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76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胜利油田党校学报、理论导刊、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习近平1、冯凯、刘丽英等。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2.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076 占比:97.87%

总计:6208篇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文趋势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研究学者

  • 习近平1
  • 冯凯
  • 刘丽英
  • 刘明亮
  • 张伟
  • 张强
  • 李家祥
  • 李禄峰
  • 汤原力
  • 许洪位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福友
    • 摘要: 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一般要围绕文化自信的来源和表现组织答案,即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还要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从不同角度灵活回答。
    • 崔文硕
    • 摘要: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文明,长达两千年的文化自信,到了晚清的时候却被后来崛起的西方文明打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民族意识的崛起,中国人对自身认知的加深,使中国人民不断产生文明自觉,“五四”新文化运动便由此应孕而生。“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激发了广大青年冲破封建思想罗网的勇气与追求新思想的勇气。而到了1918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个主题上,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接纳并深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由此,加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走向中国化的认识便显得格为重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先声,对以后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乃至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中国化,例如文化强国建设等的重要意义与现实启发永远都不可磨灭。
    • 刘国瑞
    • 摘要: 从文化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是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应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传播中国精神等方面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 王永贵
    • 摘要: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和民族立心立魂的工作。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意识形态逻辑。要坚定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人民至上情怀;提升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自觉:增进文化自信,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根基:筑牢民族精神支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脉搏:推动文艺发展繁荣,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开拓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支撑场域:增强创新能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彰显文化强国建设的对外理念:树立国际视野,注重文明交流互鉴。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 邵颖萍
    • 摘要: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发展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创新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应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提质增效,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的跃升。
    • 滕明政
    • 摘要: 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在大力增强中国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要有宏观战略思考,也要有微观策略设计。在宏观战略上,要通过大力发展国家硬实力、积极打造“主流引导、商业渗透”的文化运营模式、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尤其是网络阵地建设、努力培育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多元主体等基础性安排,不断夯实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微观策略上,借鉴“推拉理论”,一方面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对策,增强文化内向凝聚的“拉力”,以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吸引其他文化,使人们愿意主动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从而避免强行嫁接文化造成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要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开展文化外交、创新外宣模式等对策,增强文化外向发展的“推力”,以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性影响其他文化,使人们能够轻易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从而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新时代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坚决驳斥“新文化殖民主义”等虚妄之言,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为有利的舆论氛围,更为强大的精神支撑。
    • 王一川
    • 摘要: 结项报告(部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界、艺术界一直有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强烈渴望,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与世界多元文化艺术的交往中,随着经济和社会实力持续增强,迫切需要将自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真正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必然是出现属于当代而又能与世界其他文艺高峰相媲美的中国文艺高峰。
    • 宋家本
    •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具有竞争性、前提性与民族性等特征,应按照政治标准、社会效益标准、生产力标准、话语权标准与历史标准,从完成根本任务、战略任务、重要使命、主攻方向、重要途径等五方面努力,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齐卫平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铺展在我们面前,在这幅美好图景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不仅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 马娇
    • 摘要: 培育文化自信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有效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精神支柱、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包括实施多层次课堂教学渗透、注重校园自然人文景观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