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丝弓

直丝弓

直丝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138635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等; 直丝弓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祥龙、杨新海、叶年嵩等。

直丝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38635 占比:99.93%

总计:138738篇

直丝弓—发文趋势图

直丝弓

-研究学者

  • 曾祥龙
  • 杨新海
  • 叶年嵩
  • 叶消暑
  • 季洁
  • 李超
  • 林典岳
  • 田栋
  • 赵民
  • 刘名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邓红
    • 摘要: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与直丝弓矫治器对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祈福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82例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牙周健康、正畸时间、X线头影测量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矫治后两组矫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对照组PLI上升,观察组PLI、SBI均下降,且对照组PLI、SBI均高于观察组(P0.05)。矫治前两组上齿槽座点角(SNA)、下齿槽座点角(SNB)、SNA角与SNB角之差(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L1-M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SNA、ANB、U1-SN、L1-MP均减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B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优良,可以减少牙菌斑和牙沟出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 石姗姗
    • 摘要: 目的:探析直丝弓在儿童牙列畸形早期矫正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92例牙列畸形患儿,随机将92例患儿分为比对组(46例)与实验组(46例),予以比对组患儿常规不锈钢矫正治疗,予以实验组患儿直丝弓矫正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各项相关指标以及VAS评分.结果:相较于比对组,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P<0.05);相较于比对组,实验组患儿的牙齿覆盖、牙弓拥挤、牙弓宽度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增强(P<0.05);相较于比对组,实验组患儿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不锈钢矫正技术,早期直丝弓矫正更能有效改善患儿牙列畸形状况,还可降低患儿疼痛.
    • 沈佳丽
    • 摘要: 目的 观察3D数字化技术对于青少年早期矫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错颌畸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正畸治疗,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MBT三代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进行3D数字化精准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时间≤15个月的比例、托槽脱落总数、放弃治疗的比例;并对口腔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口腔卫生状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托槽脱落例数低于对照组,而矫治时间≤15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3D数字化技术用于青少年早期矫正更具便捷性和直观性,且更舒适,牙往返移动少,疗程短,误差小,咀嚼,功能更齐全等显著优点.
    • 徐忆; 李伯休; 董研; 林新平
    • 摘要: 舌侧矫治技术相比唇侧矫治技术具有更优的美学效果,但目前常用的舌侧蘑菇型弓丝矫治技术却存在临床操作复杂、牙齿的三维控制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变粘结厚度、改变托槽形态、改变弓丝高度三种方式实现舌侧直丝弓应用.STb、Lingual jet、ALIAS、In-Ovation-L等舌侧直丝弓矫治系统陆续在临床上得到使用.舌侧直丝弓矫治器使用连续形态的弓丝,能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并降低成本;连续的弓丝形态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避免牙齿往复移动;同时部分舌侧直丝弓托槽槽沟更接近牙齿阻抗中心,在关闭拔牙间隙时能减少前牙舌倾.舌侧直丝弓托槽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舌侧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相关研究仍有空间.
    • 江美媛; 陈光亚; 黄海; 许凌云; 方莉; 万浩然
    •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片段弓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上下颌前牙前突和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上下颌前牙前突和拥挤且需要拔牙减数治疗的病人,平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片段弓技术先排齐尖牙和后牙,再用片段弓技术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关闭拔牙间隙后,再用直丝弓矫治;B组直接采用直丝弓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和正侧面貌变化.结果 A组上下前牙唇倾度都明显比B组小,A组上前牙唇倾度在正常值(105.3+6.1)°,下前牙唇倾度在正常值(92.2+6.5)°,而B组上前牙唇倾度为(113.27+4.36)°,下前牙唇倾度为(101.31+4.2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A组患者上下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正面貌和侧面貌自然、和谐、美观,B组患者前牙覆盖偏大些.结论 在固定正畸中,片段弓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上下颌前牙前突和拥挤可以有效减少后牙支抗的丧失,有效的使上下前牙获得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和唇倾度,更好的改善了病人的正面貌和侧面貌.
    • 梁伊敬
    • 摘要: 目的 研究直丝弓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0例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直丝弓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比其两组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矫治效果ABO各参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使其牙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 谢雪梅; 郑庆忠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双颌前突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试验组20例,使用国产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B组为对照组20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评估矫正效果,测量以下各项指标:1、A-Sv(mm),2、B-Sv(mm),3、U6A-Sv(mm),4、L6A-Sv(mm),5、U6S-Sv(mm),6、L6S-Sv(mm),7、U1A-Sv(mm),8、L1A-Sv(mm),9、U1E-Sv(mm),10、L1E-Sv(mm),11、U6-PP(mm),12、MP-FH(°),13、Ls-E(mm),14、Li-E(mm),15、Cm-Sn-UL(°),16、上唇倾角(°),17、下唇倾角(°),18、颏唇沟角(°).A、B两组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微螺钉种植支抗稳定性高于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支抗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双颌前突,上下前牙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内收,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侧貌改善.但前者矫治时间较短,患者感觉较舒适.
    • 黄根生; 康小明
    • 摘要: 目的 分析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双期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5例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给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直丝弓固定治疗,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侧貌均恢复正常,并且牙齿排列比较整齐.在治疗效果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正畸双期矫治时,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此种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孙志涛; 崔涛; 孙阳; 崔玉美; 宋宇
    • 摘要: 目的:探索构建牙周膜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方法,模拟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机制条件下一步法和两步法内收上颌前牙,并观察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趋势.方法:建立种植体支抗的位置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及高度分别距牙槽嵴顶上4 mm、6 mm、8 mm不同组合的三维模型,并观察模拟滑动法内收前牙时,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情况.结果:内收上颌前牙,高度增加时,各前牙牙冠初始内收量减小,各前牙的初始压入量增大,牙周膜受力较分散且最大应力值向根尖部位转移;两步法内收前牙较一步法内收前牙,中切牙、侧切牙初始内收量更大,初始压入量更大.结论:种植体高度的变化主要影响牙齿的垂直向位移方式;一步法与两步法内收上颌前牙时,两步法可以获得更大的牙齿初始位移量.%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technique with sliding mechanics on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 between one-step and two-step methods.Methods:ANSYS14.0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liding mechanics with different implant insertion heights(4 mm,6 mm and 8 mm,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initial displacement.Results:To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with the increasement of the micro-implant insertion heights,the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 decreased and the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intrusion increased.When the retraction increased and the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intrusion decreased.The periodontal membrane was dispersed and the maximum stress valu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root tip.Two-step method produced more initial displace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retraction and intrusion than one-step method.Conclusion:The ideal teeth movement control could be achieved by different insertion heights of micro-implant,and two-step method could produce more initial displacement than one-step metho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