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种植体支抗

微种植体支抗

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专利文献818596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口腔医学、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 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张彬、李金源等。

微种植体支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18596 占比:99.98%

总计:818757篇

微种植体支抗—发文趋势图

微种植体支抗

-研究学者

  • 刘畅
  • 张彬
  • 李金源
  • 王林
  • 王硕
  • 李晨
  • 冯雪
  • 卢红飞
  • 奉晓斌
  • 林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依鸣(综述); 张勤(审校)
    • 摘要: 露龈笑是临床中常见问题,也是许多正畸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诉求,对于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致露龈笑的患者一般通过压低上前牙来改善。传统矫治方式如摇椅弓、多用途弓、头帽J钩高位牵引等,可能因为支抗丢失或患者依从性差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微种植体支抗以其骨内绝对支抗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正畸临床治疗中,运用微种植体支抗对上前牙进行真性压低的实际治疗效果越来越得到认可。该文就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时,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的因素,载荷的大小以及压低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 李世彦; 鲁晓红; 梁建晖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对先天性缺牙美观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夏市人民医院2016年5-2018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Nc组(自锁陶瓷托槽联合微种植体支抗)51例,Yk组(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54例,观察两组的修复效果、咀嚼效能及牙周状况,整齐美观度及舒适度改变情况,对比两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牙齿修复效果比较,Yk组优良率96.1%,Nc组8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k组矫治后比较,Nc组矫治后1个月、6个月后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k组整齐美观度、舒适度、固位能力比较,Nc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k组PLI、GI、牙釉质脱矿情况比较,Nc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周状况比较,Yk组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先天性缺牙效果较好,美观度较高,可提高患者咬合功能。
    • 吴绍旋; 赵云霞; 沈家安; 王玉; 周乐乐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104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接受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正畸效果,上颌骨、上颌牙治疗效果,下颌骨、下颌牙治疗效果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正畸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SNA、ANB、U1-SN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凸角差、SNB、L1-M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vs.21.15%,P<0.05)。结论:相比口外弓加强支抗技术,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可明显改善口腔正畸患者上颌骨、上颌牙、下颌骨及下颌牙指标,有助于提高正畸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 刘婷; 郭娜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使用微种植体支抗(MIA)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8例口腔正畸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行口外弓支抗治疗;观察组44例,行MIA治疗,观察治疗前(就诊时24h内)、治疗后(随访6个月)矫正情况及骨桥蛋白、Fasc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突距减少量、上颌磨牙位移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不适、牙龈发炎、轻度水肿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29.55%(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使用MIA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且不会对骨桥蛋白、Fascin蛋白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徐卫华; 臧悦; 王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配合情况及口腔状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外弓支抗治疗,研究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正畸效果,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的牙龈情况、头影测量指标,统计两组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正畸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vs 71.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GI、PLI、SBI评分、Eline-UL、Eline-LL、上唇突度、下唇突度、SNA、SNB、ANB、U1-SN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21.67%,P<0.05)。结论:相比口外弓支抗,微种植体支抗可明显改善口腔正畸患者头影测量指标及牙龈情况,进而有助于提高正畸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梁炜; 汤瑶; 黄文斌; 韩冰; 林久祥
    •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 王月昊; 寇雅楠; 兰韶颖; 宋威
    • 摘要: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加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畸形正畸效果及对上气道、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微种植体支抗加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矫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量指标,上气道、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5)。观察组患者的U1-NA、L1-NB、U1-APg、U6-PtPN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12、5.030、5.114、8.244,P<0.05)。观察组患者的SNA、LIMP、UPW、LPW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7、7.099、2.382、2.568,P<0.05)。观察组患者可能出现的种植体支抗周围组织炎症、牙龈感染以及口腔不适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4.041、4.291,P<0.05)。结论:在对微种植体支抗+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患者的成功率较高,虽然会对患者的气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发症较小,临床不适较低,建议在临床推广。
    • 胡颖超; 金晶; 邵佳琪; 俞沣洋; 方群智; 卢海平
    • 摘要: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易导致牙釉质折裂,牙齿磨耗严重甚至牙列早期缺损[1]。本文报道一例乳光牙本质伴多颗磨牙缺失、残根、邻牙向缺隙侧倾斜导致咬合关系紊乱患者,采用片段弓技术联合微种植体支抗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并结合后期美学修复及种植修复,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17岁,因“后牙多颗牙残根影响咬合”就诊.
    • 刘帆; 王明锋; 王艳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经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口外弓支抗,研究组在直丝弓矫治后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FH平面与牙合平面间的夹角(OP-FH)]、软组织指标[下唇突度、上唇突度、上下唇突点切线及颏前点与眼耳平面之间的夹角(Z角)]、牙齿指标[上中切牙切缘与NA连线垂直的距离(U1-NA)、上中切牙切缘与Apg线之间的垂直距离(U1-Apg)、上颌磨牙远中邻面与翼上颌裂后缘的垂直距离(U6-Ptm)]治疗前后差值。结果两组SNA、SNB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P-FH治疗前后差值(-2.10±1.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OP-FH减小。研究组上唇突度、下唇突度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3.58±1.01)、(-4.86±0.24)mm,均大于对照组的(-2.16±1.64)、(-3.98±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上唇突度和下唇突度下降更明显;研究组Z角治疗前后差值(11.04±1.3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Z角升高更明显。研究组U1-NA、U1-Apg、U6-Ptm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10.25±0.25)、(-5.84±1.08)、(1.76±0.81)mm,与对照组的(-11.51±0.21)、(-4.56±0.87)、(2.71±0.8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U1-Apg减小更明显,对照组U1-NA减小更明显、U6-Ptm增大更明显。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颜面部外貌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好。
    • 陈其强
    • 摘要: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双颌前突错畸形患者,将接受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6例),接受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列为观察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矫治效果治疗时间和治疗满意度,对比头影测量结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尖牙牙根长度变化、治疗前后尖牙牙槽骨高度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整个疗程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1-MP、ULP低于对照组,Z角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错畸形疗效确切,患者错畸形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和总疗程,提升矫治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