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逻辑

社会逻辑

社会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656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当代青年研究、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社会逻辑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润生、张基惠、李建民等。

社会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656 占比:99.46%

总计:15741篇

社会逻辑—发文趋势图

社会逻辑

-研究学者

  • 刘润生
  • 张基惠
  • 李建民
  • 石勇
  • 丁传标
  • 于建嵘
  • 于殿利
  • 何志鹏
  • 何梦雪
  • 倪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亮; 倪静
    • 摘要: 以智能社会、算法社会、绿色社会为愿景的社会转型让应用知识(技术)更具“社会弥散性”,这是应用学科生存的“社会基础”。应用学科亟需将社会问题和市场规律纳入学科发展的合法性结构。应用学科“社会价值”的彰显,必须解决学科“分—聚”结构的“社会断层”问题,以结构化改革理路构建一个更具包容力、阐释力和应变力的学科建设“社会框架”。它以“社会需要”为逻辑起点,驱动学科由分到聚;以“社会贡献”为逻辑终点,指向学科由聚到用;以“社会创新”为逻辑中介,实现学科由用到创。最终,应用学科以其宏阔的“社会视阈”构成“分—聚—用—创(分)”的动态循环结构,真正让应用学科“聚而有用”“用而再用”。
    • 陈宝胜; 冯昊
    • 摘要: 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拓展为基于国有企业属性的“属性责任”分析框架,以国网浙江电力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考察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面向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系统内防控、自愿性公益、执行式参与、主体性治理四类行为,体现了市场属性驱动其履行市场责任的市场逻辑、社会属性驱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逻辑、政治属性驱动其履行政治责任的政治逻辑、公共属性驱动其履行公共责任的公共逻辑。文章创新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回应了否定国有企业需要履行多重责任的理论质疑,阐明了国有企业需要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履行多重责任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优化国有企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 韩秀记; 何梦雪
    • 摘要: 作为社区协商共治的两种逻辑取向,社会逻辑蕴含社区与社会的一体关系属性,强调社区成员具有抑制的价值和行动选择,行动的内发动力是个体利益,秩序的实现是不同立场行动主体的利益妥协和平衡,在此逻辑下,协商民主实践被视为推进基层协商共治的核心做法,尽管具有较大理论进步性,但实践中仍过分关注原子化个体及其利益的博弈与平衡,从属于利益分析范畴。共同体逻辑倡导社区共同体维度,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凝聚与人格化互动,重视社区自组织的建立和运作,突出社区运行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协商共治基于沟通行动展开,提倡在社区内部推动居民共同体的建立和发挥作用,通过居民共同体的主体参与和决策,凭借社区自由言谈和沟通平台,实现社区协商共治,表现出强烈社区自治色彩,既突出社区作为共同体的自治取向又能有效克服因利益变迁所造成的民主协商失败的风险。
    • 于殿利
    • 摘要: 本文在对主题出版的历史与社会必然性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主题和主题出版情况,全面透彻地揭示了主题出版的历史规律,主题出版就是出版的本质。
    • 谷俊松; 肖英娥
    • 摘要: 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近半数专业已完成进校考查。实践中,仍不乏以被动姿态将该项工作视为“国家要求”的现象。文章基于该问题,借鉴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关于高等教育的三角协调模型,论述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政府、专业和社会三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在此模型中,政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方、专业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供给方、社会作为师范生的使用方和评判方,三者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都有其价值遵循。出于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这一共同旨向,三者之间该如何寻求最佳的价值平衡和统一、共同搭建更稳固的关系,成为当前师范生培养急需厘清的理论问题和实践基础。
    • 张斌; 李翔宇
    • 摘要: 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抓手,对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与社会逻辑之争、依赖国际学科排名、学科结构失衡等现实困境,给一流学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消极效应.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与价值,可从三条路径采取相应行动:坚守学术逻辑,回应社会逻辑,保持必要张力;善用学科评估,瞄向世界一流,打造中国特色;促进学科交叉,形成学科群落,培育学科文化.
    • 何志鹏
    • 摘要: 在进行人权研讨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历史发展与社会环境的时空维度。强调人权的历史维度,就是要关注人权与历史的密切关系,而不是将人权视为一种无涉历史的超验概念。而强调人权的社会维度,则意味着应该充分重视人权与社会生活、文化场景的关系,从文明演进和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权,而非将人权简单地看成一个普适的理念和制度。强调人权的历史维度和社会维度,标志着不同的人权理念、观点、制度规范与实践方式之间应平等看待、充分交流,避免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傲慢与偏见,以动态发展的态度评价人权的制度实践与国际运行,在人类命运共同困境与风险的前提下思考人权的国际化进程,以积极建设的态度促进人权事业的共同发展。
    • 张基惠
    • 摘要: 作为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一部分,我国高考的运行和改革必然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逻辑.高考改革的国家逻辑是指党和政府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实现国家意志为追求,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把立足发展全局、统筹各方利益、把控改革方向、追求长足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基本依循.党领导下的国家逻辑统筹了高考改革的社会逻辑和教育逻辑,实现了三者的内在统一.高考改革的国家逻辑意味着高考改革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因为:党能统筹大局,将高考改革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全局中;党能长远规划,着眼于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来改革高考;党能协调利益,坚持高考改革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只有明确高考改革的国家逻辑,才能顺利推进和理性评价目前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
    • 沈佳坤; 张军; 冯宝军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术与社会双重逻辑,探索经费投入对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优化配置路径.本研究通过对2009-2019年我国59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多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经费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且主要通过学术逻辑下的学科建设队伍与平台等中介路径实现;社会逻辑下的政府支持对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社会需要的影响不显著;中介路径总体上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但各高校的优化配置比例和调整方向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通过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经费配置、积极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和提升课题经费管理灵活性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发挥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驱动作用,优化经费配置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 周媛
    • 摘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县域为单位的产业选择与分布不仅遵循经济原则,而且“不出事”“完成任务”以及“打造亮点”等社会逻辑对产业选择布局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些逻辑会相互转换。县政府作为县域的行政主体,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为何要干预、为何能干预、如何影响产业发展,是研究产业兴旺时必须厘清的问题,是理解县域产业选择和布局的重要视角。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产业选择的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