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
石鸡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1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动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6164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党史纵横、当代蔬菜、甘肃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石鸡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迺发、刘建利、卢体康等。
石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164篇
占比:99.76%
总计:46273篇
石鸡
-研究学者
- 刘迺发
- 刘建利
- 卢体康
- 宗卉
- 徐仁河
- 曹琛福
- 杜继红
- 杨俊兴
- 肖艳
- 花群义
- 原宝东
- 周天林
- 周晓禹
- 姜振华
- 孙洁
- 宋森
- 庞珂莉
- 廖立珊
- 曹贵方
- 李刚
- 杨志松
- 王晓明
- 胡景艳
- 闫明
- 闫永峰
- 韩芬茹
- 黄族豪
- 黄风
- matt
- 丁永富
- 丁进权
- 于宏丽
- 云崖樵
- 任道泉
- 余国笔
- 作二
- 侯鹏
- 俞诗源
- 冯肇松
- 刘大名
- 刘学义
- 刘志
- 刘汉杰
- 刘焕金
- 刘筱蕾
- 刘雪君
- 叶亚琼
- 吕建强
- 吴宏林
- 吴岳领
-
-
丁永富;
钟国科;
林谷丰;
钟喜玉
-
-
摘要:
上杭石鸡作为新近挖掘的品种,是福建省上杭县独有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前尚未进行品种认定。为进一步掌握该鸡的种质特性,试验饲养观察了其开啼、裸背、镰羽和羽色等基本表型性状,并测定了其56日龄体重和体尺指标。一、基本概况上杭石鸡是新挖掘的上杭县独有的畜禽遗传资源,尚未通过品种认定。为了解上杭石鸡的种质特性,在上杭县湖洋镇三田村上杭县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对上杭石鸡进行了初步的饲养观察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关注。
-
-
刘雪君;
刘筱蕾;
叶亚琼;
戈婷婷;
赵海全;
张晖
-
-
摘要:
石鸡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种经济动物,人工养殖越来越多,目前石鸡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为了解石鸡十二指肠结构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对十二指肠管壁内嗜银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管壁内嗜银细胞呈棕黑色,主要分布于肠绒毛和小肠腺.十二指肠绒毛中的嗜银细胞位于固有层中,多呈长条形或纺锥形,靠近中央乳糜管;小肠腺嗜银细胞较多,多数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或基底部,呈纺锤形、锥形或近圆形,常见细胞突起伸向小肠腺管腔.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在小肠腺的分布密度大于绒毛处,且封闭型嗜银细胞数量多于开放型嗜银细胞.
-
-
李峰;
彭猛威;
蒋亚辉;
武大勇
-
-
摘要:
2019年3月15日,在河北省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湖堤观测和拍摄到1种鸡形目鸟类.经查文献,并与所观测记录到鸟的外观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定为石鸡属石鸡,并对比历史资料确定了该物种为衡水湖保护区鸟类新纪录属种.
-
-
闫永峰;
庞珂莉;
闫明;
李刚;
原宝东
-
-
摘要:
2014 ~2017年9月至12月在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对石鸡(Alectoris chukar)样方生境中的15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灌丛中石鸡种群密度最大,为(82.25±18.80)只/km2,其次为乱石草坡(75.25±17.50)只/km2、农田(70.25±15.08)只/km2和乱石地(65.25±15.78)只/km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石鸡的种群数目存在极显著差异(t=11.556,df=3,P<0.05).石鸡生境的主要特征为:栖息地坡度0~40°,坡向以北坡和东北坡为主,坡位以中坡位为主,海拔为2200 ~ 2300 m,距离水源、树林、牧民点比较近(<300 m);生境中植被密度为(177.58±126.28)株/m2,盖度主要在20% ~ 40%之间,植株高度为(67.50 ±32.91)m,物种数量主要为3~5种,植被丰富度较高;生境中大样方内沟的容积为(217.04±227.65)m3,小石块的数目为(36.75 ±30.80)块/m2之间,大石块的密度为(1.77 ±0.67)块/m2,大石块的体积为(0.01 ±0.006)m3,隐蔽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积贡献率达81.197%.捕食因子、食物因子、地理因子和水源因子为影响石鸡生境特征的重要因子.
-
-
-
刘汉杰
-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的鸡骨,经过研究认为那是家鸡的骨架,并因此认定在距今8000年左右,华夏先民就已经完成野鸡的驯化,推翻了此前家鸡最早出现在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结论。
-
-
-
金恒清
-
-
摘要:
棘胸蛙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棘胸蛙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加上养殖环境苛刻。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其市场价格稳定在300-400元每公斤。人工驯化养殖棘胸蛙已成为淡水养殖新亮点。在闽西北山区人工养殖棘胸蛙已经取得成功。现将人工驯化养殖棘胸蛙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棘胸蛙生物学特性棘胸蛙又名石鸡、石鳞、石蛙等,属两栖纲蛙科,
-
-
宋森;
王小立;
周蓉;
王莹;
刘迺发
-
-
摘要:
隶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的石鸡是一个多型种,在我国已有7个亚种被报道,其中石鸡华北亚种是我国的特有鸟.用石鸡华北亚种(Alectoris chukar pubescens)12个地理种群112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CR) 1154 bp序列的信息研究了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112个样本中共发现2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12个地理种群的50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1,8个地理种群的16个样本共享单倍型H4.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且种群间没有由于地理距离产生隔离的证据.负的Tajima(D=-1.336,P<0.05)和Fu(Fs=-1.720,P<0.05)统计检验值及错配分布的单峰模式都支持石鸡华北亚种经历了种群扩张.石鸡华北亚种大部分种群的错配分布与种群过去的扩张相一致,扩张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的第五寒冷期(0.027-0.06 Ma).推测其扩张的原因可能为:1)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冰川,2)青藏高原的隆升使我国北方干旱化和荒漠化加剧利于石鸡种群的扩散.武都(WD)位于东洋界,而石鸡是典型的古北界的鸟种,表明WD种群可能是石鸡在东洋界的一个建群种,因此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