- 孙建三
- 张跃中
- 徐迪
- 杨清丰
- 毛羽
- 王大成
- 边风嘉
- 钟颖
- 魏泗林
- 黄德佃
- 严敏
- 于得水
- 京华
- 俞运康
- 傅力耕
- 兰凝
- 刘博
- 刘建中
- 刘爽
- 刘逐北
- 刘鸿鹏
- 包嘉忠
- 华山
- 华文
- 原静
- 史春生
- 吕莹
- 吴喜华
- 吴孟辰
- 周铁东
- 周顺芝
- 唐亮
- 唐思敏
- 唐海东
- 唐甜甜
- 夏佑至
-
-
舒振成
-
-
摘要:
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第3号文件《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全国电影行业改革的号角,为了适应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选择从最带有计划经济特征、一直严格执行国产影片统购包销和低电影票价的政策作为突破口。文件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电影产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1993年,一是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
-
-
曹荣荣
-
-
摘要:
台湾电影创新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王菊金等导演在对电影语言及人性主题的探索中,创作出带有前奏性的作品.尽管这股创新力量单薄并逐渐淹没于商业片洪流中,但展现了潜在的电影变革力量.其后,台湾中影公司的改革为新电影发展创造了条件,其制作的《光阴的故事》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序曲.此片叫好又叫座,为台湾本土电影打开了发展空间.
-
-
李道新
-
-
摘要: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文化部电影局所属中影公司为主体,构建了一个既有统一集中领导,又有严密分工合作与分级管理的,规模宏大、遍布全国的电影发行放映网.这是在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以及电影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的状况下,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尝试进而逐渐实现的.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网具有政企不分、垄断性强、条块分割等有悖于电影企业发展规律的弊端,但随着发行单位与放映单位的拓展、放映场次与观众人次的递增,以及发行收入与放映收入的提高,新中国电影的发行放映事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拥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策略与业务运作方法,并为国家电影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
古建辉
-
-
摘要:
电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
-
庄安正
-
-
摘要: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22 to the first half of 1923, China Film Manufacturing Co., Ltd. co-established by Zhang Jian and Lu Shou-lian advertised on Shanghai Post for scenarios and celebration of the New Year. Meanwhile, they orga-nized and shot series of films, and six feature films and news documentaries were welcomed by the public. After the screening, the Company planned to organize the next step when they ran out of money and were forced to shut the Company down.%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上半年,由张謇、卢寿联等创办的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先在《申报》上分别刊登征求剧本与元旦贺禧广告,并连续组织拍摄制作影片,继在上海六家电影院集中推出六部故事片与新闻纪录片,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放映活动结束时,公司又开始筹划下一步经营计划.但恰在此时,公司资金耗尽,被迫歇业,成为又一家来去匆匆的民族电影公司.
-
-
古建辉
-
-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公司作为文化企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自1950年成立以来的63年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广西电影公司在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中国电影公司关怀下,团结带领全区发行放映公司,用集体的智慧、勤奋与执着,按照企业模式。
-
-
苏杨
-
-
摘要:
正好莱坞的中国"三级跳"进口片的到来,最初背负着"拯救中国市场"的使命。中国电影本来盛极一时——1979年全国观影人次高达293亿,那是个全民观影的时代。到了1980年代,由于电视、录像带以及盗版的冲击,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全国各地的影院要么关闭要么入不敷出;至1990年代,全国的年观影人次已经只有3亿上下。1992年,时任中影公司(即今天的中国电影集团)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采用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方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目的是用发行收入扶持贫困地区的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终于批准这一
-
-
赵晓兰
-
-
摘要:
电影《无人区》搁置4年后终于上映,坐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面的宁浩,对片子经历的波折似乎早已看淡。他穿着中式服装,有意无意地拨弄着手上的念珠,说的话也颇有些宿命感:"一部片子开始拍了,它就有自己的命运,它很顺利,是一种命运;它不顺利,也是一种命运。没有什么好不好,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
田聪明
-
-
摘要:
正引言早在我分管电影工作的任上,一些同志就说:"你以后一定要把这一段所做的这些事写出来。"那时,只是"一听而过"。我不分管电影工作了,乃至离开广电部后,碰到电影界的同志对这件事说得更多了。说实话,我曾动过心,但当时很忙,不要说写,就是连多想几乎都不大可能。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又听到了希望我写那一段电影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于是,我便应
-
-
夏佑至
-
-
摘要:
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被拯救的姜戈》在开映数分钟后紧急中断放映,发行方中影公司给出的理由("技术原因")令人想起三个字:你懂的。联想到中影公司警告院线不得私自放映的严厉口气,中断放映的原因显然不在技术,问题也不是出自发行方。特别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首映场中断放映这种做法。这是对观众与企业利益的漠视。必须强调的是,《被拯救的姜戈》是一部通过正规商业途径引进的影片,在排片放映之前,已经经过严格的内容审查,履行了中国法律和政府规定的全部必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