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动
社会变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专利文献3202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社会、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
社会变动的相关文献由181位作者贡献,包括梁衡、江沛、佐佐木卫等。
社会变动
-研究学者
- 梁衡
- 江沛
- 佐佐木卫
- 何友良
- 余心言
- 周苏平
- 张本顺
- 石勇
- 程世寿
- 聂莉莉
- 袁博
- 顾铮
- 丁国强
- 丁鸿富
- 丹程
- 乔清举
- 任勇
- 候明古
- 傅岩山
- 关春柱
- 关晓红
- 关琦
- 冯玉荣
- 刁世存
- 刘丰(供力)
- 刘书林
- 刘冰倩
- 刘庆相
- 刘景岚
- 史远香
- 叶永青
- 司韦(译)
- 吉颐裙
- 吕福克
- 启后
- 吴常
- 吴忠民
- 吴忠观
- 吴晓明
- 吴晓荣
- 周建明
- 周晓燕
- 唐钧
- 喻伟铖
- 埃德尔曼
- 姚俊平
- 孙歌
- 安东尼·费雷罗
- 安延明
- 尤学工
-
-
李欣晨;
覃霄
-
-
摘要:
日本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始于华南史或华南民族史,壮族研究被看作华南史或华南民族史的一部分,过去鲜少出现专门的研究者及其论著。塚田诚之有关壮族研究的专论,是日本学者在真正意义上对壮族开展的专题研究,他的研究奠定了日本壮族史或者说广西地方民族史的研究基础。系统介绍塚田诚之的研究,有益于掌握日本学者壮族研究的全貌,为国内的壮族研究提供参考。
-
-
马林英
-
-
摘要:
本研究在方法上首先以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作为“历时”线索,其次采纳“共时”田野口述历史和文本记录等一手信息,以核实、矫正起义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准确性,亦丰富、完善起义经过和影响的地方性特征.尤其对于“与'彝海结盟'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开创奴隶制下黑彝放权让利新纪元”“迫使居住空间拓展,激发社会结构多元”和“促进生产技能改良和生活习俗变迁”等几项起义所带来社会影响的分层论述,突破了过去阶级斗争之革命史叙事的范畴.文章透过对凉山北部彝族地区“拉库”起义来龙去脉的梳理,以及对多个案例的叙述与呈现,较前期成果提供了更丰富、更完整的学术范本.在恰当还原起义背景、基本过程的同时,研究进一步敏锐地发现社会影响诸内容,很好地诠释了与“彝海结盟”关联、黑彝放权让利、白彝居地拓展、社会结构变动、生产技能调适等问题.全文对多个细节的铺展,亦为读者重新认识、思考20世纪初彝区社会巨大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历者视角和生动的当事人叙述.研究成果不仅对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意义,亦对近代中国区域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提供创新性价值.
-
-
张磊
-
-
摘要:
春秋时期,随着民众、土地、军队成为各个诸侯国生存乃至变革图强的重要条件,司徒掌管民众并兼管军队、土地、赋税,地位较之西周更加重要.战国时期,在国家官僚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司徒的职掌逐渐弱化,地位渐趋下降.春秋诸国司徒中以鲁国大司徒最为典型.鲁国大司徒担任冢卿,决策国家大事,掌控内政,主导邦交、军务,在某种意义上是战国时期将和相的滥觞.春秋战国之际,鲁国大司徒季氏衰微并逐渐淡出政治舞台,此后鲁国社会最终实现转型.鲁国大司徒职掌变化和地位沉浮集中反映了鲁国乃至春秋战国社会巨大、深刻的变动.
-
-
岛村恭则;
王京译
-
-
摘要:
民俗学源自17世纪意大利的维柯,在18、19世纪反启蒙主义、反霸权主义的社会脉络中,由德国的赫尔德、格林兄弟等大力推进的文献学,与莫泽尔的乡土社会研究合流而形成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各地形成了独自发展的学术领域.民俗学这门学问是关注在与霸权、普遍、中心、主流等不同的社会层面展开的人之'生',通过对包含二者关系在内的内在理解,产生新的见识,将以前者为标准形成的知识体系相对化并超越.如此定义之下的民俗学如何才能接近现代人之"生",这一问题十分有必要从其理论框架进行思考.
-
-
李向东
-
-
摘要: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动迫使国家做出相应的决策调整,首要地表现在为应对危机而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社会变动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尤为剧烈,税收的国家意志掩盖了民生需求,致使近代税收长期处于趋重趋乱的过程中.社会秩序的重构有赖于"强政府"的有效组织,但资源的汲取不能忽略民生的基本诉求,税收与民生的关系调整必须以法制为基础.税收现代化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并在税收法制化和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实现民生的改善.
-
-
王涛
-
-
摘要:
东南四省清初有57卫123所,康熙末有21卫41所,而雍正末只有8卫7所,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这一地区已无卫所存在.就卫所裁撤的省域次序看,康熙五年(1666年)福建卫所全部裁撤,而迟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广西境内已无卫所,到乾隆三年(1737年),广东卫所亦荡然无存.与上述三省不同的是,浙江境内卫所虽持续减少,但该省卫所因承担漕运职能,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代东南四省卫所的裁撤主要由于明清易代、军事制度变化、卫所武官素质低下,其裁改归并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卫所之间的归并,也有卫所与州县之间的归并,还有裁改为新县者.卫所与卫所,卫所与州县之间的裁改归并引发的社会变动有屯田归并、卫学裁撤、司法功能的替代和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等.
-
-
-
袁博
-
-
摘要:
作为传统民间信仰,水神崇拜在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动下遭受了一定冲击,但依旧得到政府、官员和民众一定程度的依赖与坚守。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水神信仰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与变通,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在迷信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并发挥着作用。
-
-
郭建军
-
-
摘要: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风险社会这一概念被提出,其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法律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法律中的重要部分,刑法理论在风险社会中也发生了变动.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概述,重点分析了基于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以供参考.
-
-
袁博
-
-
摘要:
作为传统民间信仰,水神崇拜在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动下遭受了一定冲击,但依旧得到政府、官员和民众一定程度的依赖与坚守.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水神信仰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与变通,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在迷信与科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并发挥着作用.%Water god worship, a traditional folk belief, was impacted in modern China.Nevertheless, it was still upheld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people in the greatest degree.Facing the challenge from all sides, water god worship also made som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and modifications.It also added some new elements.In the collision of superstition and science, water god worship found its own foothold and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